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角度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制备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黄虫丸对该模型动物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从络病角度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 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同时检测肾纤维化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结果 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的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 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肾纤维化指标(HA、LN、 PCⅢ、C IV)与全血粘度的各个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肾间质纤维化"络脉瘀组"的中医病机,为抗肾间质纤维化"活血通络"的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背叶根抗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模型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的TGFβ1、TIMP-1、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结论:红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形成中两个重要因子TGFβ1和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白背叶根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白背叶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白背叶根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方法:采用40%CCl_4花生油溶液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白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多种指标的影响。观察的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T)、MDA、NO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以及肝组织损伤程度(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白背叶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多项指标的水平,并能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白背叶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和抗氧化能力。抗氧化作用可能是白背叶根阻断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4,(8):1082-1085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原药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以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以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d。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TNF-α、IFN-γ及肝组织SOD、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TNF-α、IFN-γ及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力,并可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论: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七丹参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七丹参片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利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0.5、1、2 g/kg的三七丹参灌胃治疗6周.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520337C.(Ⅳ-C),层粘蛋白(LN).取肝组织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三七丹参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HA、LN、PCⅢ、Ⅳ-C水平,改善肝纤维化病变.结论:三七丹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4种提取物: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不仅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酯、谷草转氨酶,还可以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论: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亚云  李惠  熊涛  仝铁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74-976
目的:探讨消瘢方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瘢方高、低剂量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猪血清(1次/3d,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利用HE及Masson染色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肝组织胶原的分布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消瘢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PCⅢ及HA水平,减少肝组织胶原的分布及α—SMA的表达,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结论:消瘢方能有效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及HS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秦艽汤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赵娴  孙涛  薛泉 《陕西中医》2004,25(7):659-660
目的 :研究大秦艽汤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 ,以揭示其治疗中风的药理学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观测仪观测大秦艽汤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变化 ;采用盐酸肾上腺素造模法观察大秦艽汤对正常大鼠和血瘀大鼠血流变性的影响。结果 :大秦艽汤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状态 ,明显降低正常及肾上腺素造模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结论 :大秦艽汤具有改善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并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抑肝健脾复方对肝纤维化大鼠HA、PCⅢ、Ⅳ-C、Hy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采用4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抑肝健脾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抑肝健脾复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CⅢ)、Ⅳ胶原C(Ⅳ-C)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水平并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气管内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2日起,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日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CⅢ)、Ⅳ型胶原氨端肽(Ⅳ-C)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逐渐升高,模型组最为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PCⅢ、Ⅳ-C含量均降低(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第14、28日及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第28日时,PCⅢ、Ⅳ-C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抑制肺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达到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筛选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逍遥散提取物不同洗脱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的影响。结果:2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5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80%醇洗脱组的ALT、γ-GT、HA下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50%醇洗脱组的效果优于水洗组、20%、80%醇洗脱组,此部位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祛瘀化痰软肝丸”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均给予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2.5 ml/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11周。连续注射CCl4的最后2周(即已注射9周后),中药组同时用祛瘀化痰软肝丸灌胃治疗;西药组以秋水仙碱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干预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瘀化痰软肝丸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含量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肝组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结论:祛瘀化痰软肝丸可显著提高 TP、ALB含量,降低ALT、AST、HA、LN、PCⅢ及ⅣC含量。祛瘀化痰软肝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具有较好的防治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模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对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氢杨梅素治疗组及复方鳖甲阳性对照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第13周末检测大鼠血清TGF—β1、I、PCⅢ及ClV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氢杨梅素治疗组血清TGF—β1、I、PCⅢ、CⅣ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内TGF—β1阳性面积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氢杨梅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各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选取天枢和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温和灸治疗:SASP灌胃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分离并培养各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显著增强: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Ⅳ型胶原的合成均被显著抑制:SASP灌胃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型胶原的合成被显著抑制。结论艾灸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细胞内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鳖甲煎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分析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鳖甲煎预防组、鳖甲煎治疗组,采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各组于10周后随机取8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血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检测HGF.结果:各预防组、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以鳖甲煎预防组、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各预防组、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HGF均有表达(P<0.01或P<0.05),鳖甲煎预防组、治疗组比秋水仙碱组的表达更为明显.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增加HGF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