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LL4基因是维持胚胎干细胞多潜能分化和自我更新的重要调控基因.已证实SALL4基因在血液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且在肿瘤发展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SALL4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在疾病诊断、评价预后及靶向治疗诸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ALL4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4,SALL4)位于染色体20q13.13-13.2,编码蛋白是1个含有8个锌指基序的转录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SALL4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器官形成以及胚胎干细胞增殖和多能性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ALL4基因不同位点的杂合子突变产生无义突变或移框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其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Okihiro综合征、雅-肾-眼综合征、IVIC综合征发病相关。在生殖细胞肿瘤、肝样胃癌、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前驱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SALL4表达水平增高。本文就SALL4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4,SALL4)mRNA的方法并研究该基因在各类型白血病中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检测6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志愿者的标本SALL4基因.结果表明,SALL4基因在完全缓解(CR)组各类型白血病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初诊和复发组中高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CR组(P<0.05),但在初诊和复发两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SALL4基因在CLL、T-ALL、M3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相关BMI-1基因与其表达规律一致,两者显著相关(r=0.82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SALL4基因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作为进一步研究SALL4基因的方法;SALL4基因有可能成为部分白血病治疗转归及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ALL4、BMI-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确诊DLBCL 3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21例。术后病变组织标本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检测SALL4、BMI-1。结果 DLBCL组织中SALL4阴性10例,阳性20例(66.6%);良性淋巴结组织中SALL4阴性17例,阳性4例(19.1%),二者SALL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BMI-1阴性7例,阳性23例(76.7%);良性淋巴结组织中SALL4阴性19例,阳性2例(9.5%),二者BMI-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BCL组织SALL4、BMI-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95,P〈0.01)。结论 SALL4、BMI-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LL4基因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将表达SALL4干扰序列的质粒载体转染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建立抑制SALL4基因的表达体系。在此条件下,通过MTS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SALL4基因抑制前后对阿霉素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ALL4的干扰效率良好。在此干扰体系下,不同浓度化疗药物阿霉素(0.1、0.5、1.0μg/mL)作用时,SALL4基因抑制表达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62.80±1.64)%、(26.80±2.68)%、(18.00±2.00)%]显著低于SALL4基因抑制表达前的细胞相对增殖率[(85.40±4.03)%、(56.80±5.06)%、(26.5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0.4、-8.6,均P0.05)。不同浓度化疗药物柔红霉素(0.1、0.5、1.0μg/mL)的作用下,SALL4基因抑制表达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42.00±1.87)%、(28.00±1.22)%、(21.60±2.51)%]也显著低于SALL4基因抑制表达前的细胞相对增殖率[(61.00±1.87)%、(40.20±2.68)%、(27.0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12.2、-5.4,均P0.05)。结论 SALL4基因的表达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产生耐药的正性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患者中SALL4基因的水平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应用RQ-PCR方法检测35例AML、12例CML患者和2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ALL4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0%-14%,中位1.43%)明显高于对照组(0%-1%,中位0%)(P<0.001),65.7%(23/35)AML患者中SALL4转录本呈阳性,SALL4表达频率依次为M2(86.7%,13/15)、M3(75.0%,6/8)、M1(60.0%,3/5)、M4(14.3%,1/7),4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8);SALL4表达频率与AML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染色体异常均无相关性(P>0.05)。13例CML患者中SALL4转录本均为阳性表达,相对含量为1%-128%(中位1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显示,AML和C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3(95%可信区间0.95-1.017)和0.997(95%可信区间0.986-1.007)。结论:SALL4基因表达是AML和CML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并且可考虑作为AML和CML辅助诊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SALL4和CASP1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M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AML患者120例为AML组,均根据AML分型给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血清SALL4、CASP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ML患者血清SALL4、CASP1 mRNA相对表达量。将AML患者根据血清CASP1、SALL4 mRNA相对表达量均值分为CASP1高表达组(CASP1 mRNA相对表达量≥1.01)65例和CASP1低表达组(CASP1 mRNA相对表达量<1.01)55例,SALL4高表达组(SALL4 mRNA相对表达量≥0.96)61例和SALL4低表达组(SALL4 mRNA相对表达量<0.96)59例。随访3年,比较CASP1高、低表达组,SALL4高、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ML患者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AML组血清SALL4、CASP1 mRNA相对表达量(0.9...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SALL4及BMI-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者(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SALL4及BMI-1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①SALL4mRNA在除M3及T—ALL外的急性白血病中均高表达,在髓系白血病中表达显著高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P=0.022,〈0.05);在对照者中9例不表达,1例低表达;②SALL4 mRNA在初治AL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完全缓解组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初治组有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的表达也明显增高,且略高于初治组患者(P=0.414);③BMI-1除在M3型中也高表达外与SALL4的表达规律一致,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结论:SALIA及BMI-1在急性白血病中异常高表达,影响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它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ALL4在原发性卵黄囊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SALL4蛋白在32例性腺及性腺外原发性卵黄囊瘤中的表达情况,其中睾丸14例,卵巢12例,骶尾部5例,脑1例。另外,选取1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正常睾丸及卵巢组织各10例作为对照。同时检测AFP和glypican-3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卵黄囊瘤均SALL4(+)(100%),均中度至强(+);28例glypican-3(+)(87.5%),其中24例(75%)中度至强(+),4例(12.5%)弱(+);25例(78.1%)AFP(+),其中22例(68.8%)弱至中度(+),3例(9.4%)强(+)。SALL4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AFP和glypican-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卵巢粒层细胞瘤1例AFP和glypican-3灶性弱(+),SALL4(-)。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AFP灶性弱(+),SALL4和glypican-3(-)。正常睾丸及卵巢组织SALL4、AFP和glypican-3均(-)。结论SALL4是诊断卵黄囊瘤特异性较好的免疫标记物,其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优于AFP和glypican-3,特别有助于与卵巢粒层细胞瘤和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颅底肿瘤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鼻颅底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入选对象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数据,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患者4~18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将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等任意一项的患者纳入不良组,其余纳入良好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中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分别为58.06%(36/62),54.84%(34/62),反应强度分别为4 089.26±263.76 SFC/106 PBMC,2 389.17±167.53 SFC/106 PBMC。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在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I^II期与III^IV期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4~18个随访统计,预后不良者30例(48.39%),预后良好者32例(51.61%)。通过ROC曲线分析及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的AUC面积为SALL4(0.853),MAGE-A3(0.765)。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SALL4,MAGE-A3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SALL4截止值为3 789.178 SFC/10~6 PBMC(灵敏度=81.70%,特异性=92.60%),MAGE-A3截止值为2 342.275 SFC/10~6 PBMC(灵敏度=77.40%,特异性=81.30%)。结论:鼻颅底肿瘤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TNM分期密切相关,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SALL4,MAGE-A3免疫反应水平对预后诊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癌伴肠母细胞分化(GAED)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及C-MYC在GAED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GAED中SALL4、Glypican-3、AFP、CD10,CDX2、MUC-2和c-myc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下一代测序方法检测34例GAED的分子特征。结果 GAED与同期普通型胃癌相比具有更高的淋巴管血管侵犯和转移率,GAED具有多种组织学形态,组织学生长方式与生存无相关性。胚胎蛋白SALL4、Glypican-3和AFP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及血管、淋巴管侵犯具有相关性。GAED高表达肠分化标志物,C-MYC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GAED中TP53是突变发生频率最高的基因,其次依次是MCL1、CCNE1、MYC等,与普通型胃癌突变基因存在差异。MYC基因在GAED中表现为基因扩增。结论与普通型胃腺癌相比,GAED是一类侵袭性高、预后差的肿瘤。SALL4和Glypican-3联合可以提高本肿瘤诊断率。TP53高突变是GAED的一个分子特点。MYC基因在GAED中表现为基因扩增,在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骨髓涂片及血细胞分析仪等技术检测了68例AML患者(急性期36例、缓解期32例)、30名健康对照者、AML细胞系Kasumi-1和THP-1中SALL4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外周血WBC、未染色大细胞(LUC)计数及骨髓白血病免疫表型CD34表达率的关系.动态观察5例AML患者化疗前后3个时间点(化疗前急性期、治疗中第2~3周、化疗后缓解期)SALL4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AML患者SALLA表达水平[69.01(17.20~120.28)]是缓解期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2.64(1.35~5.41)]的26倍,是健康对照组SALL4表达水平[1.14(0.50~1.62)]的61倍(Z=-6.48、-6.83,P均<0.01);缓解期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2.3倍(Z=-3.61,P<0.01).动态观察5例AML患者,SALL4基因表达水平随着治疗和病情缓解呈下降趋势,化疗前急性期、化疗中第2~3周和化疗后缓解期SALL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79.74(33.76~89.09)、7.19(5.97~20.21)和3.40(1.44~15.53).骨髓原始细胞数增高组、LUC计数增高组及CD34表达率增高组中SALL4表达水平分别为33.82(16.00~144.01)、30.70(23.75~72.50)、56.25(23.79~153.81),高于相应正常组的2.74(1.59~5.13)、5.71(2.52~22.40)、20.82(14.03~5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4、-2.18、-3.66,P<0.01或<0.05);外周血WBC计数增高组SALL4表达水平为89.26(23.75~154.34),高于相应的WBC计数正常组的3.86(2.03~6.01)和WBC计数减低组的6.66(2.51~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4.21,P均<0.01);SALL4表达率与骨髓原始细胞数以及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r=0.45、0.40,P均<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SALL4基因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SALL4表达有望成为监测AML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抑制SALL4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THP-1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表达SALL4干扰序列的质粒载体转染至急性白血病细胞THP-1中,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不加处理;(2)转染对照组:加入空pRS质粒载体;(3)转染一组:加入SALL4-shRNA-pRS-1干扰质粒的转染复合体;(4)转染二组:加入SALL4-shRNA-pRS-2干扰质粒的转染复合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B技术观察THP-1细胞中SALL4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建立抑制SALL4表达的体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LL4受抑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C-myc、Cyclin D1、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P-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显示,转染一组、转染二组、转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ALL4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0±4.3)%、(32.0±2.4)%、(102.0±6.5)%、(10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3,P<0.05);转染一组、转染二组的SALL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7、19.1,P<0.05);转染对照组SALL4基因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P>0.05).WB检测结果 显示,转染一组、转染二组SALL4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以上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提示SALL4干扰效率良好.SALL4基因抑制表达后,转染一组C-myc基因、β-catenin基因、Cyclin D1基因的表达分别为(44.0±6.2)%、(44.0±5.1)%和(107.0±13.6)%,转染二组为(22.0±4.5)%、(25.0±3.5)%和(48.0±7.6)%,转染对照组为(42.0±3.5)%、(59.0±3.7)%及(79.0±5.6)%.转染一组、转染二组C-my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3.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9.5,P均<0.05);转染一组、转染二组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22.9,P均<0.05);转染一组、转染二组Cyclin D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12.4,P均<0.05).SALL4基因被抑制后,转染一组、转染二组、转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7.2±9.1)%、(34.4±8.6)%、(14.4±3.6)%及(1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P<0.05).转染一组、转染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值分别为9.7、4.5,P均<0.05).结论 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THP-1中SALL4基因表达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C-myc、Cyclin D1及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随之下调,并促进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最早对转录因子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的关注,是发现SALL4突变导致了机体末端指节的发育畸形和眼球活动障碍.近2年来,关于SALL4与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SALL4在白血病发生和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 Vision法)检测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5例原发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包括16例无性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12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16例畸胎瘤(其中6例为未成熟性,10例为成熟性)。另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结果SALL4在无性细胞瘤(16/16)、胚胎性癌(10/10)和卵黄囊瘤(12/12)中均呈弥漫强(+),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6)和成熟性畸胎瘤中(2/10)局灶(+)。CD30在胚胎性癌(8/10)中(+),在无性细胞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D2-40在无性细胞瘤(16/16)呈弥漫强(+),在胚胎性癌(3/10)中局灶(+),在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1/12)中弥漫(+),在绒毛膜癌(1/1)和胚胎性癌(2/10)局灶(+),在无性细胞瘤和畸胎瘤中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未见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OGCTs较好的抗体,CD30、D2-40和glypican-3分别是诊断胚胎性癌、无性细胞瘤及卵黄囊瘤较好的抗体,特别有助于与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LL4在消化道肝样腺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15—2018年诊断为肝样腺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随访,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15例肝样腺癌患者,14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主要发生于胃窦及贲门、胃体部。12例患者同时发现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5例患者转移至肝脏。术前患者血清AFP水平仅2例升高。镜下同时具有腺癌区域和肝样分化区域,肝样分化区域形态类似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呈实性或梁索状排列,并可见丰富的血窦。上述病例均不同程度的表达AFP(4/15)、Hepatocyte(9/15)和Glypican-3(8/15)。进一步研究发现SALL4在15例肝样腺癌中有8例阳性表达,而对照组10例肝细胞肝癌仅1例灶性表达,差异显著。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2例死亡,4例失访,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肝样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和预后差的特征,SALL4在肝样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EphB4、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phB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和EphB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与EphB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且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EphB4有相关性。结论:HIF-1α和EphB4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喆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105-3110
背景: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学轴在肿瘤的特异性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而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的表达对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轴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中的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3年1至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100名结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淋巴转移以及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4、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率,但是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表达率降低。趋化因子受体4、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三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位置及其大小也无相关性,与结直肠癌组织是否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关,伴有淋巴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率更高,而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糖蛋白激素受体5表达于胃肠道肿瘤和脑肿瘤干细胞等表面,其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增高,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表达增高,二者增高促进了结直肠癌组织生长及转移,糖蛋白激素受体5以及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轴的表达的调控,使其或将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phB4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 IF-1α和EphB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与EphB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 P < 0.05) ,而且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P < 0.05) 。H IF-1α的表达与EphB4有相关性。结论 HIF-1α和EphB4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SDF-1/CXCR4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相互作用转导特定信号,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效应,CXCR4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疾病的预后、耐药、复发密切相关。用SDF-1抗体或CXCR4抗体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SDF—I/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耐药、复发和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