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肥胖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肥胖程度对我国沈阳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来我院的128例体检男性,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检者的骨密度,根据腰臀比(WHR)和腰围(WC)分别分组,比较不同肥胖程度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分析腰臀比、腰围两者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根据腰臀比分组,中老年男性各组骨密度没有差异;根据腰围分组,仅有WC>100 cm的受检者,其L_1的BMD明显高于WC<90 cm时的BMD.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除L_3的BMD外,各项骨密度与腰围呈正相关;左右股骨颈及左全身的BMD与年龄呈负相关;仅左股骨颈和L_(2-4)的骨密度与腰臀比呈负相关.3个代谢综合征成分组和代谢综合征组,L_1的BMD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成分的BMD.结论 腰围可能是评价中心型肥胖和骨密度之间关系的较佳指标.适当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肥胖,可避免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OC)水平与骨骼肌指数(S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50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指标,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人体成分:四肢骨骼肌质量、骨密度和全身脂肪百分比.根据SMI分为SMI正常组、SMI减少组,分析SMI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减少组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腹部脂肪、臀部脂肪对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BMD仪和医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定393名正常体检人群腰椎松质骨密度、腹部脂肪含量、臀部脂肪含量、全身其他部位脂肪含量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然后将人群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骨密度与不同部位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1)体内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比男性的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2)在中年患者中,BMI与骨密度成正相关(男性组r=0.237,P=0.018;女性组r=0.279,P=0.024);(3)老年男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和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而老年女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负相关(r=0.263,P<0.05).结论 脂肪分布对骨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腹部脂肪和臀部脂肪可能是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的主要因素,腹部脂肪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重要负调节因素.因此对中老年患者需注意减肥方式,以避免骨量的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血脂(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L_(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三角(Wards)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率(PBF)、去脂体重(FFM)、肌肉量(SLM)、骨骼肌含量(SMM)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FFM、SLM、SMM、SMI、腰椎L_(1~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的BMD均显著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P0. 001),而体脂率明显低于女性(P0. 001);按性别分组,男性、女性的BMI、FFM、SLM、SMM、SMI与各部位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反映骨骼肌肉含量的指标如FFM、SLM、SMM、SMI与BMD的相关性高于反映脂肪含量的指标PBF;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骨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成分中,SLM对各部位BMD无明显影响,PBF、FFM、SMM、SMI对各部位BMD的影响不同。结论骨骼肌肉含量及体脂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重要影响,糖尿病患者需重视体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应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依据BMI将其分为两组,瘦型(BMI21.4)和胖型(BMI≥21.4)。利用Midways pro定量CT(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壁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腰椎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腹脂比(VF/SF)及腰椎平均BMD(vBMD)。两组间体脂参数、vBMD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BMD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纳入共计95名志愿者,其中瘦型43名,胖型52名。两组间VFA、S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3;两组间腰臀比、VF/SF、vBM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腰椎vBMD与VF/SF呈显著性相关(r=0.381,P=0.034)。结论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与BMI、腰围、臀围、VFA、SFA不具有相关性,与腹脂比(VF/SF)显著相关。青年女性科学瘦身不会降低机体骨密度储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总脂肪含量(TFM)、总组织含量及总肌肉含量(TLM)。结果60岁的老年女性中低RASM者检出率为36.2%,骨质疏松者检出率为44.1%;低RASM组的年龄、BMI、全身BMD、TFM、总组织含量及TLM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与L1~4 BMD及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188与-0.176(P<0.05),RASM与全身BMD、TFM、BMI的相关系数为0.369、0.375及0.620(P<0.01),TFM与全身BMD、L1~4 BMD的相关系数为0.442与0.407(P<0.01)。结论老年女性的肌肉质量、骨密度、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当的运动和营养支持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骨密度、促进脂肪组织的正向作用,有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及致残的风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分析骨密度与体重、BMI、腰围及WHR的关系。结果①以BMI分组,老年肥胖组BMD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以腰围分组,中年女性肥胖组BMD低于非肥胖组(P<0.05);③青年组和中年组BMD与腰围及WHR呈负相关,老年组BMD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与腰围和WHR不相关。结论预防骨质疏松症在中青年应提倡运动锻炼,避免肥胖,在老年人不应该过分强调降低体重减少肥胖以避免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在正常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抗体与骨骼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状腺激素为正常范围内的T2DM患者389例。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的骨骼肌质量和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析甲状腺激素与骨骼肌质量、骨密度的相关性。根据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 滴度,将受试者分为TPOab阳性组和TPOab阴性组,比较两组间骨骼肌质量和BMD的差异。结果 在男性T2DM患者中,FT3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体脂肪质量和躯干脂肪质量呈正相关,FT4与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呈负相关(P<0.05)。在女性T2DM患者中,FT4与BMI、总体骨骼肌质量、躯干骨骼肌质量和ASM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在正常范围内的T2DM患者,其FT4与ASM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大肌指数(psoas muscle index, PMI)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采用CT检测患者腰大肌面积并计算PMI,采用DXA测量L2、L3、L4、L2-4和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在线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观察PMI与BMD和FRAX评分的关系,观察PMI对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和女性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P<0.05);非骨质疏松患者PMI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骨折高风险患者的年龄、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患者(P<0.05);骨折高风险患者PMI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MI与L2、L3、L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肌肉含量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联性,筛选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发生风险的最佳部位肌肉指标及其截止点。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366名绝经后女性,采用DXA和BIA测量BMD和四肢骨骼肌含量(ASM),以ASM算出各肌肉含量指标:ASMI、ASMBMI及SMI。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肌肉指标对OP风险的预测能力及评估关联强度。结果 OP组的肌肉含量低于非OP组,除腰椎BMD间的SMI和股骨颈、腰椎BMD间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大粗隆、全髋BMD间的ASM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不同BMD间脂肪、肌肉含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SMI呈负相关(r=-0.095、-0.122、-0.195、-0.177);与ASM、ASM、ASMBMI呈正相关(r=0.369、0.298、0.08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值数据,按照性别、体重指数(BMI)对本组检测人员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回顾分析局部脂肪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在髋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各组骨密度的平均值均较低。男性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别中平均值较高,而女性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平均值较低,髋部的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276~0.497)和体重(r=0.216~0.526)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r=-0.730~-0.454),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69~-0.352),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4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均呈负相关,并且在BMI高的组中,负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髋部脂肪比和腰椎骨密度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20~-0.194)。男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139~0.388)和体重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性差(r=-0.494~0.077),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16),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29~-0.223)。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在BMI20 kg/m2组中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在其它组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例呈负相关,其中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的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07~-0.108),并且在BMI低的组中,负相关程度较高。结论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局部脂肪比例增加骨密度下降显著(成年女性BMI指数越高相关性越高);脂肪分布对骨密度影响明显,髋部脂肪比(皮下脂肪为主)与腰椎骨密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500例健康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并且分析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对腰椎(L2-L4)和髋部骨密度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 随着绝经年龄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联,而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获取其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S1P和髋部、腰椎骨密度。结果最终选取130名血糖控制较好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参与本研究,年龄为(59.3±8.9)岁,血糖为(8.75±1.5)mmol/L;S1P平均浓度为(6.46±0.78)μmol/L。相关分析表明S1P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多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1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密切相关;而血清S1P和β-CTX是各部位BM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磷酸鞘氨醇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和β-CTX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调查248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身高、体重、正位腰椎(L2~L4)、髋部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调整身高、体重指数后,年龄、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内脂素、抵抗素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25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107例及非肥胖组118例,对照组为120例非糖尿病正常男性。体格检查计算腰臀比(WHR)及体重指数(BMI),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 结果 肥胖糖尿病组BMI及WHR高于其他组(P<0.05);肥胖及非肥胖糖尿病组的内脂素、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及非肥胖糖尿病组的BGP、CTX-1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肥胖糖尿病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组与肥胖组(P<0.05),且肥胖组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但股骨颈骨密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MI、WHR、内脂素、抵抗素均与BGP、CTX-1负相关,BMI及WHR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正相关,内脂素、抵抗素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股骨颈骨密度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水平及腰椎骨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饥饿素、脂肪因子水平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64例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和100位健康人群(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受试者血清胃饥饿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髋部和股骨的BMD。结果膝骨关节炎受试者的全身、腰椎、髋关节、股骨的BM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脂联素及胃饥饿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单因素分析中,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所测量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骨密度和总股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后,胃饥饿素水平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仍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股骨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血清抵抗素与各部位骨密度在混杂因素调整前后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胃饥饿素和脂联素水平与BMD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胃饥饿素和脂联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BMD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