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克枢  肖杰 《医疗装备》2015,28(1):23-24
近年来,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医学诊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的相关原理,并探讨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种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及其性能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常规X线诊断设备的几种数字化成像技术,探讨了基于不同数字化技术的X线诊断设备的性能。通过对各设备的技术及应用特点分析,可对使用者选购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己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由于CR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影像数字化,人们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晶体管制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研制了DR,从而完成了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采用数字平板技术,如同其他数字化成像,通过灰阶处理和窗显示技术,可改变影像的灰度和对比度,从而使组织结构及病灶得到最佳显示。本文主要讨论D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用X线干片摄影与数字化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6):357-358,351
简要地介绍硒静电X线摄影、CR数字摄影成像系统、X线干片激光成像系列产品、数字化诊断技术,以及电子X线摄影等。  相似文献   

6.
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种X线成像技术的特点、战伤X线诊断要求、野战应用环境等方面,对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技术方案进行研究论证,认为:在现行X线装备的基础上,采用CR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我军野战X线影像系统数字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野战CR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诊断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5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行常规X线检查和锥形束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观察清晰度及预后效果。结果锥形束CT检查对牙髓炎、根尖周病及其他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CT检查的观察清晰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根据锥形束CT诊断结果实施根管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动态随访6个月后,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而言,锥形束CT具有更高的诊疗价值,成像质量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CR系统在X线摄影中的优势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又称计算机X线摄影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90年代CR成像技术引入临床,实现了X线平片数字化.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仅限于屏(片)系统,其成像过程是一种纯光-化学反应,动态范围很窄,影像图象质量的人为因素多,不易控制,一旦摄影完成,其影象质量较难改善,返照率高.我院自2002年初应用X线CR系统,现将其优势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BCT技术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的3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CBCT检查的36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疾病检出率及检测诊断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在根尖周病、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的疾病检测诊断之中,检测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应用收效较好,检测成像清晰,疾病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提升卫勤保障能力,对第二代野战X线诊断车直接数字化成像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第二代野战X线车机动性好、空间大和X线设备配置高的优势,采用美国锐柯公司RX-1无线平板,实现第二代野战X线诊断车的直接数字化成像。结果:无线平板直接数字化成像升级后,可完全代替原有胶片成像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成像速度为胶片成像方式的20多倍,缩短了成像时间。结论:无线自由移动式平板直接数字化成像大大地提升了野战X线车在野战和应急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及齿科软件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颌面部骨折,对所有患者行常规X射线平片、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齿科软件检查,对比各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结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X射线平片对颌面部骨折总检出率均明显低于CT平扫与CT三维重建及齿科软件(P <0.05),CT平扫与CT三维重建及齿科软件对复合颌面部骨折确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CT三维重建及齿科软件技术对单纯骨折或合并牙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 <0.05)。结论 螺旋CT三位重建及齿科软件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确诊率较高,对于各类型骨折,尤其是单纯骨折及合并牙折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种植牙手术能否获得完美效果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术前对受植区骨质及骨量的预判是关键,随着种植牙技术的提高为了配合种植手术影像技术也不断发展。从初期利用X线机获得少量信息到目前专业的牙科CT,为临床种植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颌骨信息,大大提高了种植牙的成功率同时扩大了种植适应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应用的日益广泛,受检人群的辐射危害应得到更多关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显得格外关键和迫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成像技术通过调节扫描参数或修改扫描方案,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肺部本身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同时CT扫描与X射线平片相比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且无组织重叠的关系,因此螺旋C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诊断及复查。本文从低剂量成像的必要性及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出发,就其在肺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未来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CT能量成像技术已经在临床工作实践中被逐渐广泛应用起来,但由于CT能量成像技术与传统的CT成像技术有较大不同,所以本文基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双源法CT能量成像技术对CT能量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述评。期望有助于读者对CT能量成像技术有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针对性的应用数字化影像技术,高级自动曝光控制(AEC)校正程序,以及图像亮度稳定(IBS)系统等技术.结果:我院引进的意大利GMM公司全数字胃肠机极大的丰富了医学形态诊断信息和图像的层次,提高了医学影像形态学的显示水平.面对各类患者,无论在透视和拍片模式下都能得到清晰的影像,并涵盖了所有临床检查,如泌尿外科、斜照摄影、全骨盆摄影、危重患者摄影等.实现了X射线影像的网络传输、存储、显示、拷贝、无胶片化等.结论:直接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冲破了传统X射线检查技术和手段,进入了数字成像领域,使X射线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胡玉明 《现代保健》2014,(26):154-156
钛金属耐腐蚀性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自本世纪60年代Branemark提出了骨整合概念,该理论被广泛认同。口腔临床种植已普遍使用钛种植牙。单一的钛金属种植体简单的制备工艺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促进种植牙早期骨整合和更高的结合强度,通过钛金属表面改性而使其更好的与骨组织形成生物结合,综述近年来最新的结合物理,生物化学的钛种植牙金属表面的改性方法和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对X射线产品的组成、特点、成像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与传统胶片成像相比,数字X射线成像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射线剂量低、图像分辨率高、图像信息量大、便于管理以及可实现图像传输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一种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IP影像板(Imaging Panel)代替传统X线摄影技术,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实现X射线普通摄影的数字化技术。CR在各基层医院有着广泛的使用,本文就如何对CR系统的荧光板背景噪声,激光束功能,空间分辨率等几个参数进行检测做详细介绍,以达到安装验收,性能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并对CR系统的日常维护做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骨折患者,探讨适合患者骨骼解剖形态和骨折病理形态特点的数字化接骨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通过数字技术使接骨板完全个体化、特异化。方法:由CT薄断层扫描及三维成像获取骨折部位及对应健侧骨骼的原始数据,经电脑处理生成快速成型所需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具体骨折的模型,模拟骨折复位,经电脑分析、处理,设计适合该患者骨折部位的接骨板及设计好预留固定的螺钉孔、接骨板形态。通过数字化程控技术生产出适合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数字接骨板。结果:成功定制了首例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的数字化接骨板。结论:该方法是通过结合螺旋CT三维成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数控仿真加工技术为创伤骨科患者成功定制出完全数字化、个体化的接骨板,对创伤骨科骨折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植入物,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脊柱外科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影像学、解剖学密切相关的多病种学科.脊柱的局部解剖是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线片、CT和核磁共振等二维影像学资料的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学习较为困难.而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正常与异常的解剖结构的区别,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分析其病因、病理机制,判断疾病的分型和诊断,设计手术方案,并进行模拟练习.结合在临床五年制、八年制实习生以及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带教的经验和体会,展望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