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围产期母婴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传播与优生优育的密切关联正日益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出生后1岁内婴儿尿CMV分离的阳性率在20~70%之间。不少学者对出生后婴儿CMV获得性感染途径进行探讨,认为哺养含有CMV母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婴儿CMV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汕头市婴幼儿尿,唾液及母乳CMV带毒情况,我们采集市保健院,汕大医学院附属二院儿科保健门诊体检婴儿及我院,市中心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尿液101份,唾液104份,婴儿配对母乳72份,总共277份标本进行CMV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出CMV71株,其中母乳CMV阳性率25.0%(18/72),尿液33.7%(34/101),唾液18.3%(19/104),以尿液检查阳性率最高,特别是6个月-2岁幼儿尿液CMV分离率高达57.7%(15/26)。初步调查资料说明,汕头市婴幼儿CMV感染带毒相当普遍。本文并对检材带(排)毒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集儿童保健门诊1个月~1岁健康婴儿尿及其母乳共105对进行病毒分离。分离结果:正常母乳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16.2%,婴儿尿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21.9%,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为41.1%,明显高于非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18.2%,可见感染母乳是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探讨母乳CM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和母乳的CMV-DNA,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MV-IgM和IgG,分析CMV感染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 3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CMV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40例),其中患儿血清CMV-IgM阳性率为4.33%(13例),CMV-IgG阳性率为80.85%(228例)。母乳CMV-DNA阳性率为46.00%(138例),患儿血浆CMV-DNA阳性率为4.00%(12例),PBMC CMV-DNA阳性率为6.67%(20例),患儿尿液CMV-DNA阳性率为10.00%(30例)。患儿尿液CMV-DNA的阳性率与乳汁CM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40例CMV感染患儿中,婴儿肝炎综合症为13例(32.50%),新生儿肺炎12例(30.00%),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15.00%),听力损伤5例(12.50%),腹股沟斜疝2例(5.00%)。结论 CMV感染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检测产妇母乳中CMV-DNA对母乳喂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预防CMV感染。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84年6月~1987年2月对哈尔滨地区母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带毒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人群中CMV的感染途径。结果从103例分娩1日~12日的母乳中分离出22株CMV,分离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婴儿停哺乳与继续母乳喂养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为临床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 87例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均〈6个月.根据母乳CMV-IgM阳性,随机分成2组:哺母乳组54例,停母乳组33例;2组均给予更昔洛韦诱导缓解、巩固维持、保肝退黄、调节免疫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MVpp65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尿CMV 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MV-IgM;赖氏比色法、匀相测定法、溴甲酚绿法、改良J-G法等检测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2组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和CMV-IgM阳性率及尿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2组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及CMV-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CMVDNA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检测2组患儿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无需停哺母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146例CMV患儿,男86例,女60例;年龄1~12月;母乳喂养94例,混合喂养52例.经血清学CMV-IgM定性检测或尿CMV-DNA定量检测确诊为CMV感染;母乳CMV-DNA 检测100%阳性.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48例(32 9%),腹泻病40例(27.4%),婴儿肝炎28例 (19.2%),急性支气管肺炎24例( 16.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4.1%).所有病例静脉给予更昔洛韦(GCV,5 mg/kg,每12h1次,疗程7~10 d)诱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其后增加维持治疗.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48例治愈26例,好转22例;婴儿肝炎28例治愈20例,好转8例;腹泻病40例、支气管肺炎24例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均治愈.除个别患儿ALT增高停药后很快恢复外,未见其他GCV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要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尿CMV-DNA定量检测是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首选药物,早期母乳CMV-DNA筛查是其预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血氨水平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氨水平对评估CMV感染致IHS病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130例IHS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13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婴儿血清CMV-IgM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尿HCMV-DNA;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2例CMV感染致IHS患儿的血氨及肝功能指标,并分析血氨与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随访12月,观察CMV感染与治疗后复发率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CMV-IgM阳性率为36.15%,尿HCMV-DNA阳性率为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MV感染致IHS患儿中不同血氨水平亚组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显示,CMV感染致IHS患儿血氨水平与各肝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94,P<0.001)。CMV感染阴性的IHS复发率为3.85%,明显低于CMV感染阳性患儿的11.54%(χ2=5.686, P=0.017)。 结论 血氨水平联合血清ALB可以反映CMV感染致IHS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助于CMV感染致IH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CMV)DNA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5例临床疑诊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结果 FQ-PCR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42 83%,ELISA检测婴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0 18%.两种方法对CMV感染诊断符合率为76 46%,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33 59,P<0 01).结论 FQ-PCR检测尿液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在诊断婴儿HCM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2例疑诊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血液、新鲜尿液及母亲母乳,应用FQ-PCR检测HCMV-DNA。结果 322例疑诊HCMV感染的婴儿血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母乳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15.2%,44.37%,57.15%。对母乳喂养的87例疑诊感染患儿进行尿液及对应母乳的FQ-PCR联合检测,其中40例尿液阳性的患儿母乳标本33例阳性,阳性率为82.5%;47例尿液阴性的患儿母乳标本24例阳性,阳性率为51.06%。结论 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FQ-PCR是早期诊断婴幼儿HCMV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孕妇宫颈巨细胞病毒(CMV)排出率为4.12%(8/193)。宫颈排出CMV的母亲所分娩的6名婴儿中有4名受感染,其中1名从唾液和尿排出CMV长达7个月以上。从3名母亲的乳汁分离出CMV,其中1名特续存在1个月以上。3名从宫颈分泌物和乳汁排出CMV者,其婴儿均受到感染。结果表明CMV在母婴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12.
ACQUIRE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OF BREAST MILK IN INFANC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ate of cytomegalovirus (CMV) shedding through breast feeding and the rate of acquired infection by the infants. Among the 104 seropositive breast-feeding mothers, CMV was recovered in the milk in 19 cases, with a milk shedding rate of 18.3%. Isolation of CMV from the urine of the infants of the 188 seropositive mothers found 36 positive cases. Of the 36 cases, 15 of 19 fed on CMV-positive milk were infected through breast-feeding, with an infection rate of 78.9%; 11 of the 85 fed on CMV-negative milk were infected, the infection rate being 12.9%; and 10 (11.9%) of 84 fed on cow's milk were infected. These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e of infection in infants fed on virus-positive mil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ed on virus-negative milk or cow's milk (P less than 0.005).  相似文献   

13.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及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6例肾移植受体的术前CMV感染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情况,根据术前有无CMV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CMV感染组肾移植受体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时检测35例正常健康者CMV结果.采用检测CMV-PP65抗原诊断CMV感染.结果术前CMV感染率肾移植受体为63.8%(74/116)高于正常健康者14.3%(5/35).术后发生CMV感染或CMV病非治疗组为5例(15.6%)高于治疗组1例(2.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术前CMV感染组为14例(18.9%)高于非感染组2例(4.8%).术后发生AR治疗组为4例(9.5%)低于非治疗组10例(31.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前CMV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发生率.术前CMV感染的肾移植受体术后AR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对术前CMV感染患者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玫  侯林浦  姜英涛  高英  张萌  马旭 《北京医学》2005,27(8):456-458
目的探讨测定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亲和指数(AI)的方法对诊断孕期巨细胞病毒(CMV)原发性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35mmol/L二乙胺和8mol/L脲素作为温和蛋白变性剂,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CMV-IgG AI.结果检测111份血清标本,其中68例为CMV既往感染,43例为CMV近期原发或近期再感染.CMV-IgM阳性、CMV-IgG AI<45%作为近期原发感染;AI>55%作为既往感染.脲素和二乙胺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50%和64.3%,特异性分别为97.1%、91.2%.结论用35mmol/L二乙胺洗脱一次10min的简易快速的方法检测CMV-IgGAI是可行的.CMV-IgG AI和CMV-Ig M联合检测可能是目前用血清学方法区分近期原发与既往感染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与围产儿的质量。方法 :采集 2 0 0 0例孕妇的静脉血及其孕妇TOX IgM、CMV IgM、CT IgM、UU IgM抗体阳性者的围产儿脐血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TOX IgM、CMV IgM、CT IgM、UU IgM抗体。结果 :孕妇血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 4%、5 3%、6 4%、5 9% ;孕妇抗TOX、CMV、CT、UU IgM抗体阳性者 5 18例 (共 34 6人 ) ;围产儿脐血TOX、CMV、CT、UU -IgM阳性 14 7例 (共 12 0人 ) ,母婴间传播率为 2 8 4% ,宫内感染 12 0人中围产儿异常者 2 6例 ,其发生率2 1 7% ;四种病原体抗IgM抗体阴性者孕妇的围产儿 1682例 ,异常 2 0 4例 ,发生率 12 1%。结论 :胎儿宫内感染TOX、CMV、CT、UU可使围产儿异常率升高 ,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市乳母膳食、乳汁成分和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探讨母乳营养水平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募集138例健康乳母,在产后40~45 d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婴儿生长发育信息,并采用"二十四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乳母膳食情况。提供标准食物图片估算研究对象的膳食品种及数量。应用《金钥匙营养专家系统软件-孕产妇版》分析乳母膳食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水平,并与《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比较,评价乳母的膳食摄入水平。收集母乳并测量婴儿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乳汁成分分析仪测定乳汁宏量营养素水平。分析乳母膳食、乳汁成分与婴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乳母平均能量摄入为(1698.74 ±406.23)kcal·d-1,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分别为14.06%、33.83%和52.09%。乳汁平均能量为(61.18±13.04)kcal·100g-1,蛋白质含量为(0.94±0.19)g·100g-1,脂类含量为(3.55±1.27)g·100g-1,乳糖含量为(6.38±0.82)g·100g-1。乳母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乳汁蛋白质含量有关联(r=0.203,P=0.017)。控制喂养方式、乳汁能量、婴儿性别和婴儿年龄的影响,偏相关分析显示乳汁各成分与婴儿身长增量和体质量增量之间均无关联(P>0.05)。结论: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存在不足及不均衡现象;乳母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会影响乳汁蛋白质含量,乳汁脂类和乳糖含量与乳母膳食营养素之间无关联,且母乳成分与婴儿生长发育之间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了解孕产妇血清及乳汁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PCR-微孔板杂交法对105例孕产妇血清及乳汁标本进行TTV DNA检测。结果:①105例孕产妇血清及乳汁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2.4%(13/105)、10.5%(11/105);②13例孕产妇血清TTV DNA阳性病例中乳汁同时阳性10例,占76.9%(10/13),血清与乳汁感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存在TTV感染,并可能经乳汁感染婴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在儿童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ELISA法检测75例确诊或高度怀疑为CMV感染和25例对照儿童尿CMV-DNA和血清CMV-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75例确诊或疑诊CMV活动性感染患儿中,检测到CMV-DNA 66例;检测到CMV-IgM 5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FQ-PCR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和7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Q-PCR法检测尿CMV-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