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洲乌干达地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所致胃病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NSAIDs所致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服用NSAIDs后,临床表现为呕血者7例,黑便者24例,表现为上腹痛、反酸者53例,无症状者10例。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结论:NSAIDs是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对于长期服用者及高危人群(既往有溃疡病史或老年患者),建议予以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21例,均经急诊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28例,现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28例病人中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3.2岁。均有呕血、黑便,发病48小时内胃镜检查排除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弥漫性充血及弥漫性小点状渗血。胃镜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确诊的216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内镜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出血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年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病史、HP感染及内镜特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病史,以粘膜糜烂及胃溃疡居多,HP感染增加了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378例患者,分为服用NASIDs组(观察组)和未服用NSAIDs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病变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378例患者中,服用NASIDs67例,占17.7%,未服药组311例,占82.3%;观察组老年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胃渍疡和复合渍疡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阳性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糜烂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结论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常见于老年人,内镜下胃渍疡和复合溃疡多见,HP感染增加发生胃黏膜糜烂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源性急性胃黏膜出血的特点与防治对策。方法对1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源性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患者112例,占57.1%。主要表现:黑便,呕血,上腹痛;内镜均见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糜烂出血或并浅表溃疡出血;相关药物:解热镇痛药,激素及偏方中药等。结论老年人服用解热镇痛药、激素等药的机会较多,易致药源性急性胃黏膜病变,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不仅可以确定出血病因 ,同时还能及时有效进行局部止血治疗。我院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82 1例 ,其中对 5 8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我们行急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8例 ,男 4 6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5岁。 5 8例中呕血 3例 ,呕血伴黑便 38例 ,黑便 17例。出血总量 10 0 0~2 30 0mL。其中 10 0 0~ 15 0 0mL 4 5例 ,15 0 1~2 0 0 0mL 8例 ,>2 0 0 0mL5例。血红蛋白 4 5~ 70 gL-1。1 2 …  相似文献   

7.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院消化科于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 0例人当中 2 0例病人首次用奥曲肽治疗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最小年龄 2 6岁 ,最大 80岁 ,平均年龄 53岁。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0例 ,(其中酒精性肝硬化 6例 ,肝炎后肝硬化 4例 ) ,胃溃疡伴出血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3例 ,糜烂出血性胃炎 2例 ,食道粘膜裂伤伴出血 2例 ,胃粘液腺癌伴出血 1例。呕血及黑便并存且出血量达 10 0 0ml以上的 15例 ,单纯黑便仅 5例。1 2 用药方法 :用奥曲肽 (Octeotide善得定 )0 1mg …  相似文献   

8.
康复新液是由纯天然药材 (美洲大蠊 )提取而成的中药液体制剂。主要用于消化道溃疡、肺结核及烧烫伤、褥疮等的治疗。我们观察了 32例口服康复新液用于治疗胃肠溃疡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因“黑便或伴呕血”而入院的病人共 6 4人分为两组 ,每组 32例 ,年龄 17~ 5 8岁 ,胃镜确诊出血病因有 :①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急速大量饮酒所致的急性胃粘膜损害 ;胃 -十二指肠溃疡 ;②胃-空肠吻合口溃疡 ;③急性糜烂 (出血 )性胃炎。(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除外 )1 2 方法 :对照组 :①休息 ,戒烟酒 ,清淡温软食 ,…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 ,绝大部分由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 ,而由溃疡引起的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 4 0 %~6 0 % [1 ]。本文就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30例经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4 5岁。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 5例 ,胃溃疡出血5例。其中住院治疗 2 7例 ,门诊治疗 3例。主要症状有黑便( 80 % ) ,黑便和呕血 ( 2 0 % )。首次出血 2 2例 ,再次出血 5例 ,第三次出血 3例。有嗜烟酒史 2 4例。1.2 治疗方法 :( 1)一般急救措…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病程中常有伴体温变化。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 65例的病例资料,以了解其体温变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 65例患者中男8 5例,女80例;年龄22~83岁,平均(50.2±15.1)岁;无感染性发热、过敏性发热、癌性发热。临床表现为黑便65例(39.4%),呕血60例(36.4%),呕血伴黑便40例(24.2%)。消化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118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比较。结果呕血或排暗红色血便28例,占23.4%,黑便89例,占73.3%,低血压休克23例,占19.8%,其他25例,占20.9%。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2例,占10%,胃溃疡40例,占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占6%,胃癌21例,占18%,其它29例,占24.6%。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除呕血、黑便外其它症状不典型,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源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肝源性溃疡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黑便42例(100%)、呕血30例(71,4%)、腹胀35例(83.3%)、腹痛9例(21.4%)、反酸18例(42.9%)。急诊内镜检查可见胃或十二指肠有活动性出血和(或)有血痂附着的溃疡病灶,溃疡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镜下分期均为A.期,17例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35例子内科保守治疗获得止血,有效率为83.3%,7例需行外科手术。结论 肝源性溃疡出血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萤要原因之一,急诊内镜检查能够及时确诊以指导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中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1例非甾体抗炎药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1患者2周内均有服用NSAIDs病史,都经大便潜血及纤维胃镜确诊。伴有腹部疼痛症状18例占22.2%(18/81);有嗜咖啡或酸辣饮食习惯53例(占65.4%);有吸烟史48例(占59.3%)。结论中青年人群服用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和体征不明显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魏明通  胡乃中 《安徽医药》2016,37(5):512-516
目的 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好发于青年(75.7%),春夏冬季(85.7%),发病前有可疑诱因的51.4%,临床表现常为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伴有腹痛,腹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绞痛、胀痛或隐痛,腹部体征以压痛为主97.1%(68/70),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皮疹出现先于消化道症状易于诊断,皮疹出现迟于消化道症状容易误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者误诊率47.1%(33/70)。误诊原因常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者、胆道疾病、消化道溃疡等;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下表现常累及上消化道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的球、降部,下消化道常累及回肠末端和直肠,内镜下表现形式常为黏膜的红斑、充血、糜烂、溃疡,常成广泛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的上肢、躯干紫癜和CRP值升高高于过敏性紫癜无消化道出血组(P<0.05)。结论 十二指肠球降部和胃体、胃窦、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常累及;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上肢、躯干的皮疹和CRP的升高有助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跃进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9):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中青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病因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胃溃疡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39.7%(29/78)和15.4%(12/7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22.0%(11/50)和4.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呕血黑便、伴随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94.9%(74/78)、65.4%(51/7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76.0%(38/50)和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部疼痛的发生率39.7%(31/78)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和恶性肿瘤占有重要地位,以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伴随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6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的黏膜受损,21例出现腹疼,50%的患者出现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疼发生后2~14 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出血点、红斑、糜烂、溃疡,小肠病变较重.解痉剂和抑酸药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小肠病变程度重于胃和结肠.其典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Aims: W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duc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Methodology: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over a five year period. Results: A study was performed on 354 patients (161 men and 193 women with mean ages of 66.0 and 70.7 years, respectively) who developed NSAIDs associated upper GI disorders: 21 patients had AGML, 212 had gastric ulcer, 63 had duodenal ulcer, 17 had gastroduodenal ulcers and 41 other cases. About 75 % of patients received NSAIDs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 Sixty percent of gastric disorders induced by NSAIDs affected the antrum or angulus of the stomach. The incidence of disorders of the gastric antr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omen than in men whilst the incidence of disorders on the gastric angul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over 65 years old than in those under 65 years old,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atemesis or mele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over 80 years old than in those under 80 years old (p < 0.05). The time taken to achieve the heal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atients with greater than 3 months NSAIDs ingestion compared to patients that had received NSAIDs for less than 3 months (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65 years old and over with continuous NSAIDs use had asymptomatic ulcers, and patients 80 years old and over had hemorrhagic ulcers. Received and accepted 20 September 20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