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矽肺乃一頑固性职业病,不但肺部有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病变,严重影响着呼吸机能,而且也影响着全身机能,因此治疗矽肺必須强調辨証論治。在我們治疗中,以輔正驅邪,攻补兼施为綱;以辨証施治的扶阳益气、滋阴益血、滋阴退热、清金潤肺,及症状疗法的宣肺利膈、止咳化痰,病因疗法的解毒化石、軟坚散結为緯。依据我们經驗,因本病患者多因久病轉虛,故我們在第一阶段一般以补为主,补中有攻,即辨证施治和对症疗法相結合,因而在衰弱和自觉症状逐漸得到改善和消除,型別有了初步轉变。第二阶段在辨証施治的基础上以攻为主,着重病原疗法,攻中有补的原則。  相似文献   

2.
吴涛  马金丽 《北京中医药》2017,36(3):251-253,280
陆明教授认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应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程、正邪盛衰、肿瘤部位等,确定不同治法。早期宜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虚实夹杂,宜扶正和祛邪相结合,攻补兼施;晚期正气虚衰,宜内服扶正、外敷祛邪,强调扶正以祛邪,祛邪不伤正。其治疗乳腺癌在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治疗模式",即"术后早期中医药重建修复;术后长期中医药调理清除残余病灶;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与中医药结合;晚期乳腺癌内补外攻,延长生存期"。重视顾护胃气,辨病辨证中西和参,擅用外治法,从遣方用药、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的角度等方面介绍陆明教授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经验。  相似文献   

3.
从补虚为主,攻补兼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调和阴阳,精借药理等3个方面就周端教授应用膏方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列举典型病案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攻补平衡"法则是在阴阳平衡的大前提下遵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势因势利导,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法则.其核心是使正气平衡,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攻补平衡"法则为其提供了独特的辨治思路,重视肺肾两脏关系在支气管哮喘疾病发展与治疗中尤为关键.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理论依据与临证思路以"攻补平衡"为准则从肺肾两脏展开.  相似文献   

5.
“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古代中医思想,在现代肿瘤诊疗中有借鉴意义:攻补治疗建立在病期基础上;中西攻补手段;不同病期的任务;“以平为期”思想是肿瘤治疗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蒋士卿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海  蒋士卿 《河南中医》2010,30(4):342-343
蒋士卿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注意病机,调整阴阳;攻补兼施,顾护脾肾;辨病为先,辩证为主;调气化痰,身心同治。  相似文献   

7.
吴洁  孙桂芝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47-1248
孙桂芝教授从事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40多年,在治疗胃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方面更是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师治病求本,攻补兼施,提出胃癌复发转移的内因是正气亏虚,虚则致积,积而益虚,制定了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基本大法。临床诊断以辨病为先,治疗以辨证为主;提出防治并重,长期服药巩固疗效;注意饮食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综合治疗概念的提出和对生存质量的日益重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该文从阐述中医学"攻""补"治疗肿瘤入手,对"攻""补"与生存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临床治疗应以培护患者正气为要,攻其邪实,补其正虚,将"攻""补"之法贯穿肿瘤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9.
介绍朱良春运用扶正消癥法治疗肿瘤经验,认为治疗肿瘤主要在于扶正、祛邪两个方面,早期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在扶正消癥思想指导下,辨证运用虫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叶放 《新中医》2008,40(12)
周仲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对中医理论造诣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疑难杂病,治疗臌胀先辨标本、虚实主次,再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灵活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顽固性腹水(臌胀)提出治疗不避攻逐,祛邪要有层次,衰其大半而止,活血利水法为臌胀的基本治法。临证先辨标本、虚实主次,再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灵活施治,常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五则验案的分析,探讨周教授辨治鼓胀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治标、治本、治未病三个方面介绍了主任医师张介安对小儿哮喘的治疗经验,重点突出三个不同时期的病变及用药特点。治标之时,提出:攻邪为主,详辨其因,勿忘调气;治本之时,强调调理脾肺为主,勿忘补之以气;治未病,则不离治本之法。以药食于夏令调养之。  相似文献   

13.
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认为湿、瘀、虚是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三大病理因素,其中湿为标,瘀、虚为本。治疗原则主张祛瘀补虚为主,利湿为辅。遣方用药注重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温阳通脉,药性配伍。  相似文献   

14.
介绍尤昭玲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阐述了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根据病因病机拟定活血化瘀为主、扶助正气、清热解毒的基本治疗原则,自创内异方随证加减治疗。对临床用药配伍列举常用药对,补脾益气用党参、黄芪、白术;活血化瘀用水蛭、虻虫、土鳖虫;清热解毒用紫花地丁、板蓝根、蒲公英等。攻补兼施,整体辨治。  相似文献   

15.
易晓颖  赵良斌  李明权 《中医杂志》2014,(17):1511-1512
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脾肾不足为本,湿、浊、热、毒、瘀为标的病机,制定补益脾肾、利湿祛瘀祛风基本方,并采用"晨攻暮补"即晨以攻为主、暮以补为主、每日2次服药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慢性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家对小儿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临床单方验方,以中成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原则上采用攻补兼施的治法,虚多于实,则先补后攻;实多于虚,则先攻后补。小儿肾炎着重于祛邪扶正,以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陈妮  刘燕 《河南中医》2020,40(2):199-202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痛风的发生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为本,痰湿瘀血内结,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其治疗痛风以虚实为纲,气血为本,如辨为气血不足者,用参五秦艽汤加减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如辨为营卫失调者,用续断丸以益气养荣,补益肝肾;如辨为风湿痹阻者,采用消风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如辨为湿热内蕴者,采用二妙散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如辨为瘀血痹阻者,采用舒筋散温通经脉,活血散瘀;如辨为痰瘀互结者,采用赶痛汤活血祛痰通络;如辨为劳倦过度者,采用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等。治则明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固护脾胃,调理气血为特点;治法灵活,补虚以健脾补肾,补益气血为主,配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等攻邪治法;提倡内外兼治,善用中药内服及熨法、雷火针法外治;组方严谨,药物配伍以寒热并用、固护脾胃、重调气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栗锦迁教授辨治心悸学术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茂  曹云  王颖  栗锦迁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09-711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晞星教授治疗肿瘤相关性声带麻痹经验。认为肿瘤相关性声带麻痹发病以脏腑虚损为本、声门邪实为标。临证以调和脏腑、阴阳、气血为主,化痰、散瘀、祛风为辅,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徐春英  刘静 《北京中医药》2017,36(8):681-683
中药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减少复发和并发症。鼻咽癌不同阶段,辨治方法不同,初期以攻邪为主,祛邪时首先重视痰、瘀、热毒的治疗,多用化痰散结、祛瘀、清热药物。后期则以扶正为主,治疗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以气阴双补,多用补而不燥药物如黄精、太子参等,同时应用补肺阴、滋肾津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