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莆田县制鞋业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职业卫生服务结合初级卫生保健,管理与治理制鞋业的危害.[方法]对制鞋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与苯系化合物危害的治理.[结果]员工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接毒工人持健康证上岗;投资848.6万元对苯系化合物产生环节进行治理,治理达标的企业19个,占应治理数的80%.[结论]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姚利颖  王伟琴  张丽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90-2191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收集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有毒有害工人健康监护数据,对江干区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检测合格率较低的依次为噪声(70.5%)、苯系化合物(苯98.5%、甲苯98.5%、二甲苯100.00%);劳动者职业健康漏检率较高的依次为汽油(22.5%)、噪声(20.0%)、苯系化合物(17.1%);体检异常率较高的依次为噪声(13.2%)、苯系化合物(8.1%);职业卫生培训率较低的依次为噪声(60.1%)、苯系化合物(72.9%)。结论该区印刷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为噪声、苯系化合物,应加强对该类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好作业人员接触噪声、苯系化合物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技术控制措施效果评价昆山市卫生防疫站程和健姜金华伴随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职业危害也日益突出。铅、苯、铬作业系乡镇企业中最常见的有害物,为探索其职业卫生管理,控制危害,我们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铅、苯、铬作业治理工作。本文对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密市制鞋行业苯及苯系物对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制鞋业苯及苯系物职业病危害现状,并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对车间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作业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卫生服务享受情况较低;对不同工龄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仅有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工种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及苯系物作业环境对工人的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有影响,并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均未超出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对某市26家个体制鞋业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及对196名工人作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个体制鞋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氯丁胶中含有一定量的苯;本次体检结果5人发生慢性苯中毒,18人诊断为观察对象,提示个体制鞋业防护措施的重点是对苯的防护。  相似文献   

6.
冷冻饮品生产HACCP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与产品卫生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结果」对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调查和产品监测,找出危害因素,采取了控制措施,使产品的卫生质量总合格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9%。「结论」应用HACCP管理办法针对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危害点,制定控制措施,是提高产品卫生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和改善家具制造业和制鞋业接触苯类化合物对作业环境的影响和职业危害情况 ,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处理方法。对 2 0 0 2年由我区卫生监督所开展的对家具制造业、制鞋业等职业中毒事故多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的监督管理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家具制造业和制鞋业的劳动者作业环境的接触苯类化合物监督管理和预防措施的指导 ,促使家具制造业、制鞋业加强对防护设施投入 ,改善劳动者劳动条件 ,苯类化合物监测样品合格率有原来的 4 8.4 8%上升到 97.2 2 % ,作业场所苯类化合物浓度已达到和接近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说明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卫生指导对促进对职业危害因素预防和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制造职业病危害的分布特征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寻求职业卫生监管对策。方法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确定调查内容:包括原辅料、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分布等,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上门普查。分别采用epidata3.1和SPSS12.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138家汽车制造企业,84.7%为中小企业。存在电焊烟尘、苯及苯系化合物和噪声的企业分别占34.1%、31.9%和90.6%,是最主要的粉尘、化学和物理因素。90%以上接害工人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男性超过95%,但中小型企业中女性比重相对较大。约80%的大中型企业每年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但70%以上小微企业未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结论电焊烟尘、苯及苯系化合物和噪声是汽车制造业分布最广泛的职业病危害,应着重加强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督促其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9.
舒春燕  邓力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1-2463
目的评估重庆市璧山县制鞋企业职业卫生现况,提出监管建议。方法对制鞋企业劳动者近5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对相关企业的作业场所空气中苯及苯系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制鞋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整体状况不佳,2008年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合格率最高,为83.99%;2012年合格率最低,为75.04%。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以上岗前和在岗期间检查为主,离岗时检查几乎为零。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苯及其苯系物)检测合格率均不高,主要为苯超标。2012年检测合格率最高(61.70%),2010年检测合格率最低(17.81%)。结论该县制鞋业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不力,应着力提高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生产职业卫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集装箱公司进行职业卫生调查 ,发现集装箱生产存在噪声、锰、苯系化合物等多种职业危害 ,其职业病防治工作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涉苯企业职业卫生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青岛市涉苯企业职业卫生基础情况,了解苯及其化合物的危害程度及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涉苯企业职业卫生情况调查表,对全市所辖165家涉苯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涉苯企业中,合资企业所占比例高达44.2%,其次为私营企业占20.0%;工作场所苯系物监测合格率83.3%,不同企业性质的苯系物监测合格率差异存在显著性(2=40.108 4,P<0.000 1);职业健康检查率达81.3%,其中国有企业检查率最高,达89.2%,私营企业的检查率只有62.0%;部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够健全。结论青岛市涉苯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亟待加强,对存在苯及其化合物职业危害因素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应进行重点监督。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更好地保护劳动,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方法」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市)县乡镇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劳动卫生管理现状。「结果」乡镇企业职业危害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乡镇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工人卫生知识匮乏,其层卫生专业人员缺乏及法规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琳耀  赵金荣  张颖  王文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31-1232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该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有383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等,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地区。结论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应以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狮市制鞋业职业卫生状况,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对3家石狮市制鞋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结果石狮市制鞋业工作场所中存在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检测结果虽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发现职业禁忌症或疑似职业病,但职业病防护措施存在多处不足和问题。结论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企业要针对自身问题认真改进,有关监督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要共同努力,共创企业工人的健康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街道的涉苯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苯及其化合物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某街道165家涉苯企业,对其职业卫生危害现状展开相应的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深圳市某街道涉苯企业中,合资企业数量的比例最高,为46.1%;私营企业占的比例较低,为18.2%。工作场所中苯及其化合物监测合格率为83.1%。不同性质及行业的企业这间,其工作场所中苯及其化合物监测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率达73.2%,不同性质及行业的企业之间职业健康检查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某街道涉苯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该街道存在的苯及其他化学有害因素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以避免其危害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宁市2009年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规律,明确职业危害因素治理的重点。方法:对海宁市2009年职业病网络监测报告系统,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9年度66份作业场所监测报告资料显示,全市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及苯系物、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硫化氢、锰及化合物等化学性职业危害。结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根据不同企业特点,正确识别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重点开展对噪声、粉尘、苯系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会超  于咏梅  韩志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38-213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周边电子、石油、汽车修理业职工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2006年度,99家单位4576名职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作业1183人,苯系化合物作业676人,汽油作业434人,粉尘作业509人,其他作业1774人,检出听力损失84人,白细胞低于正常值13人。结论受检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为主,加强对噪声治理并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临海市制鞋业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朱崇法张兰敏孙令尚倪朋旦朱丽娜为了评价苯对制鞋工人的危害情况,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临海市卫生防疫站从1993年至1994年,对临海市制鞋业苯作业工人173人和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饮服人员73人(对照组)进行了血苯、血...  相似文献   

19.
晋江市30家制鞋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陈埭镇鞋业生产的职业卫生状况,探索制鞋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2002—2005年选择陈埭镇30家不同规模的制鞋厂,调查职业卫生情况,对职业危害因素(三苯,噪声)进行检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果]职业危害因素得不到控制,健康监护落实不到位。[结论]应加强陈埭镇鞋业生产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为政府制订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断面和试点调查方式,对接触员工进行体检和意向问卷调查。统一调查方案并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库汇总后用SPSS for Windows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39家企业中,鞋革业占49.6%。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率51.1%,个人防护率37.4%,就业前体检率24.1%,作业环境监测率61.1%,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率19.1%。4263名接触苯和甲苯员工,作业环境苯和甲苯超标1倍以上者分别为29.3%和11.8%。体检:头晕21.3%,乏力20.0%,血象:血红蛋白下降男性90.2%,女性76.2%。「结论」福建三资企业的职业危害以鞋革业的有机溶剂所占比例较大。接触员工临床症状阳性率较高,血红蛋白数量明显下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