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再通率。方法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64例,均行药物溶栓治疗,溶栓90min后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溶栓再通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前者溶栓再通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朋梗死药物溶栓再通率低,有条件的医院建议早期进行PCI/CABG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治疗护理,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有效率达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溶栓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住院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溶栓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减少其住院并发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追踪随访,对溶栓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的106例随访。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中,溶栓再通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溶栓无再通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心绞痛发作共61例(57.5%),均有心肌梗死治疗后1年内发生。对各亚组的无心绞痛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溶栓再通组与常规药物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3年内,静脉溶栓后再通组在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方面优于静脉溶栓无再通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诊断且发病时间均≤12h的STEMI患者121例,其中转诊PCI患者55例,药物溶栓治疗患者66例。两组患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时间延误与治疗、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运重建率及术后7~10 d及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测EF值。结果:①转运组(A组)总的转运路程为35~100公里之间,车程约40~90 min,累计准备介入时间比就地溶栓的时间长(125 min vs 31 min)。②转运PCI比药物溶栓治疗血运重建明显降低,LVEF改善明显,MACE明显降低。结论:因转运行急诊PCI会增加症状-球囊时间,但其临床疗效仍优于药物溶栓治疗,此法可以作为STEMI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孙向阳  郭峰 《四川医学》2007,28(5):506-506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还给予溶栓治疗,并早期辅助抗栓药物、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64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达导管开通率60%。对照组45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达导管开通率35%。结论院前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及全面护理,治愈68例,好转52例,死亡8例。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及溶栓后的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加强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PCI是单一再灌注治疗策略中最好的一种.然而从患者入院至实施PCI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这种延误对心肌血运重建是极为不利的.由于早期药物溶栓疗法可以为PCI争取再灌注时间,目前两者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了热点问题.笔者就减量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成效,分析总结治疗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08年9月-2010年9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分为A组: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钠等药物的治疗;而尿激酶溶栓治疗组患者接受尿激酶、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钠等药物的治疗,其中将尿激酶与0.85%的氯化钠溶液相混合并注射于静脉。将A、B两组的治疗效果加以比对、分析,从效果、引发症状、并发症状和血管再通率几方面加以比较。结果:B组中5例患者的溶栓值趋向正常标准化,标准率是17%;A组中23例患者的溶栓值取向正常标准化,标准率是77%,将两组数值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查显示两组再通率数值是36.81%、81.8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可知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不如尿激酶溶栓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且容易引发病发症。结论: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且再通率高达81.85%,比常规组高出45.04%之多,由于其治疗效果不易引发其他症状,所以被视为控制、治愈心肌梗死的首要之选。  相似文献   

10.
赵红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31-2632
目的: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溶栓治疗作探讨分析。方法观察组90例接受重组尿激酶(普佑克)治疗,对照组88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及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综合分析我院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16例因发病后及时来院采取溶栓治疗,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且均痊愈出院;另2例病人因合并右心衰,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杨占荣 《中外医疗》2011,30(11):163-163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结溶栓前后有效的护理经验和方法。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有效地护理,7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92.3%。结论积极掌握溶栓药物的作用,做好溶栓前后的各项护理工作,配合有效地护理措施和方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20倒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倒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析,正确判断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年龄大于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溶栓组22例和常规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出血发生率13.6%,无因溶栓药物并发症死亡者.结论对于高龄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发生率及病死率,如无绝对禁忌症,大于75岁老年人不应是溶栓治疗的禁区.  相似文献   

16.
常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37-3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0例不典型AMI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不典型AMI患者,30例经常规静脉溶栓,17例静脉溶栓未成功,7~10天冠脉造影严重狭窄血管给予PTCA+支架术治疗,患者症状缓解,3例抢救无效死亡,17例随访3年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年龄因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不典型性,为确诊奠定重要基础,合理药物及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对其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通过结合临床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包括11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7例右室心肌梗死,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75例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72例痊愈,3例死亡(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心力衰竭)。结论:临床诊断时,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常规镇痛效果较差,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及时对其进行心肌酶学和心电图动态观察,以便于及早发现并对患者开展早期溶栓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组(30例)和瑞通立组(58例),尿激酶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瑞通立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其余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后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瑞通立组患者在60、90、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心电监护及严密的病情监测.结果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3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缺血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 2013年7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2].心肌梗死部位及“ST段抬高”均通过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十八导心电图检查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