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欣  胡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71-1876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发生频率最高的间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频率较高。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但治疗失败的病例依然不可避免。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相关指南推荐已获批准的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同时ATP类似物索拉非尼、尼洛替尼、帕唑帕尼、帕纳替尼和马赛替尼,其他TKI药物,如达沙替尼、瓦塔拉尼、莫特塞尼,以及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ganetesp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有效。综述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用于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作用特点和主要副作用,为临床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3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分析治疗策略.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手术切除治疗7例,采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12例.随访可知,手术治疗7例患者OS中位时间(87.5±6.1)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OS中位时间(93.2±8.4)周;舒尼替尼治疗12例OS中位时间(90.5±7.7)周.结论 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 比较多,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郑立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5):666-668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伊马替尼疗效的差异性,并记录治疗的毒副作用。结果根据Choi标准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12月后的疗效,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7.8%(65/74),疾病控制率为94.6%(70/74),不同转移病灶部位(P=0.001)的RR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水肿、皮疹,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1)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2)有效率可能与性别、年龄、危险度、原发部位无明显差异性,而与转移灶部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5.
基因分型实现伊马替尼个体化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2007年ASCO年会首次报告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随机对照ACOSOGZ9001研究结果,即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可改善肿瘤直径〉3cm的GIST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率。c—kit(一种原癌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状态可以预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舒尼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用于既往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相关药物和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建立Markov模型,对两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 806.19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和20 330.79元/QALM,计算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超出意愿支付阈值,舒尼替尼为优势药物。国产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 855.50元/QALM和15 101.70元/QALM,伊马替尼为优势药物。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结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口药组舒尼替尼治疗比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在国产药组中大剂量伊马替尼比舒尼替尼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7.
尹承倩 《药品评价》2012,9(24):39-4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术后如何进一步治疗是目前的难点。伊马替尼(Imatinib)的商品名是格列卫(Gleevec),是对GIST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为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伊马替尼对于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GIST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伊马替尼在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马替尼为苯胺嘧啶的衍生物 ,是一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合成于 1992年 ,2 0 0 1年 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近 ,伊马替尼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本文主要综述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在GIST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对胃肠间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塞来昔布单独或联合处理胃肠间质瘤细胞株GIST-T1,MTT法检测药物对胃肠间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Western 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甲磺酸伊马替尼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显著增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细胞增殖;和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塞来昔布单用相比,二者联用后胃肠间质瘤细胞Bax表达增高及Bcl-2表达降低。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显著抑制胃肠间质瘤细胞增殖,可能和促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机制可能与Bax表达上调及Bc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舒尼替尼是目前已知的作用靶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尼替尼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执业药师》2012,(4):31-31
2012年2月1日。法国AB Science制药公司宣布其在研的肿瘤治疗药物Masitinib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这项试验的受试者为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IST患者.且之前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出现疾病恶化。试验显示.Masitinib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和2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舒尼替尼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不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自上市以来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服用相同剂量药物时,达稳态时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的差异大,而血浆谷浓度与药物反应及患者的临床获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对判断药物疗效、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规避毒副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从病理生理状态、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等方面探讨影响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间质肿瘤。95%GIST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CD117阴性需要进行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完全切除肿瘤是标准的外科治疗,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伊马替尼400mg/d是目前晚期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的推荐剂量。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耐药的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对伊马替尼口服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1月某院收治的42例经伊马替尼口服辅助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2%,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伊马替尼口服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心理护理、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配合必要的药物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浓度的分布情况,为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29 d)的GIST患者血浆,HPLC-MS/MS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分析不同剂量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差异以及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结果:共收集88例GIST患者的154份血浆样本。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1n=4)、400 mg·d-1n=81)、300 mg·d-1n=1)、200 mg·d-1n=2)的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 032.50±679.94)ng·mL-1,(1 525.14±599.87)ng·mL-1,1 155 ng·mL-1,(655.57±21.92)ng·mL-1。伊马替尼个体间变异39.57%,个体内变异为22.32%。单变量分析显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切除部位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中国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十分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公维宏  赵娜 《中国医药》2008,3(2):127-128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但因术后复发再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仍高达100%,且对放化疗极度不敏感,使其成为治疗的难点。而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的治疗仅5年的历史,就产生了较好效果。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探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指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所进行的化疗。现就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GIST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并应用于检测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及代谢物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甲醇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494.2→m/z394.3(伊马替尼)、m/z480.3→m/z394.3(N-去甲基伊马替尼)、m/z502.5→m/z394.4(内标,伊马替尼-D8)。结果:伊马替尼和N-去甲伊马替尼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 000 ng·mL-1,定量下限为50 ng·mL-1,伊马替尼及代谢物的准确度分别为97.9%~109.0%,95.5%~103.5%,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1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