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以往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现临床也常用于治疗中医证属肝郁气滞证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多类型疾病,对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疗效,通过对柴胡疏肝散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理和总结,对其相关临床实验、临床作用、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等多方面进行更全面、更系统地阐述和梳理,以期为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合理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更快减轻病患痛苦,达到治疗更多种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74-179
抑郁症为当前社会高发病,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解郁,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柴胡疏肝散主要的抗抑郁化学成分,并从其对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诠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柴胡疏肝散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34-243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患,而柴胡疏肝散作为疏肝理气的经典方剂,其抗抑郁疗效已经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但其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的药理研究目前集中在影响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方面,其物质基础研究可能主要涉及了柴胡皂苷A、橙皮苷、甘草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阿魏酸等,进一步确证了柴胡疏肝散作为经典抗抑郁古方所具备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目前主要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但由于抗抑郁西药存在不良反应与患者个体化差异的综合影响导致疗效欠佳。抑郁症属中医的“郁证”,其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中医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灵活,但有效成分性质性能模糊、机制作用不清。为阐明柴胡疏肝散药效基础、抗抑郁机制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柴胡疏肝散药效物质基础、抗抑郁的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进展。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治疗原发性抑郁、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汇总了柴胡疏肝散的32种主要成分,其中芍药苷内酯、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柴胡皂苷A、甘草次酸、桔皮素、橙皮内酯水合物、川陈皮素、甘草酸是柴胡疏肝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复杂,包括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相关通路、氧化应激等。该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的药效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与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的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果柴胡疏肝散可缩短肝郁证大鼠的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增高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神经环路的变化,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去势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即CUMS方法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通过巴氏染色法观察去势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判断围绝经期的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行为学及大鼠的一般特征判断是否成功建立肝郁证模型,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评价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神经环路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与机制。结果:去势后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呈大量白细胞,提示去势大鼠失去动情周期。行为学方面,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移动总距离减少(P<0.05),1%蔗糖水消耗率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肝郁组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低,而围绝肝郁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柴胡疏肝散可显著增加去势联合CUMS模型大鼠血清中5-HT、Ach、DA、NE含量,降低大鼠的GABA水平(P<0.05)。结论: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会引起多条神经环路的改变,包括单胺能上行激活神经环路、乙酰胆碱能神经环...  相似文献   

7.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综述近年来柴胡疏肝散对神经生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氧化方面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核心药组是方剂中的精髓,主导着方剂的作用趋势,也隐藏着重要的配伍规律。从功效上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重要药对。从方剂组成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药组,构成了柴胡疏肝散的基本骨架,不可随意拆卸。该文主要从肝的治则治法、名医药论、柴胡疏肝散类方、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统计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其疏肝养肝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结果:柴胡疏肝散可增高ERK1/2、P-ERK在海马CA3、DG区的阳性细胞数。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海马CA3、DG区ERK1/2、P-ERK信号通路的活动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对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的药理功用与临床配伍应用。方法:结合科研及临床对柴胡的药理功用及配伍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柴胡的主要功效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解郁调经,和解少阳,升阳举陷。结论:柴胡临床多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胸胁胀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  相似文献   

12.
抑郁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围,中医治疗抑郁证多立论于心、肝、脾、肾四脏其中“疏肝解郁”是主流治疗原则,而经验总结得来的“温阳开郁”治疗原则临床亦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比较2种治法的异同发现2种治法的争论源于指导理论不同,温阳开郁法涵盖疏肝解郁法中调畅气机的重要内涵,并包含温补肾阳、肝阳、脾阳即“调整阴阳”的关键思想,是中医治疗郁证的关键临床经验,并有待从经典理论中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颜乾麟教授为国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介绍颜教授根据甲状腺位于肝经循行部位,认为其生理病理变化必受肝的影响,临证活用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疏肝益肾法治疗女性抑郁症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朝荣  连方 《中医杂志》2006,47(3):202-204
目的:研究运用疏肝解郁、益肾宁神的原则治疗女性抑郁症后,性激素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按年龄、病情等因素运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妇人解郁方治疗组30例和帕罗西汀对照组30例,记录治疗前后各组HAMD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抑郁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与HAMD评分及HAMD4因子具有相关性,经疏肝益肾法治疗后,患者血清E2显著升高(P〈0.01),PRL显著下降(P〈0.01)。治疗效果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减轻了帕罗西汀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论: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疏肝益肾法可以调节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收集的194首处方进行整理、挖掘、分析,总结药物配伍规律、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当归、淫羊藿等,归经以肝、肾、脾经居多,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白术-当归-柴胡,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白芍-柴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有效聚类群,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2个公因子。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原则为疏肝解郁、补肾活血,同时重视健脾、益气、安神。  相似文献   

17.
仇慧鑫  张淑敏  舒乐新  李遇伯 《中草药》2023,54(18):6150-6158
柴胡Bupleuri Radix辛、苦,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产生药效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并且逐渐引起重视,其中所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毒性。通过查阅柴胡有关毒性的文献,对柴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毒性成分、影响毒副作用的因素、毒性原因辨析、减毒策略等方面进行整理总结,为柴胡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陈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肝脏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郁化痰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复制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二陈汤组(9.135 g·kg^-1),柴胡疏肝散组(6.615 g·kg^-1),二陈汤+柴胡疏肝散组(合方组,9.135 g·kg^-1+6.615 g·kg^-1),二甲双胍组(0.158 mg·kg^-1),并以正常组作为对照。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于末次给药后,麻醉处死,分离大鼠卵巢、肝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激素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水平显著上升,E2水平显著下降(P<0.01),卵巢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层较薄,黄体少见,肝脏组织IRS-1,IRS-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水平显著下降,E2水平显著上升(P<0.01),卵巢组织病理可见囊状扩张卵泡数目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厚,可见各级卵泡,二陈汤组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柴胡疏肝散组IRS-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合方组IRS-1 mRNA及蛋白表达和IRS-2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IRS-2 mRNA有上升趋势;二甲双胍组IRS-1蛋白和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IRS-1 mRNA有上升趋势。结论:二陈汤改善PCOS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效果较柴胡疏肝散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IRS-1,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柴胡疏肝散出自《证治准绳》,主要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疏肝解郁常用方。程丑夫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致病广泛: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则发为郁证;肝郁气滞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胃痛;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则胁痛。虽病名及临床表现不同,但其总病机归属于肝郁气滞。本文结合案例总结程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刘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与康复相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对于中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曾提出“瘀血生风”的理论,辨证论治中风病及其合并症,临床疗效显著。刘教授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心神失养,阴阳失调所致,提出“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调和阴阳”的基本治疗大法,自拟“疏肝宁神方”,随症加减,减轻了患者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