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短气一症 ,似喘而非喘 ,为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之状。成无已在《伤寒明理论》中辨之颇详 :“所谓短气者 ,呼吸虽数 ,而不能相续 ,似喘而不摇肩 ,似呻吟而无痛者 ,短气也。经所谓短气者众 ,实为难辨之证 ,愚医莫识之 ,为治有误者多矣。要识其短气之真者 ,气急而短促 ,谓之气短者是也。”短气在《伤寒论》中凡六见 ,有在表在里之分 ,解表攻里之治。下面分别探讨———1 短气之病因病理肺主气 ,司呼吸 ,短气一症 ,总与肺脏有关。邪在表或邪入里 ,或在脏或在腑 ,若导致气机不畅 ,肺气不利 ,则可发为短气。《伤寒论》4 8条之短气 ,是因太阳病 ,发…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及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这两种病的常见症状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证型。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梁运通编《金匮释按》解释为“短气是因胸痹、心痛而发生,凡病已发,或初起病势较急者,短气为伴发症状。”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对此解释引《金匮要略论注》等著作认为短气属痰食中阻,气机壅滞之实证。尤在泾也在其《心典》中对此解释说“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急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  相似文献   

3.
裴正学 《西部中医药》2003,16(11):11-16
(上接第10期)4胸痹心痛短气的治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并脉症篇所提供的方剂共10首,笔者经临床实践证实,此篇所论乃指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金匮要略》:“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说明“胸痹”之主要症状是喘息咳唾,胸背痛。这与现代医学冠心病之临床表现大体相同。喘息是气短之意,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活动后气短;咳唾一词与通常所谓的咳嗽不同,这里着重一个“唾”字,意在经常有痰欲唾,冠心病患者之多痰为众所周知之症,多因左心功能欠佳,长期慢性肺部瘀血所致。胸背痛…  相似文献   

4.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5.
短气,源出《灵枢·颠狂》“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它是一个证状,历代很多医家对它作了详细地阐述,如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一书中曰:“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亦不抬肩,但肺壅而不下。”短气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属久病、体弱,证见声低息微,形瘦神倦,多由于心、肺、肾之气虚、脾肾阳虚、湿盛阳虚等所致;实证常伴有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心胸窒闷等,多由于饮阻气滞、寒饮停胸  相似文献   

6.
中医各型肝炎病人骨髓细胞HB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指出,肝与血有密切关系。肝藏血”(《素问·调经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六节藏象论》)。同时还指出肝藏与血与骨髓的关系,“肾生髓,髓生肝”(《素问·上古天真论》)。“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素问·六气通天  相似文献   

7.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症状却早有记载。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心病先心痛。”指出了心痛,是心脏疾患较常见症状。《灵枢·厥病将》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就相当于心肌梗塞时心源性休克症状。并指出了它的严重性。到汉朝对本病就有了进一步认识。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已认识到冠脉循环功能不全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就相当于左心衰竭的现象、至宋朝对本病认识记载更为详细,如《圣济总…  相似文献   

9.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10.
<正> 《素问·六节腔象论》指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对本段经文中,肝“为阳中之少阳”的论述,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该根据《灵枢·阴阳系日月》作“肝为阴中之少阳”为是,如《黄帝内经素问校释》;明代的张景岳则主张按《素问·六节脏象论》原文,从肝“为阳中之少阳”来理解。笔者认为,《素问·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助阳扶正法与冠心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在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有“痛如以锥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及“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指出了心源性休克时的征象及预后的严重性。下面仅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第九》为例试述仲景医学思想对冠心病治疗的指导意义。1病名含义《灵枢·本神》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当时未提出证治。仲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完整的论述,提出了独…  相似文献   

12.
刘丽坤 《光明中医》2003,18(1):20-22
老年胸痹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关于胸痹治疗的报道甚多 ,多以活血化瘀为法。然胸痹的发生除瘀血外 ,与痰浊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临床上在化瘀的同时加祛痰药 ,往往可获意外之效。痰浊与瘀血同样在胸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痰浊、瘀血均是老年胸痹发病的重要因素心脏为五脏之首 ,心主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心者生之本 ,……其充在血脉” ,《素问·痿论》云 :“心主身之血脉”。血脉运行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的功能。痹者 ,痹阻不通也 ,胸痹病位在心 ,即心脉不通也。《素问·痹论》谓“心痹者 ,脉不通”。对于心脉不通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3.
《内经》论述六腑功能,以简要的语言予以高度概括。《难经》则以解剖为主,而略于功能。词简义赅,阐明大意。《素问·五脏别论》统论六腑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灵枢·本脏》篇说:“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这只说明六腑摄纳饮食、消化吸收、传导排泄等一般的消化过程,论理较少,各论亦多简略。后世医家,在不断实践中加以补充,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试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彤  江培春 《光明中医》1999,14(5):8-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历代医家,对其注释众说纷纭,括之,有的理解为“春夏用辛热方药回阳,秋冬用寒凉方药养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也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的认为“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神农本草经疏》)。笔者难于苟同,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1 “养”者保养也《内经》中所论之“养”,含义广泛。有“摄养”、“保养”之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有“调养”、“调治”之说。《素问·五常政大…  相似文献   

15.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 ,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主。在祖国医学中虽无冠心病病名 ,但有很多类似的记载 ,如《素问·脏器法时论》中有“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说明对典型的心绞痛部位和不典型的部位已有所认识。《灵枢·厥论》中则有“痛如以锥镐刺其心 ,心痛甚者 ,脾心痛也”及“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等记载 ,此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 ,并指出了心源性休克时的征象及预后的严重性。下面仅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  相似文献   

17.
浅谈“肾主骨”与肾性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全国著名专家董德长教授,在河北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上的《肾性骨病》专题讲座中。谈到古人有“肾主骨”之说,认为祖国医学有其深奥内涵及远见卓识,与现代医学密切相关。本人以此为启迪,颇有感受,今浅谈如下。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了“肾主骨”之说。《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认为“肾”能接受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于骨,濡养于骨。《索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气立”一词,在《黄帝内经》所见有三。一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二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三为《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对三篇中“气立”含义,古今医家见解不一。在《生气通天论》中,王冰释为“真气独立如常”;马莳云“营卫如常”;张志聪引《本经》根于外者命曰气立为释。在《六微旨大论》,王冰曰“假气  相似文献   

19.
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原文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不差,更服。”笔者根据欧阳锜氏编著的《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胸痹心悸类篇·心痹》概念,以病名诊断相结合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欧阳氏指出:“本病是因痹病久不愈,病邪内舍于心所致。以悸、喘、咳、肿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胸痛类疾病。临床早期偶有心悸,继而心悸胸闷,劳累后呼吸气促,每因复感外邪病情加剧。严重时足背浮肿,渐及周身,呼吸喘促,不能平卧,咳嗽咯血,颈脉动甚,唇舌青紫,甚至额汗如珠,突发晕厥或猝死”的  相似文献   

20.
《灵枢·经脉篇》对十二经病有“是动”、“所生”之分,其含义历代医家争论颇多。有以气、血分者;有以本经、他经分者;有以脏腑分者;有以病因内、外分者。众说纷纭,都只能说明其中某一方面的病候,不足以概括其全部病候。我们认为,根据《内经》原旨,“是动病”为正经自病,“所生病”为五邪所伤。理由如下:考《灵枢·经脉篇》,“是动病”主要症候为十二经循行部位肿、痛、厥证。“所生病”主要症候为十二经循行部位肿痛、该经联系脏腑病证,以及该经络脉之病证。对其病因病机,《素问·脉解篇》、《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厥论》、《素问·举痛论》等有详细解释。概括地说,“是动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