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SARS患者初诊时血常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与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患者发病初期血常规特点 ,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急诊 SARS与 ARI患者初诊时的血常规检验指标 ,建立数据库 ,运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 (χ2检验和 u检验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早期 SAR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容积比均低于 ARI患者 (P均 <0 .0 5 )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血常规检查是急诊初诊时临床诊断 SARS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4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RS组患者白细胞总故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如:CD、CD2^-和CD8^-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年后,恢复期SARS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SARS冠状病毒感染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但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预后判定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CELL DYN370 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对 2 0 0例SARS患者及 2 0 0例其他发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测并对 10 0例SARS患者 (包括 11例死亡病例 )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89.5 %SARS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P <0 .0 0 1)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酸性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 ,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降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对SA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方法仪器检测338例非白血病标本共4组,其中WBC减少组86例,WBC正常组127例,WBC增高组12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39例;同时进行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仪器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者相关性良好(r〉0.900),而单核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两者相关性较差(r〈0.700);嗜酸性粒细胞在WBC正常、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P均〈0.001);而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则镜检法明显低于仪器法(P均〈0.001)。结论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可准确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并且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标本中准确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而单核细胞分类两者结果差异较大,且仪器对有异常细胞存在的标本又可能不分类,说明高档次的血细胞分析仪也仅可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其异常细胞的检测能力仍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诱导痰在慢性咳嗽患者气道炎症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86例,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测定上清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8 (IL 8)。结果 77例明确诊断,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24例,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13例,鼻后滴漏综合征22例,胃食管反流12例,双病因6例;病因未明9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 172±0. 140, 0. 186±0. 163)、中性粒细胞(0. 411±0. 205, 0. 401±0. 191)、ECP[ (3. 12±2. 12)mg/L,(2. 53±2. 07 )mg/L]和IL 8 [ ( 7. 84±1. 93 )μg/L, ( 7. 63±6. 47 ) μg/L]与正常对照组[ 0. 002±0. 002;0. 223±0. 102; (0. 11±0. 07)mg/L; (1. 06±0. 98)μ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或P<0. 05);但两组间以上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鼻后滴漏综合征组和胃食管反流组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 0. 555±0. 288,0. 504±0. 30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鼻后滴漏综合征组诱导痰IL 8[ (10. 24±9. 5)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结论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存在不同气道炎症,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鼻后滴漏综合征、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对SARS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测定指标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SARS患者的血象指标进行对比,观察SARS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7例SARS患者白细胞均值为3.87,粒细胞百分数72%,与既往SAR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淋巴细胞绝对数均值为0.97,百分数27%,与既往SAR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RS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数基本是降低的,淋巴细胞绝对数的降低更为明显。在病情恢复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测定指标可恢复下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对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65例HDN患儿(研究组)及90例非HDN婴儿(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比对照组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对照组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N患儿血常规检测可为HDN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华中地区0~12岁儿童外周血24项血常规参数参考区间。方法收集483例0~12岁外科疾病患儿,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12)排除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4项血常规参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百分数(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单核细胞百分数(MO%)、单核细胞绝对数(M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E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BASO#)、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s)、红细胞体积宽度的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其中0~2岁组男145例、女32例,2~12岁组男249例、女57例。有性别差异的项目按性别分别计算参考区间,无性别差异的项目合并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0~2岁组男、女之间EO%、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岁组男、女之间RBC、Hb、HCT、MCV、MCHC、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本地区0~12岁儿童静脉血24项血常规参数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治疗重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3年 3月11日— 5月 3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5 1例重型 SARS患者的预后以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9例 ,治愈 2 6例 (89.6 5 % ) ,死亡 3例 (10 .34% )。西药治疗 2 2例 ,治愈 12例 (5 4 .5 4 % ) ,死亡 10例(45 .4 5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中西医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与西药组治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中西医组治疗后 CD+ 4T淋巴细胞由 (36 1± 2 78)× 10 6 / L 上升到 (6 30± 4 5 4 )× 10 6 / L(P<0 .0 5 ) ,西药治疗组 CD+ 4T淋巴细胞由 (2 88± 186 )× 10 6 / L 上升到 (376± 2 85 )× 10 6 / L(P<0 .0 5 )。结论 :与西药治疗相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型 SARS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机体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分类白细胞计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新鲜抗凝全血标本100例,3小时经美国雅培32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后,制作薄厚适宜的血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柒色后进行手工分类镜检.结果 仪器法与手工分类法相关性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别无显著性,相关性以在正常范围内最佳,嗜酸性粒细胞在<2%时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所占比例的增高,特别是>5%时差异无显著性,而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汁数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仪器法优于镜检法;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时可以仪器分类结果报告;当单核细胞大于正常范围时,应进行人工镜检查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