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113例,入院后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30例健康者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IL-6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时,因各种原因停用后血清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方法接受标准治疗(包括服用辛伐他汀20~40mg/天)的ACS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后3、6、12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根据随访情况分为持续应用他汀类药物组(A组,70例)和中断他汀类药物组(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出院后除他汀药外的其他治疗情况相似。(2)A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而B组患者在停用辛伐他汀前CRP、IL-6水平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停用药物后CRP等水平逐渐升高。第12个月时B组患者炎症标记物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患者[3.62(1.26~16.21)比1.59(0.26~7.81),P<0.01]。结论长期坚持应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CRP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持续下降,中断使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罗明  俞文萍  王宏保 《心脏杂志》2005,17(2):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3例和对照组13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及对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联合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的干预,探讨ACS患者CRP和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对其影响。结果①治疗前ACS组的CRP和IL6分别为16.08±1.22mg/L和30.21±8.34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②ACS组经4周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CRP和IL6分别为8.33±1.21mg/L和16.11±4.67μg/L,与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酶 - A(PAPP- A)和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6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 ACS4 3例 ,稳定型心绞痛(SAP) 2 5例 ,2 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其血浆中 PAPP- A,采用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 hs- CRP水平。结果  1ACS患者血浆中 PAPP- A和 hs- 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APP- A :(17.9± 8.7) m IU / L vs (7.1± 4 .2 ) m IU / L ,P<0 .0 1;hs- CRP:(4.31± 0 .38) mg/ L vs (2 .0 1± 0 .14 ) mg/ L ,P<0 .0 1]。 2 ACS患者血浆中 PAPP- A和 hs- CRP均较 SAP组显著增高 [PAPP- A:(17.9± 8.7) m IU / L vs (8.5±5 .6 ) m IU/ L,P<0 .0 1;hs- CRP:(4.31± 0 .38) m g/ L vs(2 .13± 0 .2 8) mg/ L,P<0 .0 5 ]。 3S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PAPP- A与 hs- CRP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4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hs- CRP与 PAPP- A之间有显著性相关 (r=0 .6 8,P<0 .0 1)。结论  PAPP- A与 hs- CRP在 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 ,可作为 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指标之一 ,且 hs- CRP与 PAPP- 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5 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口服安慰剂 (A组 )、辛伐他汀 (B组 )、氟伐他汀 (C组 ) ,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 3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 4 ,6 ,8周血浆的 CRP浓度、总胆固醇 (TC)浓度。结果 :1B组及 C组患者用药后 4 ,6 ,8周 ,血浆 CRP水平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 ,P<0 .0 1,P<0 .0 1)。 2 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CRP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P<0 .0 1)。 3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TC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5 ,P<0 .0 1)。 4 B组及 C组患者的血浆 CRP水平的降低与血浆 T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 (P>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降低 CHD患者血脂的同时 ,具有抗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脂谱骤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脂谱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3例ACS患者、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0名健康人分别测试7项血脂谱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LP(a)脂蛋白;对ACS之中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测试发作前1周内,发作后1、3、7、14d7项血脂谱指标,血浆心肌酶谱(CK-M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KILIIP心功能分级;对各组血脂谱的演变及其与CK-MB、CRP、IL-6及KILIIP分级的关系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AMI组比非AMI组、AMI后1~14d4组比AMI前组总胆固醇、LDL-C、HDL-C和APOA1显著降低,LP(a)显著增加(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正常组HDL-C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C、LP(a)显著增加;HDL-C与AMI后1dCK-MB、CRP、IL-6成负相关,LP(a)与AMI后1d3项指标成正相关(均P<0.05);胆固醇与IL-6成负相关(P<0.05),随KILIIP分级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AMI后1~14d存在血脂谱的动态演变,HDL-C、LP(a)骤变与AMI触发,胆固醇骤降与AMI泵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脂血症及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82例 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入院时、1周后及接受高脂餐负荷实验后检测CRP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 (P<0.01),餐后血浆TG、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0.01)。结论: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 ACS患者血清中CRP、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医务人员现代结控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培训效果?方法于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发现?结核病诊断及化疗?结果培训前疫情报告和转诊,回答正确者占75.2%?71.7%;对临床表现?查痰和诊断依据,回答正确者占83.5%?42.5%?40.8%;抗痨药物?用药方法?化疗原则?短化方案?短化疗程?治愈标准六项,回答正确者占58%?14.4%?20.8%?9.2%?17%?24.3%?培训后再次调查发现,90%以上医务人员对现代结控基本知识已掌握?结论各级医务人员现代结控知识是很贫乏的,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是极为必要的,此项工作省时?省力?投入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