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究胰腺及其周围血管CT三维重建意义。方法通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30例行基于CT血管重建检查,术后分析手术探查对比CT检查结果吻合度。结果门静脉4例、肝动脉2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检查发现1例血管解剖异常。以上检查结果经剖腹手术直视、病理检查后均证实,吻合率100%。CT血管重建检查评价肿瘤可切除性中:敏感性100%;特异度57.14%。结论基于CT技术对血管三维重建是无创、快速、准确影像检查,在胰腺病变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有良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肾脏病变及肾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因肾脏疾病进行MSCT扫描与CTA检查的患者94例。整理94例患者MSCT扫描图像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MSCT扫描图像与MSCTA重建图像,对肾脏及血管病变的检出个数与扫描检查优势进行分析。结果 MSCT扫描对94例患者检出病灶结节共58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6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者12例,肾动脉血栓1例;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检查出病灶结节共73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7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12例,肾血管病变15例。MSCT对肾实质病变检出例数较多,对血管病变检出例数劣于CTA技术。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病灶检出例数较MSCT平扫多(χ~2=22.267,P0.05)。结论 MSCT扫描图像对肾实质结构变化显示突出,CTA各项后处理技术能直观、全面的准确显示病变区,在多角度体现肾脏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MSCTA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显示,准确掌握患者肾血管解剖走形,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0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疑似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91例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要求及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 5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359例,阳性率69.1%.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内外及管壁的病变,可作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完成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及手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64排CT薄层图像实施三维重建。结果在血管病变方面,轻度狭窄17段、中度狭窄20段、重度狭窄19段、闭塞32段。责任血管均经CT血管成像明确显示出来,与术后血管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率100%。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使用64排cT可以了解到病变的具体情况,明确病变范围,为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骨骼或者骨骼附属组织的肿瘤,及早及时进行多种检查,发现并且治疗非常重要。增强CT可以检查并准确判断骨肿瘤。一般来讲,骨肿瘤在增强CT是可以充分显示出来的,通过增强CT可以充分将骨头病变的解剖位置、肋骨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破坏程度完全显现出来。对于皮质破坏形成缺损性低密像、突破皮质形成流性软组织肿块等现象都能很好的显示出来。只是要知道,增强CT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对14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有病变的患者,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机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MPR、CPR、VR、MIP等重建技术。结果 :148例患者中,127例明确诊断血管病变152处,21例阴性。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胸部疾病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以2~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3~28s(血管期)及90~120s(延迟期)行胸部螺旋扫描,观察病变与血管及病变强化情况。结果:血管期能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延迟期能准确显示病变强化情况。结论:在胸部CT增强扫描中推荐采用双期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通过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肺微小结节患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类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恶性病变,对照组的是良性病变.对比两组CT血管征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病变类型与CT血管征分型间的关系、不同时点动态增强CT值、PH、SPH/PPH间差异.结果:CT扫描可有效显示SPN情况,并可将血管征及其分型有效显示.CT血管征对恶性病变肺微小结节敏感性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其在恶性病变中构成比及分型均高于后者.结论: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血管征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时应考虑为恶性,表现为Ⅱ型和Ⅳ型时要结合其他CT征象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其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5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非糖尿病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记录CT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组的BF、BV、TTP与MTT值与非糖尿病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病变血管狭窄评分都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CT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4.3%和9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1%和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能有效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状况,能够更好的显示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成像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有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行16层或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经MSCTA发现肾血管及其周围血管病变者共28例,再做DSA对照检查。结果:36例中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19例,其中2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2例为肾动脉变异畸形。3例肾上腺瘤,2例肾上腺增生,1例为多囊肾。而28例经DSA检查病例中,21例有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与DSA比较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MSCTA对肾动脉狭窄诊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可疑罹患颈血管病患者,行颈部16层螺旋CT及颈部血管的MSCTA检查,随后在工作站上做血管重建与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颈部血管异常43例,阳性率为71.7%。所观察颈(颈总-内)动脉、椎动脉共240支,检出狭窄血管171支。发现颈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MSCTA是一种方便、快捷地检查颈部血管病变的影像手段,其血管重建图像分辨率高,可以三维、多方位地观察颈部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CTA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22例下肢血管可疑病变患者患者行MSCTA检查,并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22例下肢动脉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加强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CTA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16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血管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采用GE Dise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颅脑血管成像参数进行扫描,并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MPR重建。结果: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中.脑血管动脉瘤4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9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7例和烟雾病2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评价主动脉弓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胸部联合256CTA检查的240例无重要血管性疾病、无局部占位性疾病的受检者图像,其中男性147例、女性93例,年龄44岁~71岁,平均年龄51.8岁。应用CTN量软件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并进行分型。结果:240例患者中I型116例(占48.33%)、Ⅱ型80例(占33.33%)、Ⅲ型44例(占18.33%)。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发现32例青年组(≤45岁)中,I型24例(占75%)、Ⅱ型8例(占25%)、Ⅲ型无;104例中年组(46~59岁)中,I型60例(占57.69%)、Ⅱ型40例(占38.46%)、Ⅲ型4例(占3.84%);104例老年组(≥60岁)中,I型32例(占30.76%)、Ⅱ型32例(占30.76%)、Ⅲ型40例(占38.46%)。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弓形态学判断准确,某些疾病介入术前进行MSCTA检查获取主动脉弓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神经放射介入医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