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1临床资料带状疱疹249例,其中男137例;女112例。年龄14~65岁;多为青壮年。发于胸部者198例;腰腹部47例;左上肢2例;右下肢1例;左额部1例。治疗方法:板蓝生地汤(自拟):极盛根30g、生地30g、金银花15~30g、蒲公英30g、连翘15~30g、紫草15~30g、黄芩15g、丹皮15g、甘草12g。胸部加柴胡、赤芍各15g、,腰腹部加元胡15g,面额部加川芎15g。发病最初几天,病情逐渐加重时,加大板蓝根、生地、紫草的用量。病情稳定,发病时间较长或有继发感染时,重用银花、公英、连翘、黄芩。病情顽固者,加徐长卿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3天…  相似文献   

2.
板蓝生地汤治愈带状疱疹2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带状疱疹249例,其中男137例;女112例。年龄14~65岁;多为青壮年。发于胸部者198例;腰腹部47例;左上肢2例;右下肢1例;左额部1例。治以板蓝生地汤(自拟):板蓝根30g、生地30g、金银花15~30g、蒲公英30g、连翘15~30g、紫草15~30g、黄芩15g、丹皮15g、甘草12g。发于胸部加柴胡、赤芍各15g,腰腿部加元胡15g,面额部加川穹15g。发病最初几天,病情逐渐加重时,加大板蓝根、生地、紫草的用量。病情稳定,发病时间较长或有继发感染时,重用银花、公英、连翘、黄芩。病情顽固者,加徐长卿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3天为1…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面部寻常痤疮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组成 26例寻常痤疮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女24例,男2例,年龄15~24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个月。根据皮损形态和数目多少将痤疮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本组病例均为中度及重度患者。26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便秘。1.2 方剂组成 双花20g,公英20g,红藤15g,败酱草30g,丹参30g,川芎15g,赤芍15g,槐花10g,枇杷叶10g,薏苡仁20g。1.3 治疗方法 上方1剂加水1000ml,浓煎至100ml,待温,温度42℃左右。患者取左侧卧位,用50ml注射器接5cm导尿管进行保…  相似文献   

4.
饶振芳 《河北医学》2000,6(9):858-85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临床常见病 ,尤以广东等湿热之地多发 ,难于治愈 ,复发率高。自 1990年以来 ,我们用自拟方“结肠灵”灌肠治疗该病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按 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制定的标准 [1 ] 。所选 2 85例患者均为我科 1990~ 1998年间住院病人 ,其中男 16 4例 ,女 12 1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 43.6岁 ;病程 2个月至 15年 ,平均 5 2个月。1.2 方药与治疗方法1.2 .1 方药 :结肠灵由晚蚕沙 30 g、赤芍 15 g、败酱草 30 g、公英30 g、苦参 15 g、木香 …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79~1990年元月以来,以自拟丹参瓜蒌半夏汤为主方,治疗心绞痛50例,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6例,女24例。男性:43~60岁,25例;36岁1例。女性:46~50岁,20例;50~60岁,4例。方药:丹参15g、瓜萎20g、半夏12g、枳实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     
方药:瓜蒌、清半夏各20g,生山楂、何首乌、泽泻各30g,茯苓10g,薤白12g,党参、川芎、丹参各10g,白术15g,陈皮、甘草、水蛭各10g,黄芪30g。用法:水煎服,1天1剂,取汁200ml,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疗效:治疗组100例,显效7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与服用脂必妥片的对照组50例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重用清半夏治疗高脂血症100例.中医杂志,2007,48(5):431.高脂血症@王玲玲$邯郸市中医院!056001河北邯郸…  相似文献   

7.
张秋华  邓雪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140-1141
2003年 ̄2005年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0例,应用中药加锡类散保留灌肠,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因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的病人,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0岁 ̄75岁,平均年龄52.5岁。50例患者全部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并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患。1.2治疗方法1.2.1灌肠方剂组成公英30g、败酱草30g、五倍子15g、马齿苋15g、焦山楂20g、白术20g、赤芍15g、白芨10g、生地榆15g、延胡10g。1.2.2药物煎煮配制方法加清水500ml煎至100ml,加锡类散1.5g。1.2.3灌肠方法每天灌肠1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运用瓜汤加味治疗急性乳腺炎1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20例病人均为哺乳期妇女,其中单乳发病者105例,双乳发病者15例。属初期者96例,属成脓期者24例,脓已溃者则不用本方治疗。治疗方法:瓜汤由全瓜30g、公英30g、双花20g、乳香6g、没药6g、白芷6g、山甲6g、青皮6g、生甘草6g、当归10g组成,水煎服,日1剂。加减:哺乳期间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等;产妇不哺乳或断乳后乳汁变股者加焦麦芽、焦山植;偏于气郁者加柴胡、香附、金铃子;新产恶霸未净者加)I穹、灵脂、益母草等,成脓期加…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起,作者运用自拟丹参消痤饮治疗痤疮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0年。对照组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8年。12 临床分类: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2 治疗方法丹参消痤饮基本方:丹参15g、公英50g、黄芩15g、赤芍15g、生地15g、桑叶20g、紫草15g、升麻10g、忍冬藤30g、大黄6g。加减:丘疹火欣热疼痛者加枇杷叶15g、双…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2~1998运用自拟疏肝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胆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5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2人,女性34人,年龄20~61岁,平均40.2岁,其中以40岁以上为多,全部病例均以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其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肝气郁滞二个类型。2治疗方法疏肝利胆汤:柴胡15g,黄芩15g,木香15g,郁金15g,大黄15g,金钱草30g,海金砂30g,茵陈30g。辨证加减:热重者,加板兰根,金银花,公英。便秘者重用大黄,川朴,芒硝;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呕吐者加半夏,竹茹;瘀血者…  相似文献   

11.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以手法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53.4岁,病程5天~10年。排除颈椎间盘突出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通络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均已婚,年龄最小22岁,最大53岁,其中22~30岁30例;30~40岁50例;40~53岁20例。多数有乳房胀痛,经期较重。1.2治疗方法治宜补气养血,舒肝解郁、活血化淤、通络散结。方用通络散结汤加味。组方,黄芪30g,当归、赤芍、白芍、鹿茸、山甲各10g,生牡蛎20g。水煎服,10日为1疗程,在治疗中根据临床症状加减。血虚甚者加熟地,乳房刺痛,舌有淤斑淤点者加桃仁、红花,乳痛较重伴发热者加双花、连翘、公英、元胡等。1.3疗效判…  相似文献   

13.
患者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用消风散治疗急性荨麻疹60例(简称中药组)取得满意疗效,同时用赛庚啶,扑尔敏治疗40例(简称西药组),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中药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8~60岁,平均26岁;发病3~5天18例,5~10天20例,10~30天22例。西药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8~50岁,平均23岁;发病3~5天16例,5~10天12例,10~30天12例。方法:①中药组用消风散:荆芥12g,防风12g,苦参12g,知母10g,牛蒡子10g,当归10g,生石膏15~20g,生地15~20g,蝉蜕10g,苍术12g,白术12g,甘草10g。水煎1日1剂,早晚服…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2000年至2005年期间以中西医结合辅以推按运经仪治疗泌尿系结石15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50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53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天;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绞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所有患者均经泌尿系B超,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并排除其它疾病。2治疗方法2.1中药口服自拟化石通淋汤;方药组成:金钱草40g、海金砂30g、鸡内金30g、石苇30g、瞿麦15g、扁蓄15g、冬葵子15g、川牛膝15g、广郁金15g、王不留行10g、滑石25g、三棱15g。随…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常可见到一些无名高热患者,体温呈不规则热型,下午为为著,达39℃以上,无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冒症状.查体仅见咽红.血象不高.西医常诊为“上感”,应用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疗效不佳.为此,笔者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自拟处方,疗效显著,特予介绍.基本方:银花30g黄芩15g公英30g板兰根30g石膏30g知母10g甘草3g粳米30g,水煎服.加味:舌苔黄厚者加薏苡仁30~50g竹叶1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15g.疗效:治疗20余例,1~3剂疗.典型病例:国某某,男,65岁.82年9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中医标本同治,温肾泄浊,调理脾胃法治疗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5岁;病程1~2年5例,3~10年11例,11~20年10例,21年以上者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CRF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1 温肾泄浊口服方:仙灵脾15g,黄芪50g,白术20g,陈皮10g,茯苓15g,大黄5~10g,车前子15g,丹参30g。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藿香、佩兰;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 1996年以来 ,以西医理论为指导 ,以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为依据 ,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 ,采用纯中药治疗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入选 12 0例患者 ,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或(及 )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 ,其中胃溃疡 35例 ,十二指肠溃疡 77例 ,复合性 8例 ;男性患者占 87例 ,女性患者占 33例 ,年龄 19~ 63岁 ,病程 3个月~ 35年不等。治疗方法 :选纯中药治疗 ,基本组方宁疡汤 (党参 30 g,白术 2 0 g,桂枝、白芍、内金、白及各 10 g,乌贼骨 2 0 g,瓦楞子、浙贝母各 15g,公英、大黄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超声定量监测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跟骨骨密度,研究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超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MARCURY超声骨密度仪对41名孕16~20周,35名孕30~33周及36名产后40~60天(哺乳期)的健康妇女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结果孕16~20周,孕30~33周及产后40~60天妇女跟骨骨密度(BMD-H)依次降低为0.526±0.116g/cm2,0.503±0.083g/cm2,0.459±0.054g/cm2.超声传导速度(SOS)分别下降至1837±120.3m/s,1835±133.4m/s,1768±77.82m/s.BMD,SOS于孕30~33周出现降低,但较孕16~20周无统计学差异.产后40~60天哺乳期妇女跟骨BMD,SOS明显下降,较孕16~20周,孕30~33周妇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骨量丢失贯穿于整个孕,产及哺乳期,骨密度的下降于孕后期及哺乳期达到统计学意义,故骨密度监测可始于孕后期(>33周).②超声骨密度测定因安全有效简便,作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定量监测,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化脓甚至败血症。我院应用推拿配合波姆光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年龄24~32岁,平均2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均为产褥期妇女。治疗时间在发病后8~48h;30例均为单乳患...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至今,笔者采用自制中药外洗治疗外伤后及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外洗中药 红花15g、大黄15g、白芷15g、伸筋草20g、连翘30g、透骨草30g、木瓜30g、防风20g、当归30g、牛膝20g、乳香15g、茜草15g、麻黄15g、浮萍10g、公英30g、地丁1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