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或肝动脉灌注p53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且无法手术切除的15例原发性肝癌,首先在DSA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4—5d后于CT下经皮肝穿刺肝癌病灶局部注射或肝动脉灌注p53。治疗后常规定期复查螺旋CT或MR,评价疗效。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8,个月,有效率(CR+PR)53%(8/15),仅1例观察到肿瘤增大,1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有6例出现发热(38℃-40℃),2例出现穿刺处疼痛,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他严重副作用,无严重的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TACE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T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T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志伟 《当代医学》2011,17(27):70-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86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9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RFA)组96例,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 TACE+RFA总有效率93.75%,TACE总有效率8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时采取多方法序贯联合应用,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TACE介入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TACE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青  董方晓  栾翠美  颜玉茂 《当代医学》2010,16(17):302-304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5-FU缓释粒子(TACE+5-FU)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 192例原发性肝癌分成TACE组(A组)及TACE+缓释粒子(5-FU)组(B组),对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A、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83.54%,2年生存率分别为26.54%、40.5%,3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72%,A、B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60.33%、49.28%,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76.59%、61.24%。结论 TACE+缓释粒子(5-FU)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TACE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三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PLC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三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T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T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PLC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陛肝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TACE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3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3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进行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有显著性提高,近期疗效差异显著。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ACE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栓塞化疗术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实验组在治疗效果及肝功能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龚建忠  刘彪  陈彦帆 《广西医学》2010,32(7):821-82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配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3D-CRT联合TACE进行治疗,放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CR+PR)为73.7%。AFP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者12例占63.2%。毒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应、上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肝损害血清转氨酶增高等,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VEGF表达水平和对3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检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PHC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225.13±120.24)n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7.28±22.86)ng/L(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中VEGF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25.13±120.24)ng/L、(160.52±80.57)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证实VEGF在肝癌的生长转移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下降变化与术后病灶区碘油沉积情况和/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有明显相关性,对肝癌近期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是在AFP阴性病例中其意义尤为显著;能够更直观地反映肿瘤血管的破坏程度和治疗疗效。结论血清VEGF是一项独立于AFP的、能够更好地做为原发性肝癌介入疗效评价标准的指标,能够反映肝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下瘤体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失去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胃癌患者5例应用内镜下rAd—p53瘤体注射,剂量3x1012VP,术后3天行肿瘤区域动脉药物灌注,顺铂(DDP,DDC40mg/m2),每月1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内镜下rAd—p53瘤体注射联合胃窦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失去或不愿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而言,是一种疗效满意、副作用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肿块大小为7~16cm,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栓塞,碘化油用量为20~40mL。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3.9%(85/115),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3%、39.1%、8.7%,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任丽  李迎春  谭新劲  叶奕兰  刘云  郑伟 《四川医学》2013,(10):1587-1589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4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2次,一次TACE后行4次热疗;4周后行3-DCRT治疗,同时行热疗.放疗分割剂量2.6~3.0Gy/次,总剂量46~60Gy,热疗1周2次,间隔72h.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4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13例(24.1%);部分缓解(PR)35例(64.8%);稳定(NC)4例(7.4%);进展(PD)2例(3.7%);总有效率(CR+PR)为88.9%(48/54).治疗后AF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9.3%、40.7%.结论 TACE联合3-DCRT及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基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rAd-p53+放化疗),B组33例(放化疗);A组采用3支rAd-p53用10 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共灌注2次;3 d后,A、B组同步放化疗,放疗为60Gy/30F;化疗采用PE化疗方案,第1、8、29、36天给顺铂50 mg/m2,第1~5、29~33天给足叶已甙50mg/m2.结果: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和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4.19% (23/31)、41.94%(13/31)、67.74%(21/31);B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9.70%(23/33)、39.39%(13/33)、69.70%(2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无水酒精消融术(PEI)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水酒精消融术(TACE+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PHC患者98例,分别采用TACE、PEI、TACE+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PEI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生存率均较另外两种方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PEI介入治疗PHC,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临床上保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共46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4.9±0.5)cm;单纯TACE组41例共51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5.1±0.6)cm。单纯TACE治疗组仅行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在TACE术后1~2周行PMCT。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86%,单纯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60 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7.3%,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9.3%、45.3%。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