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搪塞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好HBAg、抗-HBs、BHeAg、抗-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差异,以伴有HBeAg(_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3.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技术(TRFIA)对19例仅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体(抗-HBc)为阳性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者7例,HBsAg、HBe—Ab、抗-HBc均为阳性者8例,而HBsAg、抗-HBc为阳性者只有4例。5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数前者均高于后者。结论:应用时间分辨技术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代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其他传染指标的检测分析李志勇,唐晓旻,王莉成都市卫生防疫站HBsAg是乙肝病毒的主要标志物,以往一旦检出HBsAg便认为具有传染性,不能从事与食品有关的工作。近年来有人报告HBsAg只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含病毒的核酸成分,其本身...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乙型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362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情况分级后,进行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7.7%,拷贝数在10^4-10^8之间;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6%,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4%,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eAg组阳性率100%,拷贝数在10^7之间;HBeAb HBcAb组3例,有1例阳性,拷贝数10^2;HBsAb组阳性率14.3%,拷贝数在10^3-10^7之间;189例全阴性有2例阳性(1.06%),拷贝数在10^4-10^5之间。结论 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从1.06%-100%;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的检出率高。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①中,乙肝病毒前sl抗原的阳性率为7.7.9%,模式②为57.9%,模式③为50%,模式④为71.4%,其他模式基本上为阴性。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一种更为完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110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59 434例就诊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1993-1999年共59434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运用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总感染率为56.23%,并由1993年的67.65%呈减少趋势至1999年的45.33%;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常见模式9种,少见模式18种,其中(1)人工主动免疫模式(仅抗HBs阳性)检测率由1993年的10.80%呈逐年增加到1999年22.00%;(2)乙肝病毒携带者从1993年的22.67%呈逐年减少趋势至199年的18.19%。结论:乙肝标志物检出模式的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分布状态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62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确定浓度在5ng/m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结果6620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共597例,其中HBsAg在5ng/ml以下者共129例,占受检者总人数1.9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61%。在129例低水平HBsAg病人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中,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为主,共99例占76.74%;单纯HBsAg阳性者5例,占3.87%;另外还发现有1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其HgsAg浓度低于1ng/ml。结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HBsAg的含量呈低水平状态,提高HBsAg检测的灵敏度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其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确定上述人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_2、PHSA-R、HBsAg-Ig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对183例既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HBV感染者,同步采用放免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_2、PHSA-R、HBsAg-IgM,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显示,HBV-DNA、Pre-S_2、PHSA-R、HBsAg-IgM在“大三阳”中检出率分别为86.36%、96.97%、93.94%、95.45%,在“小三阳”中检出率分别为15.79%、44.74%、39.47%、48.68%,Pre-S_2、PHSA-R、HBsAg-IgM在HBsAg阴性时未检出。提示HBV-DNA、Pre-S_2、PHSA-R、HBsAg-IgM在HBV感染者血清中检出呈正相关,其与HBeAg亦呈正相关,Pre-S_2、PHSA-R、HBsAg-IgM在HBsAg阴性时不能检出,HBeAg和HBsAg阴性时仍能检出HBV-DNA。说明上述检测结果都可作为HBV复制指标,且Pre-S_2、PHSA-R、HBsAg-IgM同属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其复制能力及传染性与其滴度呈正相关,HBeAg和HBsAg阴性时仍可能有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乙肝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含有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一氧化氮与乙肝病毒损伤肝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不同组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从而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及肝功能不良的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明显高于仅有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能的尚好的感染者,后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及明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DNA定量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9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和HBVDNA荧光定量(FQ-PCR)测定。结果在111例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者有100例,平均拷贝数为2.85×107/ml;在145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者为68例,平均拷贝数为8.21×106/ml;在11例HBsAg、HBcAg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10例,平均拷贝数8.57×106/ml;而在211例HBV-M全阴性的标本中,仍有4例检出HBVDNA阳性,平均拷贝数为7.85×103/ml。结论在各种HBV-M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而血清中未检出HBV-M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14.
陈志娇  张洁  任新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00-4001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供血者血浆乙肝病毒标志物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血液质量。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00例健康供血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标志物。结果在200例健康供血者中未检出HBsAg、HBeAg阳性标本,HBcAb阳性18例(9.0%),HBeAb阳性12例(6.0%),HBsAb阳性98例(49.0%)。结论由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符合卫生部颁布的HBsAg阴性质量标准,但仍有少数健康供血者HBcAb、HBeAb呈阳性,其中有可能存在传播HBV的风险,临床医师应严格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15.
本站在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检出近期感染乙肝病毒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于莉  龚见习  陈新文 《西部医学》2010,22(3):540-541
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抗原。结果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一项理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尚文章  郭斌  郭长河  罗云杰 《海南医学》2004,15(4):117-117,11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常用标志物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放免法及免放法测100例乙肝病人血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利用ELISA-PCR法测对应血样中HBV-DNA含量。结果 100例全部HBsAg含量异常者中,56例HBV-DNA含量异常,89例Pre-S2呈阳性,41例HBeAg含量异常。HBV-DNA与HBsAg、HBeAg间相关系数分别是r=0.26,r=0.31。结论 HBsAg、HBeAg、Pre-S2血中出现与否或含量高低均不能准确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要准确了解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只能通过检测血中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该院进行救治的188例乙肝病毒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标志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和比较,并且探讨其结果。结果在HBsAg和HBeAg的检出的敏感度上,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IA方法在抗-HBs、抗-HBe,抗-HBc的检出的敏感度明显比ELIASA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1,3,5(+)、1,5(+)、1,4,5(+)及其他模式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IA在2(+)和2,4,5(+)检测阳性率比ELS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阴性模式中TRFIA阳性率显著低于ELSIA(P<0.05)。结论TRFI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对灵敏度高,而且能够定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 (HBV)携带情况以及探讨母乳喂养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 6 2例孕期检测有一项以上乙肝血清学指标 (HBVM)阳性且肝功能正常产妇及 10例乙肝标志物阴性的健康产妇作对照 ,采用PCR技术检测其初乳中的HBV -DNA ,并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 2例HBVM阳性产妇中有 35例检出HBV -DNA(5 6 5 % ) ,而对照组中无一例阳性。HBeAg阳性组产妇初乳排毒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对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 ,除对新生儿加强免疫外 ,还应检测其乳汁中的HBV -DNA。若乳汁中HBV -DNA阳性 ,则不以母乳喂养为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 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 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