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3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美欣  杨淑萍  张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376-1377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彬  唐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865-3867
目的对ICU患者实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83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7例采用ICU病房常规护理,实验组236例进行DVT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DVT的情况。结果对照组DVT发生21例(14.29%),实验组DVT发生9例(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5,P〈0.01)。结论对ICU患者采取DVT风险评估后给予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3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田美欣  杨淑萍  张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76-1377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2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风险评估,进行术前干预、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药物及机械预防等措施。结果:通过有效预防,22例患者仅1例发生DVT。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李艳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9-4470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骨科收治的1810例骨科手术患者资料,对发生(DVT)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DVT)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发生(DVT)共13例。结论患者行骨科手术后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髋部骨折15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给予DVT预见性护理.结果: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主诉患肢胀痛2例,占1.3%,但未影响功能锻炼;无一例发生DVT.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术前评估、术后早期运动、密切观察、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DVT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utar量表,对收治的23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于入院24 h内及手术后24 h内进行DVT风险评估,分别列入不同危险组别,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别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发生DVT的病例数量。结果:手术前无病例发生DVT;手术后中度风险组2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0.85%,高风险组9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3.81%。结论:应用Autar量表能预警骨科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风险,有利于对中、高风险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治疗,降低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基于Caprini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水平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aprini量表风险评分结果、下肢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1 d的Caprini量表风险评分均高于术前1 d(P0.01),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基于Caprini模型的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措施,能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了老年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由26.5%(对照组)降为7.8%(试验组)。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非常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为5.0%(4/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13/80)( P <0.05)。观察组 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2%(2/9);中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7%(2/26);低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与对策.方法 12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基本预防护理,只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和心理支持;于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实施如下预见性术后DVT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为2例明显减少,DVT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施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入住本科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DVT,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下肢DVT发生情况及DVT阳性体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岁以上、行大中型手术的318例患者进行发生DVT的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经过积极治疗后痊愈,其余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出院。结论:DVT是老年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DVT的护理经验,即术前进行下肢DVT量化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根据下肢DVT风险评估级别分层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DVT.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系统预防下肢DVT护理指引,包括下肢DVT量化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级别分层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等,是预防下肢DVT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4例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预防及相关护理。结果:54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发生DVT,且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已痊愈出院,其余52例均未发生DVT。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临床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Autar DVT风险评估表对21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DVT监测,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5.56%;术后24 h高风险组患者DVT发生率高于低、中风险组(P0.05)。结论:高风险患者的发病率高于低、中风险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的3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3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Autar评估量表在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发生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148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74例,于术后24 h内开始应用Autar量表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而后按照评估后的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采取Autar评估量表进行DVT的危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