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社交技能训练治疗,观察组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动作及交往和社会性活动技能等SSPI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降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社交技能训练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4例精神分裂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持续16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在入组时、干预16周后及随访24周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16周观察组PANSS量表总分、MRSS量表、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时观察组的WHOQOL-BREF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可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改善生活状态,提升其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利培酮片+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及单用利培酮片治疗。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ADL总分、SDSS总分随时间变化呈线性下降趋势,且阴性症状分、ADL总分、SDSS总分变化趋势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0.01)。与基线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ADL及SDSS总分在治疗后3、6、9、12个月末均有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12个月末研究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9、12个月末PANSS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不同时点ADL、SD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而规范的社交技能训练不但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而且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仍然对患者有持续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维持目前精神科用药,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正念训练干预前SSPI得分、PAN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I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得分均有所下降,但只有PANSS总分、阴性症状得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临床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励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参加常规社交技能训练,观察组另外加入激励法训练,共12周.对2组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并进行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评定.结果:训练结束3个月后,2组的SDSS及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激励法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训练效果,明显改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交技能康复训练。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12周后对两组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2周后SDSS评分,观察组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37例,对照组(6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实施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干预,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运动交友、分享交流、旅游观光、兴趣爱好培养与交流、与他人心灵交流社交训练。结果干预后12周和干预后24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 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妙妙  周玉英  丁皎  陈洁 《中国康复》2012,27(3):232-234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半开放管理。训练组患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并参加社会技能训练。用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2组患者同步测评并比较。结果:入组前2组患者PANSS、SD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训练组SDSS、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感觉运动锻炼联合团体绘画艺术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观察组接受感觉运动锻炼联合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干预时间为15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两组SSPI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交往情况及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感觉运动锻炼联合团体绘画艺术可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樊献丽  焦太林  刘世兴 《护理研究》2011,25(20):1810-1811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社交技能训练12周。于训练时和训练结束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护士用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病人SANS、SS-PI、NOSIE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训练组SANS、SSPI、NOSIE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可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及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唐红  方春霞  朱慧 《上海护理》2007,7(6):14-1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社区开放管理体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观察组按照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进行为期15周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以及半年后随访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所有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实际完成94例,训练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前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5周后,两组间BPRS(P<0.05)、MRSS和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结束半年后随访时,两组间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进一步扩大。结论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可以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使其尽可能地掌握健康生活知识,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团体社交康复训练对于长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团体社交康复训练。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SSPI、IPRO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SSPI、IPRO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团体社交训练能够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住院生活质量,促进院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综合技能训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交综合技能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小组社交综合技能训练,1 a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交综合技能训练能够促进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将96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48例,其中脱落2例)和对照组(48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共16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训练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MRSS评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功能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干预后时点与干预前时点评分差值的比较,两组的MRSS总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疾病状态、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SDS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干预组给予帕利哌酮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入组前和入组后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评定认知状况,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患者脱落率(10.7%)低于对照组(28.6%)(P0.059)。2组患者入组后4、8及12周时PANSS评分递减,WMS、PSP评分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入组后8、12周时干预组WMS、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功能、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80例精神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应用社交技能训练对病人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QOQL-BREF)对两组病人记忆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各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SPI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QOQL-BREF)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路径能有效提高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功能及社交功能,有助于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