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患者,男,5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排尿不畅三十年以上,经外院诊断为膀胱结石,行膀胱取石术二次后,最大一结石约鸡蛋大小,现再次复发症状如前,来我院就诊。尿常规WBC:500CEL/UL,BLD:+125CEL/UL,PRO:+21.0G/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膀胱冲洗结合适量饮水在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患者采用改良式膀胱冲洗结合适量饮水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后24 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数及细菌计数。结果:改良式膀胱冲洗结合适量饮水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数及细菌计数变化明显,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膀胱冲洗结合适量饮水可以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病情,为间歇导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28岁。因黑便半年,头晕、乏力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曾在外院予以输血及补充铁剂等治疗,头晕乏力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29×10~9/L,血红蛋白88.0 g/L,血小板计数307×10~9/L。专科检查:肠镜检查提示回盲末端入口见大量血迹,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盆腔内可见大小约  相似文献   

4.
病例1,男,31岁,于2010年9月28日因发热、寒战来本院就诊,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2×109/L,红细胞计数(RBC)3.90×1012/L,血红蛋白(Hb)120g/L,血小板计数(PLT)30×109/L。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镜检4BC,0~3个/HP。外周血  相似文献   

5.
6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PPD试验及痰涂片、血清结核抗体试验。结果 60例PPD试验,阳性7例,阴性53例;痰涂片阳性8例;血清结核抗体20例;CD4+T>350个/UL 6例,CD4+T200~350个/UL 16例,CD4+T100~200个/UL 24例,CD4+T50~100个/UL8例,CD4+T50个/UL以下6例;继发性肺结核36例,其中局灶性肺结核25例,侵润性肺结核3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0例,肺外结核14例,其中淋巴结结核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指标与肝病黄疸的阴阳辨证关系。方法:所有病例分成阳黄组、阴黄组,并检测患者AST/ALT、GGT、A/G、血小板计数、脾脏厚度5个项目数据,比较2组病例5项数据差异。结果:2组患者AST/ALT、GGT、血小板计数、脾脏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检查指标与肝病黄疸的阴阳辨证存在明确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病灶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42例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为<200个/μl组,200-500个/μl组,>500个/μl组。通过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的大小以及超声声像学特征,统计分析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超声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15例,200-500个/μl组19例,>500个/μl组8例。不同水平的CD4+T细胞计数间肿瘤最大直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肿瘤超声的形态、边界、位置、回声、晕环征以及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病灶大小存在差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6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3个月就诊。查体:腹平软,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径路无触痛点。尿常规:红细胞计数273个/μl,白细胞计数102个/μl。CEA29.3ng/ml。超声检查(图1):膀胱前壁见不均稍低回声团块,大小约4.3cm×3.7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基底较宽,团块内见散在斑点状强回声,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膀胱癌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ESRD患者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选择于2016年1~6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就诊的ESRD患者,选择健康成年个体作为对照。比较ESRD患者和成年健康个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指标的水平,固有免疫指标包括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计数、NK细胞百分比、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获得性免疫指标包括: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结果共入组ESRD患者40例,平均年龄(56.8±12.0)岁,对照组18例,平均年龄(51.3±12.4)岁。固有免疫指标方面:ESRD患者全血白细胞总数(F=2.130,t=-2.008,P=0.049)、中性粒细胞计数(F=4.587,t=-3.997,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F=0.685,t=-3.726,P0.001)、血清补体C4水平(F=0.018,t=-2.800,P=0.007)均高于健康成年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血NK细胞计数(F=0.864,t=2.034,P=0.011)和血清补体C3水平(F=0.425,t=3.181,P=0.002)均低于健康成年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性免疫指标方面:ESRD患者全血淋巴细胞总数(F=0.274,t=5.419,P0.001)及淋巴细胞百分比(F=0.164,t=8.528,P0.001)均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个体,分别为(1.32±0.39)×109/L比(1.94±0.43)×109/L,(21.39±5.73)%比(35.53±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SRD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个体,分别为(733.10±298.76)个/UL比(915.88±289.05)个/UL,F=0.903,t=2.160,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RD患者存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这种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增高,全血NK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及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病史:男,17岁,意识不清15 h,无应答伴大小便失禁,右侧肢体活动减少。体格检查:意识障碍状态,无特殊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6.89×1012/L,白细胞计数3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67,血红蛋白203 g/L;总蛋白48.4 g/L,白蛋白15.9 g/L,白球比为0.49。余无异常。影像学检查:颅脑部分CT平扫图像和MR平扫厚层图像如下。  相似文献   

11.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玉虹 《现代护理》2003,9(3):245-246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 ,6 3岁 ,已婚 ,工人 ,退休 13年 ,初中文化。主述反复发作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8个月 ,血尿中带有小血块 ,在当地诊所行保守治疗无效后来我院门诊。门诊B超发现膀胱占位病变 ,以“膀胱肿瘤”收入院。入院后仍有间断血尿 ,一直口服云南白药 0 .5 g ,3次 /日 ,无其他不适症状 ,入院以来体重无减轻。入院检查 :T 36 .8℃ ,P 84次 /分 ,R18次 /分 ,Bp 17.0 / 10 .5kPa ,身高 170cm ,体重 72kg。神志清楚 ,营养良好 ,体型中等。体格检查 :心肺无异常 ,腹软无肿块 ,肝脾未扪及。膀胱区不充盈 ,双肾未扪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  相似文献   

12.
膀胱神经鞘瘤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 ,32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3天 ,伴尿频、尿痛 ,无畏寒、发热及腰痛。查体 :腹平软 ,无压痛、反跳痛 ;双肾、输尿管及膀胱区无叩、压痛 ,未扪及包块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WBC1~ 2个 /HP ,RBC满视野 /HP。B超 :膀胱内探及 6 .0cm× 5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4岁。因排尿困难、血尿20天,伴有间断发热而入院。1个月前因排尿困难行包皮环切术,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查体:体温37.6℃,血压12.0/8.0Kpa。一般状态良好,腹部未查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14.5×109/L,尿常规:RBC满视野/Hp,WBC0~1/H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观评价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吡柔比星组41例,平均随访18.8个月,7例(17.1%)复发,丝裂霉素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10例(21.7%)复发.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风险比较Hazard Ratio(HR)=0.71(95%CI:0.27~ 1.84,P=0.48);吡柔比星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1.5%(17/41),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膀丝裂霉素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7/46),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病例23例,年龄48~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术前评估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最大尿流率为3.2~14.8mL/s,平均(7.2±3.1)mL/s;膀胱残余尿35~120mL.所有病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截石位5、7点部位).术后从尿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拔管后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长期尿潴留膀胱顺应性差延迟1个月拔管,拔管后排尿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3.4~25.8 mL/s.平均(15.1±4.2)mL/s(P<0.01),膀胱残余尿为0~35 mL.未出现1例尿失禁及尿道阴道瘘,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能有效地治疗因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术前应当明确诊断,尿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男 ,6 6岁。因排尿不畅半年余 ,加重 3天入院。查体 :血压 12 0 / 75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下腹稍隆起 ,可触及充盈之膀胱达脐下 3指 ,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 ,脊柱四肢无异常。肛门指诊 :前列腺Ⅲ度肿大 ,中央沟消失 ,左侧叶大于右侧叶 ,表面光滑无结节。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6 8×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2。血红蛋白 10 7g/L ;肝肾功能正常 ;尿常规 :红细胞 6~ 8/HP ,白细胞 3~ 4 /HP。B超提示 :慢性膀胱炎 ,小梁形成 ;膀胱实性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 ;前列腺增生。行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6岁,因左肾结石8年,双侧腰腹不适,于2007年2月21日来本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右肾集合部分离约3.2 cm呈调色盘状,内见3个强光团,均伴声影;左肾集合部分离约6.1 cm,实质受压变薄,厚度约0.8 cm,内未见强光团.双侧输尿管各见一强光团,左侧位于壁内段,约1.3 cm×0.9cm;右侧位于下段,约1.2 cm×0.6 cm,均伴声影.诊断:左输尿管壁内段结石伴左肾重度积水,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肾中度积水,右肾多发结石,膀胱未见异常回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4.7×109/L,红细胞6.41×1012/L,血小板计数170×109/L.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排尿不畅三十年以上,经外院诊断为膀胱结石,行膀胱取石术二次后,最大一结石约鸡蛋大小,现再次复发症状如前,来我院就诊.尿常规WBC:500CEL/UL,BLD:+125CEL/UL,PRO:+21.0G/L.  相似文献   

19.
曹璐  李萍  金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71-72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患者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给予心理护理、检查前后相关护理、导尿管护理、血尿护理、膀胱痉挛护理、排尿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O’Leary-Sant评分降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上述指标持续改善,且趋于稳定。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使症状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犬膀胱全切后以回肠构建全尿道、膀胱术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7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完成。体质量13kg的雄性京犬12只,术前禁食24h,以30g/L戊巴比妥钠按1mL/kg剂量对犬麻醉。取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膀胱及尿道。在距回盲部约10cm处取一段30cm带血供的回肠袢,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取25cm回肠沿着肠管系膜的对侧缘纵向剖开,将剖开的肠管对折缝合成袋状,并将两侧输尿管种植于回肠新膀胱的适当位置。取5cm回肠剥离黏膜层并缝制成管状,构建尿道,在回肠新膀胱的底部戳孔与其缝合。连接在膀胱及尿道的原位,术中静点氧氟沙星100mL(含氧氟沙星0.2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250mL、缝合术后刀口,并静点氧氟沙星0.2g/d,连续给药7d,1周后正常进食、继续饲养1个月,观察动物排尿情况,行X射线影像学检查。结果:9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另3只由于麻醉过度死亡。术后1个月观察实验动物犬,进食正常,排尿正常。术后4周X射线造影检查显示:贮尿囊显影良好,无梗阻;回肠替代膀胱充盈,肠黏膜替代尿道再生状况良好。结论:建立的犬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尿道术的实验方法,可做为组织工程膀胱、尿道移植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