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2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1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7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睡眠呼吸状态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血压曲线非杓型所占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与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比较血压非杓型所占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其血压变异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这在合并有中、重度OSAS的患者表现尤其明显,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睡眠状态时血压的变化,早期诊断OSAS并积极有效地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或手术治疗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入选高血压患者105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 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7例、高血压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36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2例.CPAP或手术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参数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单纯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占23.4%,高血压合并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分别占47.2%和59.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9.1%.38.9%和45.5%,与治疗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非杓型血压下降最为明显.结论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呈非杓型时应考虑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昼夜血压变化与OSAS严重性相关,CPAP或手术治疗后非杓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影响。方法人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4例、高血压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高血压加轻度OSAS组)25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27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睡眠呼吸参数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昼夜血压曲线呈非杓型的分别占52.0%和74.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老年非杓型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或手术治疗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05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7例、高血压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36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 OSAS 组22例。CPAP 或手术治疗前后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参数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单纯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占23.4%,高血压合并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分别占47.2%和59.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9.1%,38.9%和45.5%,与治疗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非杓型血压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呈非杓型时应考虑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昼夜血压变化与 OSAS 严重性相关,CPAP 或手术治疗后非杓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m,ABP)的特点。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行动态血压监测,按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essentialhypertention,EH)、EH合并轻度OSAS组、EH合并中重度OSAS组。3组进行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的对比。结果EH合并OSAS组(轻度及中重度)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EH组患者升高,EH合并中重OSAS组日间平均收缩压较EH组患者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EH合并OSAS组较EH组相比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EH合并中重度OSAS组升高明显。结论OSAS与高血压有很强的相关性,EH合并OSAS患者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纯EH组。  相似文献   

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1):100-100
该文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53例,给予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患者分四组:对照组(单纯高血压,41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4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入选心功能(NHYA)Ⅰ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77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后,按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分为4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42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B组)6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C组)25例和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D组)4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D组患者昼间和夜间血压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0.01),与A组比较,B、C和D组夜间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P<0.01)。夜间低血氧水平与醒时、醒后舒张压、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的夜间舒张压更高,合并重度OSAS的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幅度与夜间低氧血症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该文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53例,给予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患者分四组:对照组(单纯高血压,41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4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脑卒中相关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筛查1658例年龄≥60岁海军离退休干部,非OSAS 1127例,OSAS 531例,其中轻度OSAS 212例,中度OSAS 239例,重度OSAS 80例。非脑卒中1286例,脑卒中372例。收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常规生化结果。结果轻度OSAS、中度OSAS、重度OSAS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减氧饱和度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非OSAS受试者合并脑卒中149例(13.2%),OSAS患者合并脑卒中223例(42.0%)。其中轻度OSAS患者合并脑卒中64例(30.2%),中度OSAS患者合并脑卒中104例(43.5%),重度OSAS患者合并脑卒中55例(68.8%)。OSAS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OSAS受试者(P<0.01)。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AHI、中度OSAS、重度OSAS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患者,非OSAS、轻度OSAS比例明显低于非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AHI≥20次/h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3.106,95%CI:1.583~12.571,P=0.001)。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OSAS发生率较高,且脑卒中发生率在OSAS患者中明显增加,随着OSAS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及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炎性水平.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监测、血压和病史将受试者分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和重度合并高血压五组;采集静脉血,以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IL-6及IL-8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各实验组的IL-6、IL-8水平均增高(P<0.05);IL-6及IL-8水平随OSAS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IL-6及IL-8在重度组与重度合并高血压组间水平不同(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可对机体造成炎性损伤,炎性反应水平具程度依赖性.重度合并高血压患者炎性反应水平高于重度OSAS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脉压指数(PPI)、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283例,24 h动态监测血压,根据监测的血压曲线分为杓型组68例、非杓型组100例、反杓型组79例、超杓型组36例,分别观察各组动态PPI、ABI并比较.结果 各组PPI比较:反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杓型组(P均<0.05);各组ABI比较:杓型组=超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杓型组、超杓型组均高于非杓型组、反杓型组(P均<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影响老年EH患者PPI、AB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90例有睡眠打鼾的儿童,实施多导睡眠监测并同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S组(AHI≥5次/h)和对照组(AHI<5次/h),比较两组的临床血压指数值、高血压的发病率和"非杓型"血压的情况.结果 1)OSAS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氧减指数(ODI)和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2%的时间(TST92%)均比对照组高(P<0.05),2)OSAS组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指数,以及白昼的收缩压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3)OSAS组的高血压发病率及"非杓型"血压情况比对照组多(P<0.01).结论 儿童OSA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且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血压多呈"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严重性与周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13例经睡眠监测检查证实且尚未接受治疗的老年OSAS患者,按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S组32例、中度OSAS组33例、重度OSAS组48例;选择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与OSAS患者匹配的4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及下肢股动脉超声检查,24h血压监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OSAS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轻度OSAS组(50.0%vs 28.1%,P<0.05)。重度OSAS组体质量指数、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7.7±3.1)kg/m2 vs(24.4±2.5)kg/m2、68.8%vs 40.0%及56.3%vs 27.5%,P<0.05]。中度OSAS组及重度OSAS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醒后收缩压、醒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与AHI呈正相关(P<0.05)。结论严重的OSAS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诊治的153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四组:单纯高血压作为对照组(41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40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公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因素。结果:因子分析纳入可能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因素,共提取4个公因子:体重指数、OSAS严重程度相关参数、生活行为习惯、年龄及高血压病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SAS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夜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SBPARV)及夜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DBPARV)均存在相关性(β=0.277,P<0.05;β=0.360,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nSBPARV的影响因素依次为OSAS严重程度>年龄及高血压病程(分别为β=0.277,P<0.05;β=0.225,P<0.05),对于nDBPARV的影响因素依次为OSAS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分别为β=0.360,P<0.05;β=0.187,P<0.05)。高血压合并轻度、中度、重度OSAS组的nSBPARV、nDBPARV均较对照组大;且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的nSBPARV、nDBPARV、日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均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轻度、中度OSA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OSAS时容易出现夜间短时血压变异性增加,OSAS严重程度是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夜间血压短时变异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肥胖、年龄及高血压病程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汪俊剑 《山东医药》2011,51(39):93-94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将78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PAP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睡眠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参数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治疗前反杓型占73.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72.5%呈杓型改变,对照组为36.8%,P〈0.05。结论 CPAP可改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入选6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OSAS分为:单纯组(无合并OSAS)及合并组(合并OS-AS),另选择同期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水平、昼间及夜间血压水平、非杓型血压的比例、HRV频域指标(SDNN、PNN50)与时域指标(低频谱、高频谱)的差异。结果合并组与单纯组、对照患者比较夜间平均血氧水平、AHI、HRV频域指标(SDNN、PNN50)与时域指标(低频谱、高频谱)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合并组非杓型血压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S增加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90例有睡眠打鼾的儿童,实施多导睡眠监测并同步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S 组(AHI≥5次/h)和对照组(AHI<5次/h),比较两组的临床血压指数值、高血压的发病率和非杓型血压的情况。结果 1)OSAS 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氧减指数(ODI)和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2%的时间(TST92%)均比对照组高(P<0.05);2)OSAS 组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指数,以及白昼的收缩压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3)OSAS 组的高血压发病率及非杓型血压情况比对照组多(P<0.01)。结论儿童 OSAS 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且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血压多呈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80岁的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23例)和非杓型血压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及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情况;对影响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患者72例占75.8%,杓型血压患者23例占24.2%。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小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血压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是影响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使其表现为非杓型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变异系数下降,靶器官损害比较明显;吸烟和糖尿病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代谢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50例,其中男418例,女132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及呼吸紊乱指数(AHI)分成4组:单纯EH组94例(Ⅰ组),轻度OSAS+EH组157例(Ⅱ组),中度OSAS+ EH组126例(Ⅲ组),重度OSA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性41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82.60±2.37)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26例,反杓型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间PDW值比较,杓型组(9.85±1.25)%<非杓型组(11.84±1.56)%<反杓型组(12.1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昼夜血压节律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为PDW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PDW关系密切,诊治中应重视PDW的监测,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早期干预,防止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