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母婴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1-06—2013-06我院分娩的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190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A组)6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B组)122例,对2组患者母婴结局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1)2组间胎盘早剥、肺水肿、视网膜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早产与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转重症监护或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出血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母婴病死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病情严重,围产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一位的致死、致残原因,严重威胁国民健康。近些年越来越多研究集中在新型炎症标志物对心脑血管意外发展及预后的作用上,如果可以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这对患者个人及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是近些年新发现的炎症相关生物标记物,临床研究显示,MHR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展及其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综述MHR在CIS疾病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延缓疾病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高危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新生儿7d时测NBNA,<35分者为异常组,≥35分者为正常组,并于1岁时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异常组预后不良的例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BNA可以预测高危儿的预后,能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重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03—2014-06儿科病房收治的11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出院后6个月时采用Liverpool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痊愈组(n=46)和未愈组(n=62),分析患儿各项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惊厥、偏瘫、合并多脏器损伤、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M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对SVE预后均有影响(P0.05),为影响SVE预后的因素。患儿性别、年龄、有无发热、意识障碍、低钾血症、脑电图轻度异常、单侧幕上单一病灶对预后均无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M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为SVE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偏瘫不是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儿童SVE患者预后差,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惊厥、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M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等因素是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对2组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脑脊液(CSF)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脑积水比例、GCS评分、CSF压力、CSF葡萄糖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t=2.673~4.084,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M患者的不良预后与脑积水(OR=1.463)、GCS评分(OR=0.411)、CSF葡萄糖水平(OR=0.636)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TBM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全面把握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措施,提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并分娩的孕妇6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按照孕期保健指南进行保健。产后第8周对所有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根据是否发生产后抑郁症将其分为两组,产后并发抑郁症者设为观察组,未并发抑郁症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产前相关指标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分析影响初产妇产后并发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初产妇产后并发抑郁症的措施。结果 682例初产妇产后并发抑郁症125例,抑郁症率18.33%。观察组产妇文化程度构成、家庭经济收入、婚姻状况、高危妊娠因素率、剖宫产、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健康水平与对照组产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家庭月收入5000元、离婚、有高危妊娠因素、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评分≤9分、有家族遗传疾病是初产妇产后并发抑郁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初产妇产后并发抑郁症的高危因素范围较广,临床应加强孕妇围产期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提升孕妇的生殖健康自信,尽可能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率,提升初产妇生活质量,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NICU收治的高危儿213例,其中123例作为干预组,9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干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2组高危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及运动发育的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危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CDCC测试MDI、PDI12个月的评分高于6个月,6个月的评分要高于3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高危儿MDI、PDI测评<70分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照组预后不良的病例较干预组多。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及神经运动的发育其干预措施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能更好的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患儿的预后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75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随访及问卷调查资料,对可能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5例患儿中,62例(82.67%)预后良好,余13例(17.33%)预后不良。高热惊厥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与患儿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与患儿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患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1.59、5.46、3.97。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多预后良好,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是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的重症精神疾病,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约有30%~50%左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故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超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延缓病程进展、改善其不良预后、减少疾病和残疾负担,成为当今精神医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创伤(TBI)急性期血压变异性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3)和预后不良组(n=57),对两组患者术后3d内的血压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24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72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TBI程度、72h SD(SBP)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重型TB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危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取同期非高危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助产率和自然顺产率为1.61%、40.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65.00%;而剖宫产率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51.62%和12.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和0(P0.05)。2组新生儿存活率为98.39%和9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情况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较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时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募集起病72 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收集其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常、微栓子信号阴性组(NL/N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常、微栓子信号阳性组(NL/I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阴性组(IL/N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阳性组(IL/IM)。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与NL/NM相比,NL/IM、IL/NM和IL/IM组发生预后不良的OR值(95%CI)分别为0.719(0.112~4.627)、4.687(1.506~14.588)和14.868(3.373~65.53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微栓子信号阳性显著放大了高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微栓子信号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搜集与观察组前孕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天数相匹配的非脑卒中孕妇为对照组,2组11配比,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共搜集37例,对照组3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时间、多次妊娠、初产妇、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是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排除住院时间、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继发性因素后,对余下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次妊娠、初产妇等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62,P0.05)是妊娠相关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其患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362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高危因素等相关情况,以期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搜集与观察组患者前孕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时间相匹配的非颅内肿瘤孕妇为对照组,2组12配比,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疾病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共搜集37例,对照组7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吸烟史、酗酒史、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时间、多次妊娠、初产妇、肢体瘫痪、病理征等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排除住院时间、肢体瘫痪、病理征等继发性因素后,余下因素对余下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多次妊娠、初产妇、吸烟史、酗酒史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家族史(OR=11.00,95%CI:1.14~106.34)、高脂饮食(OR=7.09,95%CI:2.90~17.26)、致癌物质接触史(OR=15.77,95%CI:6.61~37.59)、月经不规律(OR=2.34,95%CI:1.35~2.54)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炎症小体(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rotein 3 inflammasome,NLRP3)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AD患者116例,观察患者治疗1年后的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好转组和预后不良组,统计2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AD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NLRP3和HMGB1水平对AD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HMGB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NLRP3水平均高于预后好转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MGB1,NLRP3,Hcy水平升高为AD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显示,血清HMGB1,NLRP3水平及两者联合对AD患者发生预后不良评估的AUC分别是0.725、0.729、0.796。结论 血清NLRP3和HMGB1水平是评估AD患者预后不良的较好指标,两者联合对AD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年龄≥80岁)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3例高龄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为66例(28.33%),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心房纤颤(31.82%)和卒中/TIA史比率(27.76%)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7.96%,14.37%)(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81,95%CI:1.054~1.325)、血LDL-C(OR=1.815,95%CI:1.085~3.039)和Fib(OR=2.106,95%CI:1.319~3.361)水平是高龄P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PCI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入院时NIHSS、血LDL-C和Fib水平是高龄PCI患者发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复发性脑卒中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141例(预后良好组),占82.0%,预后不良31例(预后不良组),占18.0%。预后良好组年龄、高血压、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白细胞计数高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白细胞计数越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对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干预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验指标水平; 对所有符合血管内治疗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院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依据mRS评分分为2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治疗,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66例。预后不良组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入院时Cys C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和年龄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接受静脉溶栓和APTT水平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1.005,其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71.2%,准确度为66.4%。结论 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清Cys C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71例(32.0%)、中危组(4~6分)87例(39.2%)和高危组(7~14分)64例(28.8%)。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记录患者出院后1 a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预后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IMI危险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1 a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2.8%(2/71)、5.7%(5/87)、15.6%(10/64),高危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颅脑损伤患者(A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B组)的资料,检测两组血清CXCL12水平。结果 A组与B组血清CXCL12水平比较及A组不同严重程度分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血清CXCL12高于B组,重型患者高于轻型和中型患者,中型患者高于轻型患者,A组不同严重分型间不良发生率及分型中不同预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97%,重型患者高于轻型和中型患者,且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XCL12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轻型、中型、重型中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者。血清CXCL12水平预测A组预后不良的效能理想。结论血清CXCL12水平可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