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垣市中医院就诊的124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2例。A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视力高于A组,眼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6%(5/62)、6.45%(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IOL植入术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进一步降低患者眼压,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不同房角粘连关闭程度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成A组(房角粘连关闭≤180°)42例43眼;B组(房角粘连关闭>180°)19例22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两组手术后1、3、6个月的房角、眼压、视力和视野的变化.结果 术前眼压:A组为(19.12±4.73)mmHg(1 mmHg=0.133 kPa);B组为(23.32±6.31)mmHg.术后1、3和6个月的复查中,眼压正常者(不用降眼压药):A组为97.7%、97.7%和95.3%;B组为77.3%、72.7%和63.6%.房角改变:A组3次复查全部开放;B组则分别为77.3%、68.2%、68.2%.最佳矫正视力≥0.5者:A组为90.7%、93.0%、93.0%,B组为77.3%、72.7%、63.6%.A组视野术后扩大者均为100%,B组为81.8%、72.7%、63.6%.各观察指标中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房角重新开放,但对于部分房角粘连关闭>180°者效果欠佳,需要定期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21-32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PACG合并白内障26眼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ACG组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4.37±4.83mmHg,前房深度3.48±0.47mm,最佳矫正视力为0.62±0.23,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适合青光眼术式治疗PACG,降眼压效果稳定,视力提高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及实验组(n=47),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房角粘连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眼压为(13.6±4.4)mm Hg、(14.1±4.3)mm Hg、(13.3±4.2)mm Hg、(15.4±4.7)mm Hg,对照组的眼压分别为(17.6±4.4)mm Hg、(18.7±5.3)mm Hg、(19.4±5.8)mm Hg、(18.2±5.6)mm Hg,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同期对比,下降显著(P<0.05);在视力恢复、粘连度下降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CG治疗方面,与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操作简...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房角粘连>120°且≤270°。患者35例(45眼),随机分为A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和B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野等变化。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和眼压均较术前显著发生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视野基本上保持原有水平,A组几乎所有纳入者术后随访前房角均有增宽,B组60%房角增宽。A组发生并发症1人,B组发生并发症4人,B组住院平均天数较A组长。结论两种联合术式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均有显著疗效。但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多于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故优先考虑联合房角分离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患眼分为 A组(房角粘连关闭≤180°)72眼、B组(180°<房角粘连关闭≤270°)106眼、C组(房角粘连关闭>270°)60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2年随访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房角、视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8眼中仅4眼视力无提高,无1例视力下降.3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1),房角均不同程度开放.A、B组术后视野平均光敏度(mean sensitivity,MS) 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1),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MS较术前有下降趋势,MD较术前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保护视功能,手术并发症少,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5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9~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2±3.24)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96±0.243)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吴峥峥  樊映川  王丹 《四川医学》2010,31(8):1085-108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Tecnis Z9003、Acrsof IQ人工晶状体术,两组患者术后在正常瞳孔(直径3mm)及暗光下(直径5-6mm)祼眼视力的关系。客观评价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情况。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46眼),分为Tecnis Z9003组20例(27眼)及Acrysof IQ组15例(19眼)。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1周在正常瞳孔(直径3mm)及暗光下(直径5-6mm)裸眼视力。询问夜间视功能状况。采用SAS8.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Tecnis Z9003组4.167,Acrysof IQ组4.1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1周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Tecnis Z9003组4.896,Acrysof IQ组4.88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后1周在暗光(直径5-6mm)下裸眼视力Tecnis Z9003组4.914,Acrysof IQ组4.9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询问患者术后夜间视物无特殊不适。结论在正常瞳孔下及暗光下,Tecnis Z9003组及Acrysof IQ组视力无区别。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均能较好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及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192例(1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微切口组87例(87眼),小切口组105例(105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矫正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所用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术中前房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切口组术后第1、3天角膜水肿比小切口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更轻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微切口组术后第1、7、28天视力恢复情况均好于小切口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SIA)均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的好并能够有效地减少SI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76)。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1,与B组[14.5%(11/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5时,观察组最佳视力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两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散光小,组织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海梅 《河北医学》2011,17(4):441-44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7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39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6例39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APAC及PACG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共34眼。35例患者38眼PAC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2例患者24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等。结果超声乳化组治疗APCA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PACG。PACG的临床疗效三组之间有差异(P〈0.05),小梁切除组和联合组的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APAC和PACG,具有不同的特征,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PAC的类型、手术的特征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不同术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68例(7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以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34例(35眼)和B组34例(36眼),A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青白联合手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和视力,并注意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和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97.14%,B组有效率97.2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dit z=4.264,P=0.089);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好转(P〈0.05),且A组眼压(15.74±6.85)mm Hg明显高于B组(12.65±4.7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0.29±0.18)D明显低于B组(0.71±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并发症5眼(14.28%),B组出现并发症6眼(16.67%),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91)。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选择联合手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保证手术疗效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7月在本院选取的29例(43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平均(51.93±6.89)岁,术前矫正视力(0.46±0.18)D,平均近视度数(-10.94±6.14)D,平均角膜散光度数(-1.04±0.67)D,平均眼轴长度(27.73±2.12)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69±0.17)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87,P0.001),术后平均近视度数(-1.73±0.77)D,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基本吻合;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度数(-1.23±0.66)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3,P0.05)。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刘盛春  魏云虎 《四川医学》2013,(10):1516-1518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挫伤性晶状体完全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眼挫伤导致的晶状体完全后脱位19例(19眼),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吸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14例(73.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7.42±2.27)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挫伤性晶状体完全后脱位,尽早取出晶状体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恢复视功能并控制眼压,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