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cartilage,seedingchondro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医学数据库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2-01/2004-12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条件: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的相关文献其中10篇因系重复研究而被筛除。选取的25篇分别选自19种不同的杂志。资料综合:将25篇文献资料中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合。结论: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基因修饰等技术的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化,生长因子,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有86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可以加速血供,促进组织工程组织的存活。②通过生长因子控释系统及基因转染技术,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结论:多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工程化组织血管化的发生,通过促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的控释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可有效促进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但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真正的临床应用仍面临许多问题。就干细胞的来源,定向诱导分化,以及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关节软骨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04—06 Ovid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s,cartilage,articular”,以及维普系列数据库及http://www.wanfang data.com.c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关节软骨,间充质干细胞”。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所选文献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及临床研究。②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③对研究中是否采用盲法无严格的限制。排除条件:①对单纯论述间充质干细胞或组织工程化软骨方面的文献以及个案报道文献。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相关文献,17篇符合上述标准。资料综合:在体内外,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经诱导,分化成软骨组织。诱导物为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在三维立体条件下,高细胞密度(1&;#215;10^9L^-1)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机械刺激有利于软骨的形成,并且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结果,修复组织的组织学及关节镜评分均优于无细胞移植的对照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诱导形成关节软骨,有望应用于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毛艳  张西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52-155
目的:分析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软骨基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的开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12有关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文章,检索词为“cartilage;extraeellular matrix”.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审阅,选取包括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章,并查阅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②软骨组织重建相关生长因子。③软骨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排除标准:Meta分析、综述文献、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 179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及细胞外基质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 资料综合:软骨组织无血管,其自我修复及重建能力有限,较小的创伤就会造成严重的软骨损伤及变性。软骨基质在软骨自身动态平衡及软骨修复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骨细胞合成、分泌软骨基质并受软骨基质的调控。重建软骨组织就必须考虑软骨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结论:重建关节软骨基质、促进软骨复原,研究软骨细胞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吕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219-221
目的:各种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再生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开始进行生长因子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总结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最新进展,为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995—01/2004—12与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TGF—β,articular cartilag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zglckf.com及相关连接的数据库中1999—01/2004—12与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与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是否应用随机设计、对照、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的文章95篇。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6篇内容陈旧的文章及24篇重复性研究。15篇文献中3篇涉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功能,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资料综合:①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耐受限度的撞击、剪切、扭曲和摩擦等外力都可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缺损分为部分厚度和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两种类型,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很差。②转化生长因子β是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均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并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转化生长因子口受体结合,开始信息传递。③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刺激骨、软骨细胞合成胶原和基质蛋白,快速形成细胞外基质,达到其促进骨、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发挥软骨诱导作用,促进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或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的合成,如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在当前各种软骨缺损修复方法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具有良好软骨诱导作用的细胞因子,将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脊髓种子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前景广阔,其中组织工程支架和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对有关脊髓种子细胞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9-07/2004-06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regeneration,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9-07/2004-06期间相关的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修复,细胞移植”,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较近期及对进一步试验有指导意义的献。纳入标准:①选取对脊髓损伤后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献。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献。②综述献。③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细胞移植的献,其中有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3篇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将17篇献中分别对各个种子细胞移植后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合。结论:作为种子细胞,均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但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许旺细胞和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 980—01/2004—06期间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ed bone;Revaseular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2000—01/2004—06期间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资料选择:资料纳入标准①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法和对照之间的比较研究。②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献31篇,筛除明显不随机试验研究和重复研究8篇,共有23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2篇为关于松质骨和羟基磷灰石三维孔隙结构的研究,2篇为在支架材料中种植细胞密度的研究,6篇为在支架材料中复合生长因子的研究,5篇为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方面的研究,2篇为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血管束的研究,3篇为用筋膜包被组织工程骨的研究,3篇为预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资料综合:支架材料适宜的三维孔隙结构、在支架材料上以适宜的密度种植种子细胞、在细胞和支架材料复合物中复合适量的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以适宜的比例联合培养后与支架材料复合移植、将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用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及将组织工程骨预先置于各种带蒂肌瓣中预构均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再血管化。预构组织工程骨是在异位完成血管化,不受骨缺损局部条件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前景可观。结论:将组织工程骨置于体内血液供应良好的带蒂组织内预构,是在异位完成组织工程骨的再血管化,形成具有血运的组织工程骨,然后行带蒂或吻合血管的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不受骨缺损局部血液供应条件的影响,理论上可明显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活率和修复骨缺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伤、肿瘤及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等均可造成骨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但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4有关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文章,检索词“bone,gene therapy,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缺损,基因治疗,骨形成蛋白,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并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骨缺损的基因治疗研究。②有关骨组织工程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8篇有关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及组织工程骨方面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8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基因治疗骨缺损的技术选择: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是目前骨缺损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多的目的基因,已在兔、鼠、羊和狗模型中证实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各种研究中,靶细胞多采用骨髓基质细胞,载体多选用腺病毒。②基因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相结合以及多基因联合治疗骨缺损是该领域研究的方向。③问题与展望:目前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阶段,要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结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通过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方法可保证细胞生长因子局部的靶向释放,最大限度地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被认为是维持骨缺损局部生长因子有效治疗浓度最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方法修复涎腺缺损的研究较多,涎腺组织工程化修复重建的基础实验与临床应用均有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12相关涎腺组织工程的文献,检索词“salivary gland,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 1998-01/2004—12相关涎腺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涎腺,组织工程”,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涎腺组织工程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涎腺缺损与修复。②涎腺的组织工程修复方法。排除标准:①涎腺的良恶性肿瘤。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涎腺组织工程的文献,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涎腺组织工程的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由于涎腺腺细胞体外培养容易,保持了生物学特征,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的研究中。涎腺腺细胞为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不易分离,在体外培养难以保持分化状态。目前,在许多组织内找到了具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而涎腺暂时未能分离出干细胞。但推测涎腺腺体内有干细胞的存在。为了获得更多的功能细胞进行细胞与材料、细胞构建组织的实际研究需要,研究者进行了涎腺种子细胞永生化的研究。通过结合免疫、化学、放射及影像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发展,使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关系,进而阐明材料对细胞的作用机制。结论:涎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涎腺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涎腺组织工程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软骨基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的开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12有关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文章,检索词为“cartilage;extracellularmatrix”,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审阅,选取包括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章,并查阅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②软骨组织重建相关生长因子。③软骨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排除标准:Meta分析、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79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及细胞外基质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资料综合:软骨组织无血管,其自我修复及重建能力有限,较小的创伤就会造成严重的软骨损伤及变性。软骨基质在软骨自身动态平衡及软骨修复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骨细胞合成、分泌软骨基质并受软骨基质的调控。重建软骨组织就必须考虑软骨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结论:重建关节软骨基质、促进软骨复原,研究软骨细胞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化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化,生长因子,组织工程″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限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有86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可以加速血供,促进组织工程组织的存活。②通过生长因子控释系统及基因转染技术,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结论:多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工程化组织血管化的发生,通过促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的控释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可有效促进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节软骨缺损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目前的治疗包括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过查阅文献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汁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1/2004-06关于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文章,检索词为“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1993-01/2004-06相关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文章,检索词“关节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培养”,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小有关软骨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体外培养的意义研究:②有关体外培养种子细胞的选择的研究:⑧软骨细胞修复关常软骨缺损的前景展望的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6篇,1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4篇文献,其中4篇系重复研究,7篇为临床应用,3篇为软骨细胞支架的研究。18篇文献中有7篇对软骨细胞的特征进行综述,5篇是理想种子细胞的选择的研究,6篇为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前景展望的研究一资料综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大量扩增、分化维持其正常的表型及代谢的调控因素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软骨缺损、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建立软骨细胞库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软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骨膜或软骨膜来源)、滑膜细胞或转基因细胞等均町作为种子细胞。可来源于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细胞。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技术已经作为一个传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的替代品被骨科界广泛接受:结论: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技术,目前已经成熟。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很多: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培养转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但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真正的临床应用仍面临许多问题。就干细胞的来源,定向诱导分化,以及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关节软骨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04-06Ovid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stemcells,cartilage,articular”,以及维普系列数据库及http://www.wanfangdata.com.c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关节软骨,间充质干细胞”。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所选文献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及临床研究。②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③对研究中是否采用盲法无严格的限制。排除条件:①对单纯论述间充质干细胞或组织工程化软骨方面的文献以及个案报道文献。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相关文献,17篇符合上述标准。资料综合:在体内外,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经诱导,分化成软骨组织。诱导物为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在三维立体条件下,高细胞密度(1×109L-1)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机械刺激有利于软骨的形成,并且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结果,修复组织的组织学及关节镜评分均优于无细胞移植的对照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诱导形成关节软骨,有望应用于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降解支架在组织工程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综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羟基丁酸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I和Elsevier数据库中1998—01/2006—03关于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的文章。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scaffold,Polyhydroxybutyrate”并限定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6—03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支架,聚羟基丁酸酯”。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组织工程支架的特点及聚羟基丁酸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2篇,排除39篇重复性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篇关于组织工程支架及聚羟基丁酸酯的特性,19篇关于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在具体组织的应用研究。 资料综合: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天然的热塑性高聚物,其本身具有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的优良性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在软骨、骨、皮肤、血管、神经等组织的修复中,细胞在其支架上有着良好的生长,缺损的组织可以达到预期修复的效果。 结论: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总结和分析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6-10关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的文章。检索词“cartilagedefects,tissueengineering,scaffold”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10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损伤、支架材料”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软骨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②对具体研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2篇,排除28篇重复性研究。34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载体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生物材料研制与开发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避免生物材料研究与种子细胞研究脱节。对材料进行生物或化学修饰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仿生材料及智能材料等的研制与开发将是未来生物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结论:选用软骨组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自体骨材料的优缺点,通过表面改性提高材料的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17.
王萍  邹霓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30-132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l、bone defect.bone 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于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心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 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向骨和软骨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细胞载体支架及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分离培养技术和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文献,重复研究选取代表性的、年代相对较近的文献作为纳入标准;然后筛除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章,纳入31篇;排除47篇,13篇为重复研究,34篇为非骨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能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在体外可大量扩增。①间充质于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也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但此种方法不便于大量获得种子细胞,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②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加入诱导剂可向骨、软骨细胞分化,其理想的载体支架应能均匀地搭载并保留细胞,支持血管快速内生,能透X射线利于观察新骨形成,新骨形成后能被吸收和替代以利骨改建,能容许或提高宿主骨的骨传导性桥接,表面与细胞相互作用以保留分化细胞的功能,组织相容性好。③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它可以转入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基因,经多次分裂后体外仍表达外源蛋白。它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动物试验中已获得了成功。 结论: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组织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高增殖的特性,决定了其将会成为细胞、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中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学术背景: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组织或器官的修复与再建提供了可能,组织工程及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值得探讨。目的:从生物相容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组织工程的研究内容及高分子组织工程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2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Polymers materials, bio-compatibility, bio-compatibility materials , cell-compatibility , cell-compatibility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7-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相容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收集到81篇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文章内容应与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9篇涉及生物相容性,11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共得到论著类文章25篇,综述类文章5篇。资料综合:组织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种子细胞种植、生物材料植入及细胞移植。细胞的研究包括基因重组技术,将同种、自体或异种的组织体外分解成细胞后培养、增殖后进行构建。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将材料与活细胞建成组织工程构建,即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材料,由于组织工程材料应具备最佳的材料与细胞界面反应效果,因此设计具有化学分子水平、三维分子水平的细胞,材料杂化界面,具有宏观三维分子水平、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装置是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核心。高分子材料由于具?  相似文献   

20.
杨林  田卫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30-130,138
目的生长因子是能够诱导和刺激细胞增殖、维持细胞存活等生物效应的蛋白类物质,对细胞增殖、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生都具有促进作用,分析骨形成蛋白在牙及颌面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成蛋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形成蛋白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161篇相关文献,3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4篇文献中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形态发生素在上皮细胞与间充质细胞相互作用时被分泌在细胞外基质中调控发育过程,在组织发生、形成、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有充分和反复地表达,而骨形成蛋白在成人牙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尽管目前在牙形成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牙及颌面部组织工程中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而且网络协同作用是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骨形成蛋白与其他生长因子在组织器官发生、发育及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是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