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吉林省珲春市吸血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昆虫。结果在吉林省珲春市采获吸血昆虫21 326只,计3科11属65种,其中蚊科4属19种,蠓科2属15种,虻科5属31种。优势种群:刺扰伊蚊(88.64%);兴安库蠓(90.93%);短小瘤虻(23.29%),骚扰黄虻(17.92%),痣翅瘤虻(17.00%)。结论吉林省珲春市吸血昆虫的种类组成调查研究为深入开展吸血蚊蠓虻种类组成和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边境地区虻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地区虻类分布、种群组成及其季节消长。方法:人帐、人诱、动物(牛、马)诱法。结果:1980~1989年在东北边境9县采获虻5属46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2县)31种,长白山亚区(7县)44种。优势虻种为短小瘤虻、骚扰黄虻和痣翅瘤虻。不同月份的虻种组成有所不同。短小瘤虻、痣翅瘤虻、僻氏虻、骚扰黄虻和黑胫黄虻在整个活动季节均出现一次高峰。结论:5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虻类的主要活动季节,是加强防制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东部五县市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吉林省东部5县(市)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昆虫网捕法采集吸血蠓。结果在吉林省东部5县(市)采获吸血蠓25 131只,计2属22种,其中珲春市分布14种,图们市分布11种,安图县和敦化市分布均为9种,延吉县分布8种,优势种群为兴安库蠓62.2%。不同生境、场所的主要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兴安库蠓的活动季节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两次高峰在6月下旬287只和8月上旬949只。兴安库蠓在昼夜24 h内出现晨、昏2次刺叮活动高峰,晨峰在日出后1 h,昏峰在日落后1 h。牛舍7种吸血蠓的总吸血率46.2%,其中兴安库蠓的吸血率最高49.1%。不同蠓种在不同月的吸血率有所不同。结论对吉林省东部5县(市)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依次为三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白纹伊蚊(7.11%);蠓类2属11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南方蠛蠓(40.62%)、荒川库蠓(27.27%)、端斑库蠓(19.41%)、尖喙库蠓(11.26%);虻类3属6种,华广虻最多,占59.19%,其次为骚扰黄虻,占21.25%。结论蚊、蠓、虻是某军事演习区域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虫威胁较大,吸血昆虫的防治必须要采取以蚊虫防治为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群构成,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蚊、蠓、虻。结果在黑瞎子岛采获蚊、蠓、虻37 272只,经分类鉴定,其中蚊科4属10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94.68%);蠓科2属5种,优势种为刺螫库蠓(84.69%);虻科5属15种,优势种群为骚扰黄虻(29.84%)和土灰虻(23.90%)。不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4种主要蚊种昼夜24h的数量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活动时间为刺扰伊蚊24h,叮刺伊蚊在3:00AM~21:00PM,凶小库蚊在6:00AM~20:00PM,中华按蚊在19:00PM~3:00AM;高峰期,刺扰伊蚊在3:00AM和20:00PM出现2次高峰;凶小库蚊在17:00PM,叮刺伊蚊在18:00PM和中华按蚊在21:00PM仅出现1次高峰。6种主要虻种1日活动时间在4:00AM~19:00PM;土灰虻、骚扰黄虻和黑胫黄虻均14:00PM,霍氏黄虻在15:00PM,雁虻在16:00PM,原野虻在18:00PM出现1次高峰。结论此次调查为黑龙江省黑瞎子岛吸血蚊、蠓、虻种群构成、种群动态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哈尔巴岭重要医学动物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的重要医学动物的种类,制定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夹日法捕鼠;帐诱、灯诱和挥网采集吸血双翅昆虫;布旗法采集自然环境中的蜱。结果在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采获重要医学动物11 804只,计8科20属59种,其中鼠类3科7属9种,食虫类1科1属1种,蚊科3属10种,蠓科1属7种,虻科5属28种,硬蜱科3属4种。优势种:黑线姬鼠(37.2%),大仓鼠(32.7%);刺扰伊蚊(81.0%);新替库蠓(47.3%),刺螫库蠓(23.6%);显著瘤虻(28.5%),窄须瘤虻(12.8%);嗜群血蜱(69.5%),全沟硬蜱(17.4%)。不同月的重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此研究为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重要医学动物的种群组成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生态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种类、生态,制定防制措施。方法采用人工布旗小时法和牛诱法采集蜱。结果在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7县、市采获蜱30 023只,计3属5种。丘陵草地的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99.7%);针阔混交林为嗜群血蜱(69.5%);灌丛、林缘和阔叶林均为森林革蜱,分别占96.1%,85.1%和41.2%。不同月份的蜱种组成有所不同。5种蜱的活动时间,嗜群血蜱13旬,日本血蜱12旬,长角血蜱10旬,全沟硬蜱10旬,森林革蜱8旬;高峰期,森林革蜱在5月上旬,全沟硬蜱和日本血蜱均在5月下旬,长角血蜱在6月中旬,嗜群血蜱在6月下旬。结论为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生态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国东北3省吸血虻的区系分布。方法采用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虻,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结果东北3省的吸血虻现知有7属91种,其中辽宁省74种,分布在39个县(市);吉林省68种,分布在26个县(市);黑龙江省61种,分布在28个县(市)。东北区分布86种,其中长白山亚区分布79种,松辽平原亚区分布53种,大兴安岭亚区分布52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39种。结论该研究为我国东北3省吸血虻的区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湖南省新晃和城步2县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及主要种群的吸血率。方法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结果在新晃、城步采获吸血蠓8 978只,计1属20种,其中包括湖南省13新纪录种。新晃分布19种,城步分布11种。主要种群为琉球库蠓(36.49%)、刺螯库蠓(16.81%)、尖喙库蠓(15.26%)、荒川库蠓(15.09%)。不同县区和场所的主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3种场所5种主要吸血蠓的总吸血率:住区31.85%、黄牛场24.80%、奶牛场13.40%。主要吸血蠓种群在不同场所的吸血率不同。结论吸血蠓的调查为湖南省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和蠓媒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的虎林、饶河、抚远3市(县)吸血蠓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蠓。结果在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3市(县)采获吸血蠓131 393只,共计2属38种,其中包括新发现的7个种。优势种群为刺螫库蠓(56.7%);不同生境、场所、月份和采集方法其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刺螫库蠓有明显的趋光性。结论为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吸血蠓的种群组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中俄边境地区蚊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蚊种的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帐诱、挥网和灯诱收集蚊虫。结果:在东北中俄边境10市(县)采获蚊虫4属39种,大兴安岭亚区(2县)分布25种,长白山亚区(8县)分布37种。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不同生境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刺扰伊蚊的活动季节为12旬,刺螯伊蚊仅为6旬;刺扰伊蚊在整个活动季节有2次高峰,即6月下旬和9月中旬,刺螯伊蚊仅有1次高峰,在5月下旬。两种伊蚊昼夜24h均有刺叮活动,一日有2次活动高峰,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1—2h。结论:为东北中俄边境地区蚊虫的区系和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吸血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虻,收集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大兴安岭地区的吸血虻类已知6属52种,其中石虻属1种;斑虻属9种;麻虻属4种;瘤虻属24种;黄虻属8种;虻属6种。记述了大兴安岭地区已知虻种的县市区分布。〔结论〕本研究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吸血虻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虫重要种群的季节消长。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东北边境吉林省的和龙、珲春市,黑龙江省密山市和东宁县12种鼠体寄生虫的季节消长观察结果。12种鼠体外寄生虫的活动季节分别为全沟硬蜱4.5个月;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和二齿新蚤均为5.0个月;纳氏历螨、耶氏历螨和厩真历螨均为5.5个月;高丽新恙螨1.5个月,田宫新恙螨和虾夷五角恙螨均为2.0个月,田鼠新恙螨2.5个月,波氏新恙螨3.5个月,已纤恙螨4.5个月。在整个活动季节期间出现1次高峰的10种分别是:全沟硬蜱8月上旬,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6月上旬,厩真历螨和耶氏历螨均为10月下旬,已纤恙螨5月上旬,虾夷五角新恙螨和田宫恙螨均为5月下旬,波氏新恙螨6月下旬,田鼠新恙螨和高丽新恙螨均为8上旬;出现2次高峰的2种依次为:二齿新蚤在4下旬和6上旬,纳氏历螨在6月下旬和10月上旬。结论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虫重要种群的季节消长调查结果为深入开展鼠体外寄生虫与疾病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虫种类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革螨、恙螨和蚤的种类组成。方法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在东北中朝俄边境6市(县)采获鼠体外寄生革螨、恙螨和蚤15891只,计9科27属55种,其中革螨4科9属21种,恙螨1科6属15种,蚤4科12属20种。不同鼠体的革螨、恙螨和蚤的主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本次调查为我国东北边境6市(县)革螨、恙螨、蚤的区系及种类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三省的蚊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东北3省的蚊虫种类分布。方法 采用人帐诱法、挥网法采集蚊虫;收集东北3省蚊虫调查研究文献。结果 东北3省蚊虫现知6属68种,其中黑龙江省4属52种,吉林省6属45种,辽宁省5属41种。记述东北3省已知种的县(市)分布。结论 为东北3省蚊虫区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