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猝死,是指平时"健康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死亡。据国内外调查统计,在猝死者中绝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在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因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其发病突然,抢救成功率极低(不足1%)。尤其是40岁以上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最多见,其他还有主动脉瘤破裂、高血压性心脏肥大、心肌病(主要是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变等,其直接导致猝死的原因是心肌梗死、心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志坚  丁文惠 《中国医刊》2004,39(10):14-17
猝死一般是指在无症状出现或相关症状出现1小时内(有学者认为是24小时内)发生的以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出乎意料的自然发生的突然死亡(unexpected natural death).大约40%的猝死病人是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根据临床症状对猝死的病因进行准确判断非常困难.尽管如此,大多数猝死被认为是心脏原因所致,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心源性猝死).在中国及西方国家,心源性猝死都是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1 心脏猝死的定义WHO规定为疾病或损害发生24小时内所发出的死亡。各国对猝死概念的认识不一。仅根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对于猝死的分类和确定死亡原因无意义。Hinkle和Thaler提出了心脏猝死的原因和分类标准:A.心律失常性猝死(意识突然丧失和脉搏消失,而无循环虚脱的基础疾病)。1猝死前无循环损害;2猝死前有慢性充血性心衰(代偿期);3猝死前有慢性充血性心衰(失代偿期)。B.心泵衰竭性猝死(脉搏消失前有渐进性循环衰竭和虚脱)。1原发于周围循环衰竭(出血、外伤、心梗);2原发于心肌衰竭。2 突发心律失常致死的原因根据国内外文献,60%的病人患…  相似文献   

5.
罗瑶 《中国医刊》2006,41(3):28-31
猝死一般是指意外发生的突然死亡。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少作为猝死指标尚缺乏统一意见,有学者认为是1小时,也有学者认为是24小时。大多数猝死被认为是心脏原因所致,即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特别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原因、高危人群识别、预测指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猝死(Sudden death)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定为发病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发病1小时内的死亡为猝死.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jac death,SCD)多指急性症状发生1小时内,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因心脏性原因所致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猝死绝大多数由心脏原因引起,极少数因脑部疾病导致。本文所涉及的均为心原性猝死,它是指症状急性发作后1h内死亡,尽管可能有原发心脏病,但死亡的时限性和形式仍出乎意料。总结我院近年来成功救治9例心原性猝死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WHO及国内若干杂志将一般情况良好,突然出现心脏病症状后6小时内死亡,或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而又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列为猝死。心性猝死是猝死中最常见的一类。心性猝死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病因以冠心病占首位,且多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本文仅就心性猝死的病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金钟 《安徽医学》1990,11(2):54-56
<正> 猝死是指意料不到地非暴力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Burch等估计猝死约占所有自然死亡的15~3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心脏病猝死是起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者。Lown等则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定为猝死,心血管病猝死占67.9%。在工业化国家中,20~34岁的男性猝死发生率为19~159/10万/年人,女性2~35/10万/年人,即每周每百万人中有30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北京每周每百万人中1.5人死于心脏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25~28%发生猝死,55%发生在头一个小时,在美国每年有50万病人因AMI住院,在治活出院病人中死亡病人大约50%属  相似文献   

10.
猝死概论     
<正> 猝死是指非外因意外突然发生的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尤以冠心病为最多,故又称为心脏性猝死或冠心病猝死。近25年来提出过很多猝死定义,目前较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心脏病学家,主张以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猝死的流行病学一、猝死的严重性猝死的发生率,大多数认为约占心脏病致死者的15~30%。美国每天约有1,2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年约45万。我国尚无全国性资料,根据1986年全国冠心病学术会议证实,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20世纪末,猝死将明显的成为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心脏性猝死的概念 凡属未能预期的、非创伤性的、非自杀性的突然死亡为猝死.心脏猝死是指符合上述情况,由于心衰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发生猝死.猝死患者可有心脏病史,但半数病人无临床心脏病史.从突然发生症状到死亡时间有不同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定为6小时,也有的定为12小时,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定为24小时,大多数心脏病学家认为从猝死的突发性及意外性而言,主张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从1998年3月忻州市急救中心建立至2002年11月,临床抢救猝死病人中,心血管疾病,尤以冠心病(CAI)是猝死的主要病因,猝死在发病后即刻或数分钟死亡者(急救车到达之前死亡)占30%~40%,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急救车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占60%~80%.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     
猝死的发生是当代心脏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心脏性猝死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外报道在一定的人群死亡原因分析中,猝死占10~30%。在美国,每天约有1,200人猝死,即每分钟有一人死亡。猝死约有25%事先并无任何症状可察觉。据说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的原因60%以上可能是冠心病。然而猝死并不是晚期冠心病的必然顶点,而是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的结果,因而是可以挽回的。一、猝死的定义说法很不一致,经过国际委员会的讨论,统一有个规定,即“猝死是指出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或在24小时内死亡者”。但少数意见认为出现症状(或无症状)立即或在1小时内非外伤性死亡者,叫做猝死。如Gunner Brorck即认为猝死的时间最好从症状急性发作后15分钟到1小时内死亡为宜,若放宽到24小时,则包括的死亡病例过多,其中不少只能算是意料不到的死亡,不能称为猝死。Myerbury分析1,348例冠心病猝死,50~63%发生在1小时内。  相似文献   

13.
心脏性猝死(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91%以上的 SCD是心律失常所致,但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死亡,但其发生机理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老年心性猝死? 心性猝死是指原系健康人或在病情显著改善过程中的病人,因心脏原因而意外地突然发生死亡,从发作至死亡时间无统一意见,最短在1小时内,最长在24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起病后6小时内。发病年龄多为36~70岁之间的成人及6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虽患病但病情已基本稳定,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非创伤性自然死亡(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1小时以内)者,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1]。猝死发生前可以有或没有心脏病表现,特征是其发生不可预测,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地点也不可预知。在我国,由于急救系统还有待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应引起临床及预防医学界高度关注[2]。本文对SCD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急救护理等进行综述,旨在普及心肺复苏知识,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和提高CPR…  相似文献   

16.
心脏猝死又叫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急性症状出现后的时限,文献上很不统一;有的定为一小时内,6小时内或24小时内。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心病为基楚的电不稳定状态或心电衰竭导致的原发性心室颤动所引起。猝死患者中75%有冠心病,5%未发现心脏有任何病变。Myers 等报导,100例突然死亡病例,尸检结果证明98%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脉阻塞75%以上:尸检中陈旧性心肌梗塞将近50%,Liberthson 等报道70例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 导致的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 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自然的、意外的、骤然发生和不能预 期的.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进而意识丧失, 如未及时抢救,则发生生物学死亡.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自然的、意外的、骤然发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进而意识丧失,如未及时抢救,则发生生物学死亡.  相似文献   

19.
林昕  宋涛 《农垦医学》2005,27(1):77-78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急性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我院自1999年~2003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近3000例中,出现2例猝死,由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源性猝死较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l小时死亡者为猝死,也有人规定为6小时或24小时.也有把原发性心跳骤停者不进行复苏或复苏后未成活者也归类为猝死.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间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2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