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肱骨髁上骨折并桡神经损伤与骨折类型有密切关系。肱骨髁上骨折并桡神经损伤,虽然少见,但伸直尺偏严重错位型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初诊时应仔细检察以防漏诊,其损伤均为牵拉及挤压,治疗宜首选手法闭合整复,要求整复的手法宜轻,力争一次成功,不宜反复整复。若闭合复位有困难,应及早手术复位并探察桡神经。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手法闭合复位,手术复位,骨折均能按期愈合,桡神经功能亦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加兰Ⅱ,Ⅲ型GAJF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荣军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肱骨髁上骨折加兰Ⅱ,Ⅲ型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后骨折线方向与肘关节水平线向桡侧成锐角时,采用单桡侧克氏针固定,成钝角或平角时采用双侧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38例患儿均获随访,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折不愈合,无骨骺损伤,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32例,良4例,一般2例。结论:对于加兰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后骨折线方向与肘关节水平线向桡侧成锐角时,采用单桡侧克氏针固定,成钝角或平角采用双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患儿骨折愈合良好,提携角丢失减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肱骨与桡神经解剖关系的独特性,肱骨骨折后行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取内固定物时引起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1993-2002年,本院共收治了16例因上述治疗不当引起的桡神经损伤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顺行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肱骨干中段或中上段骨折骨干骨折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顺行自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术中成功闭合复位穿钉12例,1例复位失败作小切口辅助复位,1例术前有桡神经损伤术中作切口探查同时辅助复位,平均手术时间35min,平均透视次数3次,均达到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价优13例,满意1例。肘关节功能评价良好12例,一般2例。受损伤的桡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顺行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肱骨中下段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复杂解剖关系,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多采用臂前外侧入路,此入路手术易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臂后侧入路是由Honry于1966年首先报道,但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并未普及[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在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采用臂后侧入路明显优于肱骨前外侧入路[3]。自2004年起,我们采用俯卧位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18例,并与同期采用臂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6例进行比较分析。1临床资料对2004年1月~2005年7月采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4例进行对比分析。病例入选标准:①均为新鲜骨折,②术前无桡神经…  相似文献   

6.
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了桡神经损伤患者 1 7例 ,结合本组临床资料 ,分析桡神经损伤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 7例 ,男 1 2例 ,女 5例 ,年龄 1 5~5 5岁。手术损伤 1 1例 ,其中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 4例 ,肱骨取钢板 4例 ,肱骨取钢丝 1例 ,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1例 ,孟氏骨折内固定 1例 ;非手术损伤 6例 ,其中肱骨骨折多次手法复位 2例 ,夹板压伤 1例 ,止血带压伤麻痹 1例 ,肱骨骨折端刺伤 1例 ,桡骨头骨折手法复位 1例。采用针灸、理疗、外洗等保守治疗 1 1例 ,神经吻合术 2例 ,神经松解术 4例。随访 6个月…  相似文献   

7.
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8例。合并桡神经损伤8例,臂丛损伤2例,肘关节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2例,肱动脉损伤3例,桡动脉损伤1例,前臂肌腱撕脱伤2例。12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治疗,闭合骨折无臂丛神经血管损伤择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例。结果:优20例,良好5例,尚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开放性同侧肱骨干合并尺桡骨骨折应急诊一期手术,骨折固定应采用坚强牢固内固定,可一期植骨,术后应尽早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比较。评价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肱骨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4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进对照的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桡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6例。结论: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治疗结果。方法: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44例。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共39例。神经挫伤26例,断裂13例。结果:肱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桡神经随访3~24个月,优33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5%。结论:对于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能及时解除神经受压,加手术吻合断裂的神经能促使早日桡神经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闭合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选患儿均为闭合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20例、Ⅲ型28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3~5周,平均3.9周。术前合并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症状者均在伤后3个月内消失。未发生针孔感染、Volkmanns缺血挛缩及尺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33例、良12例、中3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惠忠 《中医正骨》2002,14(12):26-26
外伤性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自 1987年以来 ,作者先后收治肱骨干骨折 34 5例 ,其中 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在先用小夹板固定数日后 ,发生了骨折端分离现象 ,经再次手术复位 ,小夹板 8字张力带固定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12.
由于桡神经与肱骨干的特殊解剖关系,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RNP)是肱骨骨折后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上肢和手的严重功能障碍.2000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参与诊治45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Ⅳ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11岁,平均6.4岁。左侧8例,右侧12例,均为单侧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最短3h,最长为96h,平均6h.20例患儿中,4例伴正中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同时存在正中、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外侧或内外侧交叉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常规随访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外侧3枚克氏针固定3例,外侧2枚加内侧1枚克氏针固定15例,内外侧各一枚克氏针1例,其中2例外侧三针固定患儿末次随访时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手术时间为(46.8±12.4)min;术中透视(11.3±3.6)次。20例患者均获6~28个月(21.1±6.2)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1~2.1个月(1.2±0.3);3例患者术后出现针道的浅表性感染,经伤口换药后伤口顺利愈合;本组病例中无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前1例伴有正中、桡神经、尺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7个月完全恢复。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本组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Ⅳ型多向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可行的,可避免开放手术,本法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自 1996~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17例 ,就其损伤原因、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探讨如下。1 损伤原因分析1.1 手法失当 本组 3例 ,均为肱骨干骨折 ,1例整复后出现桡神经完全损伤症状 ,1周后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探查见桡神经卡于两骨折端间 ,大部分挫断 ,予以断端吻合 ;2例出现症状后非手术治疗 ,其中 1例 6周后症状消失 ,另 1例3个月骨折愈合 ,神经无恢复 ,手术探查见桡神经卡于骨折部位骨痂内 ,切断后改道于肱骨内侧端端吻合。1.2 止血带压迫 本组 4例 ,3例为扎止血带时间过长 ,另 1例为止血带位置低且压力高引起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包钢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出现桡神经损伤9例(3.4%)。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9例桡神经损伤者有7例伸腕伸指完全恢复,2例不完全恢复。结论:肱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均可出现桡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总体疗效满意。前者更安全、简便、组织剥离少,但并发肩痛、肩峰撞击症发生率高;各种钢板对关节端骨折有更好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6.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4~ 1997年 ,作者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47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7例中 ,男 37例 ,女 10例 ;伤后当天就诊 41例 ,2~ 3天就诊 6例 ;左侧 32例 ,右侧 15例 ;年龄 4~ 11岁 ,受伤时平均年龄 6岁 ;伸直型 43例 ,其中伸直尺偏型 34例、桡偏型 9例 ;屈曲型 4例 ,其中屈曲尺偏型 3例、桡偏型 1例 ;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6例 ,桡神经损伤 2例。2 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 ,患者仰卧位于 C型臂 X光机床上 ,在助手配合下 ,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 ,复位成功后 ,助手保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无桡神经损伤患者30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任何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及创口感染,术后2~5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至钢板拆除后1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及Morry-Brya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别评定肩、肘关节功能,30例患者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可有效降低损伤桡神经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2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切开复位组85例:男60例,女2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27例,女1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85.4%)与切开复位组(8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有2例术后发生尺神经损伤症状,发现后立即拔除尺侧克氏针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术后1.5~2.0个月症状消失。闭合复位组3例发生明显肘内翻,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肱骨髁上 Gartland 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虽不多见 ,但伤情严重 ,治疗上历来多较慎重。1995年以前我们主要采取手术切开复位、神经探查、双克氏针交叉固定术 ,以后改用“C”型臂透视下闭合整复 ,经皮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为进一步了解两种疗法的特点及疗效 ,对近年来收治的 4 9例合并神经损伤的 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9例 ,男 38例 ,女 11例。年龄 5~ 12岁。桡神经损伤 18例 ,正中神经损伤 18例 ,正中神经伴桡神经损伤 13例。1.2 治疗情况 手术切开复位 2 3例 ,采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及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桡神经电生理指标、恢复情况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