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呼吸机螺纹管及时发现呼吸机螺纹管非发酵菌污染情况。方法:由医院各临床科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用灭菌生理盐水多次荡洗后,将洗涤液送检,取洗涤液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6±1)℃培养有菌生长者,取菌落作系统细菌鉴定。结果:我院1999年5月至2006年6月共141件呼吸机螺纹管,检出带菌件数为43件,阳性率为30.49%,其中非发酵菌为37株,阳性率为26.24%。结论:呼吸机螺纹管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加强呼吸机螺纹管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院16个病室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物体表面采样培养,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采样.结果:153份物体表面样本,共分离出细菌355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37%,15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药率最高为青霉素G为80.0%,利福平和万古霉素则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100%.结论:物体表面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医护人员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认识度,把好消毒质量关,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黄淑萱  潘练华 《海南医学》2011,22(17):98-99
目的对本院空气细菌中黄杆菌属污染情况进行研究。方法由医院各科室院感监控员按照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空气样本的平板,将空气样本的平板送检,经过35℃~37℃培养,对培养出的细菌用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编码方法进行鉴定,部分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进行黄杆菌属细菌菌株确认。结果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收集各个区域环境空气中的空气标本共141份,其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23份,检出率为16.3%,均为条件致病菌。经过生化鉴别有12株属于黄杆菌属细菌,检出率为52.2%。结论黄杆菌属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由黄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应弓l起医生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加强对医院空气进行定期的细菌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葡萄球菌在医院内感染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所有临床分离菌均按常规方法培养鉴定,药敏试验为WHO推荐的NCCLS标准法(K-B)法进行。结果1248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葡萄球菌128株,约占总菌株数的10.3%,葡萄球菌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以伤口分泌物和痰最为多见,约为39%和37%。结论葡萄球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住院肝炎病人并发败血症181例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沈玲  文剑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26-527
目的了解肝炎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BacT-3D血培养仪进行增菌,用MicroScanautoSCAN4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对11642例住院肝炎病人送检的1048份血标本进行检测,分离出致病菌181株。其中G-菌占51.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多;G+菌占42.0%,以葡萄球菌多见,真菌占6.6%,以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多见。结论重视肝炎合并感染败血症病原体及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云枫 《当代医学》2011,17(35):161-163
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11年临床呼吸科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原菌分布变化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 法 2010~2011年我院细菌室收集的呼吸道痰标本经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出231例致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细菌室定期进行国家或省质量控制评价.结果 分离出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5.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白假丝酵母占11.6%;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占10.8%;鲍氏不动杆菌占9.52%.梅里埃ATB软件统计这5种菌的药物敏感情况.结论 为降低引起临床感染的微生物耐药菌株 不仅要避免使用光谱抗生素,同时也需要医疗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严格控制医院环境消毒灭菌,防止院内病菌流通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病房(ICU)医院内感染菌群分布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应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时我院ICU分离出的菌株218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回顾分析。结果: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3%。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结论: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下呼吸道标本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采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1729例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566株,阳性率为32.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7株(89.6%),革兰阳性球菌59株(10.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83.3%、54.7%,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MRSA)菌株占71.4%。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占有相当的比例,抗生素的运用应依据感染菌药敏结果选择。  相似文献   

9.
伍木能 《吉林医学》2012,33(21):4552-4553
目的:了解和分析小儿患者院内感染的细菌分布常态与对临床常用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第一线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儿科患者送检痰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测定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3例患者的送检标本中,有62例分离出微生物,阳性分离率为74.69%(62/83);在分离出的6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9.03%(49/62),其中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为42.86%,检出率最高,然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和假单胞菌属。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20.97%,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有6株;其次酵母样菌属4株,链球菌属的分离率最低,仅有3株被检出。对10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硫霉素、氨基糖苷类、革兰阳性菌、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和利福平。结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亚胺硫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次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院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及分布,分析116份2005年度血培养阳性结果。血液标本在BACTEC9120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采用Vitek system鉴定。11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细菌1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2株,占61.5%;革兰阴性菌41株,占35%;真菌4株,占3.5%。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链球菌。血液感染中内科疾病占46.2%,儿科占20.5%,外科疾病占14.5%,其它科占18.8%。葡萄球菌感染主要见于新生儿科I、CU及烧伤科,大肠埃希菌主要见于血液内科、慢性病科及外科患者。血培养涂片诊断的准确率为97.8%,标本在孵育12、24、36、48、72、96h的阳性率依次为36.7%、77%、87.3%、93.2%、97%及99.4%。提示我院患者血培养阳性菌主要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链球菌为主,多见于内科疾病。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②方法 对59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并用分离培养法鉴定感染菌,使用E-test法进行耐药谱的检测。③结果 在595例病人中,有1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占49.7%,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4%,多数感染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④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2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主要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17种抗生素的体外耐药谱,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后,经VITEK-AMS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的鉴定,用Kirty—Bauer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创口分泌物感染的标本最多,占43.8%(112株),呼吸道感染占40.2%(103)株,其余尿、胆汁等占16.0%(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最高的是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但对比最早期研究的敏感性已经有所下降。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以创口分泌物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共占84.0%,而且耐药情况严重,应该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公共场所的空气、物体表面以及食品,故这类细菌的临床感染愈来愈多。鉴定哈尔滨地区临床感染非发酵菌种属分布状况,推动临床细菌实验室开展非发酵菌检验工作,密切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有一定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菌种业源:1989年5月~11月在哈尔滨市5家省、市级医院收集临床感染非发酵菌121株。2.培养基:分离鉴定非发酵菌使用的培养基,除血琼脂由有关医院配制,其余所用培养基均由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按规定处方配制。3.鉴定方法:取临床标本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及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2003年~2004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情况及耐药谱.方法血液培养采用BACTE9120全自动培养仪,其他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MicroSan Auto-4系统.结果共送检各种临床标本8022份,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901株,分离率为36.16%,其中来自血液感染195株占6.72%,呼吸道感染1468株占50.60%,泌尿系感染321株占11.07%,其他感染853株占29.4%.分离出真菌833株居首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05株),铜绿假单胞菌(27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2株),克雷伯菌(211株),不动杆菌(196株),金葡菌(159株),肠球菌(130株),肠杆菌(106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79株)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7.80%(76/15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75.86%(176/232),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46.56%(142/305),产ESBLs的克雷伯菌占52.13%(110/211).结论标本分离率逐年提高,MRSA及ESBLs的产生和播散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各种感染部位脓液及分泌物标本病原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接种标本与血平板上获得纯培养后在MicroScan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同时对检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536份脓液及分泌物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细菌350株,分离率65.3%,占前五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结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群分布主要为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中MRSA占有55.6%,MRCNS占51.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中ESBLs36.5%.细菌耐药性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应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延缓和减少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产生,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院1999年1月-12月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的214株非发酵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的942株细菌中214株为非发酵菌,占22.72%,其在痰液、脓液和分泌液标本中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39.40%、21.69%和19.77%。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头孢一代的耐药率为95.79%,对阿莫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70%、66.82%。结论 非发酵菌占临床检出菌株的比例较高,从分布来看,以痰液中所占比较较高,其次为脓液。非发酵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中院内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MIC法对ICU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检测,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分离出细菌403株,G-菌占78.5%,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1.5%)和黏质沙雷菌(19.6%)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ICU院内感染仍以G-菌为主,且对抗菌素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微生物室2003年至2005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尤其对耐甲氧西林菌与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的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MicroDanAuto-4系统。结果:共送检各种临床标本12661份,培养分离出病原菌4391株,分离率为34.68%,其中真菌1184株,大肠埃希菌463株,铜绿假单胞菌37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0株,克雷伯菌418株,不动杆菌302株,金黄色葡萄菌291株,肠球菌187株,肠杆菌157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94株,其他细菌56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5.6%(162/29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73.86%(251/340),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48.2%(223/46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52.87%(221/418)。结论: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长,特别是MRSA与ESBLs产生和播散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 15年来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以分析创面细菌菌株变化及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规律。方法 :3 4 5例烧伤病人 ,分别于入院后 1周内及换药前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 ,接种于血平皿 ,3 5℃培养 2 4h ,纯培养后常规鉴定 ,并用K 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4 5例病人中分离出 2 7种细菌 ,3种真菌 ,共 5 3 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49.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73株 ,占 3 2 .2 % ) ,革兰阴性菌占 48.1% [铜绿假单孢菌 (绿脓杆菌 ) 15 2株 ,占2 8.3 % ]。结论 :1.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金葡菌感染更占优势 ;2 .耐药菌株增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少见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4.真菌感染是梅雨季节难以避免的问题 ;5 .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证实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诱导型β -内酰胺酶 ,水解钝化抗生素活性。为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我们对从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 8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检测 ,并对产诱导酶组和非产酶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82株铜绿假单胞菌取自我院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 ,其中痰 4 4例占53 7% ,尿 2 7例占 32 9% ,咽拭子 6例占 7 3% ,血 1例占 1 2 % ,其它 3例占 3 7%。菌株按常规培养分离鉴定。1.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