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初步调查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术中所受X射线辐射的剂量并探讨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 采用DSA 机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AEP),实时读取记录947名患者在1651例次介入放射操作中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运用秩和检验、关联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数据,比较分析各种不同类型患者、介入操作辐射数据的差异性及相互关系。【结果】 患者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DAP、ESD的均值分别为(13.5 ± 12.1) min、(230 ± 180)帧、(194 ± 192)Gy、cm2,(0.60 ± 0.17)Gy,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同一部位的所有栓塞操作均有较高的ESD(或DAP),相关性分析则只有ESD与DAP 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呈线性正相关(r = 0.978,P < 0.01)。【结论】 患者的辐射剂量因介入放射操作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别,使用总ESD比单独摄影帧数和透视时间预测总DAP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及阈值剂量控制措施在冠心病介入中的防护评价。方法对26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120例,B组140例。A组采用常规模式,B组采用综合干预及阈值剂量控制等剂量控制措施,观察患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及术者的吸收剂量。结果患者所接受的平均吸收剂量A组为288.4mGy/min,B组为169.5mGy/min。结论冠心病介入为一种高辐射的介入项目,实行剂量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吸收剂量,降低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赵军 《海南医学》2011,22(3):33-35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操作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引起国际上放射防护组织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大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了调查报道,探讨其中的规律和防护措施,旨在为防止过度辐射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5种方法。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 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49.7±23.4)s、(88.9±21.3)s、(89.5±40.6)s、(106.0±43.5)s和(87.7±27.6)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19.5±14.9)mSv、(30.0±10.2)mSv、(34.2±17.6)mSv、(38.1±19.9)mSv和(33.1±13.1)mSv。肝穿刺组患者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消融治疗组。有效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合并症的危险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奔  陈春林  刘萍  曾北蓝  张浩 《广东医学》2005,26(4):440-442
目的 测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过程中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从辐射学115的角度评价UAE其对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6 8例子宫肌瘤和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行UAE治疗前分别在眉心(晶体)、甲状腺、胸骨柄(乳腺)、双侧肾上腺腰部投影(肾上腺)、骶尾部的相应皮肤处及阴道后穹窿(卵巢)共7个点放置热释光剂量计,术后即时取出,应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辐射剂量。结果 接受UAE治疗的患者术中受照剂量最高处为骶尾部317 80mGy ,最低处为眉心0 0 93mGy,卵巢平均辐射剂量为15 9 4 2mGy。子宫腺肌病患者受照剂量明显大于子宫肌瘤患者(P <0 0 1)。结论 单次UAE治疗所引起的辐射剂量不会造成患者身体的辐射效应,也不会增加子代遗传的相对危险性,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受检者会受到X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为优化其辐射剂量并减少辐射危害,建立诊断参考水平是一种理想方法。近年来,各国致力于建立本国介入放射诊疗中受检者的诊断参考水平,但用于表征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指标较多,因此不同国家在建立诊断参考水平时所采纳的指标并未统一。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对放射介入诊疗中受检者诊断参考水平的定义、建立方法、应用情况和影响剂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我国放射介入诊疗受检者诊断参考水平的建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与X线胸透在健康体检中各自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180人,分别给予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1070例)与X线胸透检查(1110例),对其阳性检出率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80名健康体检者经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与X线胸透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1.6%。结论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不仅操作简便,图像清晰,能够显著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作为健康体检的首选方法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盂结石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量。方法检测22例采用德国多尼尔Compact Delta II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施行X线定位ESWL治疗肾盂结石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22例经1次ESWL冲击后均有小碎石颗粒排出体外,2周内结石排净者达100%。22例检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为2.835~3.401μSv,平均3.135μSv。结论肾盂结石患者接受一次ESWL所受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选取新生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用FUJI-IP板进行照射,得到100张图像,A组以最低毫安秒(mAs),B组以常规mAs对新生儿进行床边摄片,分别记录、测量2组摄影的X线辐射剂量,对其图像质量、细微结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辐射剂量为(0.029 5±0.030 57)mSv,B组辐射剂量为(0.135 1±0.036 27)mSv,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1),甲级片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细微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现有设备,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改变新生儿床边摄片的投照条件,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口腔常用X线检查片的辐射剂量,评估其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方法:使用热释光辐射剂量探测器芯片和ART-210型头颈部体模测量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头影测量片和锥形束CT片的有效剂量,结合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评价所测片位的辐射剂量水平。结果:各检查片位的有效辐射剂量如下,全口根尖片为72.32μSv,曲面体层片为10~23μSv,头颅正位片为1~5μSv,头颅侧位片为1~3μSv,锥形束CT为249.1μSv。结论:口腔常用X线检查具有相对较低的辐射剂量,锥形束CT的使用要有严格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 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通过Y迷宫训练,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Y迷宫训练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Y迷宫训练成绩的优劣与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多少存在相关性,学习成绩良好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学习成绩低劣组(P<0.05)。结论Y迷宫训练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别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DNA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994bp和695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则丢失了此条区带;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377bp入237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此条区带并不清楚,松丹二号只保留母本墨环西蜂的237bp以下的1条带。结论: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基因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实用方法。方法: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组织块,采用DMEM/F12+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的其他细胞表型。结果: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诱导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并表达Nestin蛋白,认为是神经干细胞。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体外培养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 6-羟基多巴胺 ( 6-OHDA)制作帕金森病 (PD)大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6-OHDA注入大鼠黑质 ,观察损伤组、古拉定治疗组 ( 12mg/kg·d-1,ip)、川芎嗪治疗组 ( 5 0mg/kg·d-1,ip)、丹参治疗组 ( 2 .5mg/kg·d-1,ip) 14d后的PD模型成功率 ,用阿朴吗啡 (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表示PD模型成功。结果 单纯损伤组和 3个治疗组表现明显的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 ,其模型成功率无统计差异 (P >0 .0 5 )。结论 古拉定、川芎嗪、丹参不能影响 6-OHDA对大鼠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最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高脂、高糖)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及实验1、2、3组(高脂、高糖饲料及含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实验结束肝组织标本采用Sudan IV脂肪染色、HE、Masson’s三色染色及硝酸银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单色分割分析法进行脂肪变面积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脂肪肝,模型复制率为100%。脂肪性肝炎为以肝细胞脂肪变、点或灶状坏死、气球样变、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内炎症和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汇管区炎症与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核空泡变性和Mallory小体较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内充满不规则小脂滴,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细胞核结构改变,胆小管增生、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正常肝脏脂肪面积为1.24%~4.01%,轻、中、重度脂肪肝依次为12.04%~24.00%,25.91%~34.94%,35.43%~46.80%。结论 高营养及酒精脂肪肝模型较传统单一方法模型形成快,病变进展较迅速,可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肝脂肪变,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和肝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0.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 86例肺癌、3 0名良性肺病患者和 3 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CA12 5、CA 19-9和CA15-3水平。结果  4项指标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CEA、CA12 5、CA19-9和CA15-3单检 (总 )的阳性率分别为 41.9%、3 7.2 %、48.9%和 3 6% ,联检 (总 )的阳性率为 94.2 %。结论  4项指标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时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