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影响,为实现分级诊疗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关键医改政策颁布时间为节点,构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三级医院诊疗人次的分段回归模型。结果: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月增加的诊疗人次分别为145.795万人和68.652万人;2015年9月在全国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后医院诊疗人次在相同变化率下平均水平降低1 542.461万人;2016年1月在全国层面推行城乡医保整合后医院诊疗人次在相同变化率下平均增加1 354.54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降低165.701万人。结论:我国当前分级诊疗的进展情况不容乐观,分级诊疗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医保政策未能与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形成合力,提示应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实现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状况及卫生服务情况,为优化广西卫生资源配置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7年广西相关的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数据,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2010-2017年,广西卫生机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床位数也逐年上升,卫生人员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注册护士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12%、7.10%、5.22%、9.39%,医护比从1∶0.99增长为1∶1.3,但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均低于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0%、6.23%,其中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总入院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0%、15.41%、-0.09%,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均呈增长趋势,社区卫生中心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长率分别为2.34%、-0.55%。[结论]广西的卫生资源总量不断优化,但人均卫生资源不足;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有待改善;卫生服务利用仍主要集中于医院,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建议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明确政府职责,合理规划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社会急需医学学科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2004-2010年安徽省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基本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安徽省今后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与统计部门公布的2004-2010年人口与卫生人员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0年间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占卫生人员总量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各占卫生人员总量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2004-2010年安徽省基层卫生人员总量和结构状况与全国相比存在差距.同时,随着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的深入,卫生人员结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上海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优化和整合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利用2009-2015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学方法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总体呈正增长,仅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有床位数、每千人床位数及住院的人次数指标呈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5%、-2.5%和-8.3%;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增长率高于医院,而医疗服务利用率则是医院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诊疗政策实施以来,上海市加大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医疗资源配置"倒金字塔"的现状,但并未有效改善居民就医流向,尚未真正实现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分诊的分级诊疗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键指标变化特征,为制定"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8—2018年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诊疗服务量及医疗费用消耗等数据,并与OECD典型国家相关数据比较,系统描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变化情况。结果:2008—2018年间,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医院机构数、诊疗量、费用增幅分别为67.5%、100.8%、210.1%,均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是2013年以后,二级以上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的机构数、诊疗量、费用消耗的增幅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过去10年我国医疗卫生活动总体上向医院聚集,2013年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夯实分级诊疗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2014—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4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诊疗人数以及入院人数均呈增长趋势,床位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在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设施的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均高于乡镇卫生院。结论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但医疗服务的效益没有显著改善,居民就医观念仍缺乏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预测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为改善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现状提供建议。[方法]对广西2005-2017年乡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基尼系数(Gini)对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按农业人口分布和地理面积分布进行评价,建立灰色模型GM (1,1)预测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数量。[结果]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在逐年稳步增长,但乡镇卫生院的医技人员配置比较薄弱。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整体上较为公平,按农业人口的公平性明显优于按地面面积的公平性,灰色模型预测的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在逐年上升。[结论]灰色模型GM (1,1)预测结果可靠,建议从政府政策支持、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帮扶、医学生就业策略转变、乡镇卫生人员自我提升几个方面改善广西乡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以吸引和稳定乡镇卫生人员队伍,提高乡镇卫生人员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扬州市分级诊疗实证研究,为中小城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比较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差异,分析扬州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现状;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医患两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层面深度分析双向转诊现状。结果扬州市卫生资源配置及卫利用状况城乡差异较大,双向转诊的主要问题是向下转诊困难。结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及完善配套措施是顺利开展分级诊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营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有效下沉至基层,带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本文围绕目前东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继续教育、帮扶突出专科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革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系等措施手段,切实落实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下沉,全面提高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卫生政策改革创新对于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为例,收集并构建了全国170个地级城市2014—2018年五年时间内的数据库,采用事件史方法分析了地方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卫生政策改革创新呈现自下而上政策推广和横向竞先模式;卫生部门、医保部门和大型公立医院在我国地方政府分级诊疗政策制定中存在着显著性影响,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中央政府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协调力度;(2)构建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基础的多方主体利益激励共融机制;(3)突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导向的“开源”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及2018年各地级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为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及各地级市合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almquist模型测算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利用CRS-CCR和VRS-BCC模型评估各地级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结果 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Malmquist指数为0.963,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1,技术进步为0.963。横向对比2018年广东省各地市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发现,地域间差异大,多数城市的乡镇卫生院投入足够,但医疗服务量不足。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水平;根据各地市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增加基层的诊疗服务量,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年广西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服务利用流向情况,为优化广西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经济3个维度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运用描述统计法对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布和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项卫生资源按人口、地理和经济计算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0965~0.1494、0.2890~0.3338和0.1228~0.2615之间,总泰尔指数在0.0064~0.0792之间,其中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最小,按地理分布的泰尔指数最大,组内差异对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高于组间差异;各项卫生资源的增长率医院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医师的工作量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患者就医仍趋向流向医院。[结论]广西卫生资源人均量不足,区域性差异大,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相对较差,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下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医联体作为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方式。城市二级医院是城市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城市二级医院面临着生存困境和转型挑战。天津市河北区借助医联体建设,联动城市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盘活区域内医疗资源并取得一些成效。通过介绍天津市河北区医疗集团的系列做法,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医联体建设和城市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为优化和调整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法和秩和比法对湖北省17市(州)机构、床位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医疗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涨幅较大,配置总体合理。根据各地区主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全省可分为三档,其中孝感、随州配置较差;宜昌、恩施和十堰配置相对较好;其余市(州)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趋向合理。结论: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人力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地区各资源要素配置结构严重失衡,基层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新医改前后我国中医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规模变化特点以及在不同地区之间资源配置公平性变化情况,探究新医改政策实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方法:将新医改前后分两个时间阶段,对中医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速度及占比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区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变化情况利用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结果:新医改后,2008—2018年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72%、10.21%、8.53%和8.26%;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占比不足20%,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占比在30%左右;新医改后2018年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集中指数分别是-0.047、-0.010、0.051和0.063。结论:新医改政策实施对中医药发展成效显著;新医改后,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占全国的比例仍然较低;区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但区域内差异较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依然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上海市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认可情况,分析分级诊疗实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概率抽样结合偶遇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对上海市2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48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分级诊疗了解度偏低,明确愿意在基层首诊的患者仅有32.31%,“小病大医”情节严重;患者对分级诊疗实施情况满意度较差(12.99%),突出体现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结论要进一步加大分级诊疗宣传力度,尤其是卫生工作者的宣传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增强居民基层就医信心;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院落实分级诊疗积极性;改革医保报销制度,充分发挥医保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内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后,联勤分部水平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采用描述统计法分析卫生人力总体情况,运用Gini—Style模型系统分析卫生人力配置公平性。结果:军区联勤分部水平上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对公平,但从卫生人力资源的结构来看,药剂及医疗类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相对较差,护理类人力资源配置更公平、更合理。结论:近几年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和实施联勤保障体制,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和配置失衡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2007-2014年广西卫生总费用的机构流向情况,为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机构法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4年广西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绝大多数卫生资源流向医院等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费用所占比例较小,公共卫生费用所占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以机构法测算结果显示,卫生投入流向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善,但未得到扭转,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层面的深入研究;引入卫生总费用功能法,更具体地回答如何筹集充足的资金,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如何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