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炎净胶囊对药物流产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常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加服妇炎净胶囊直到孕囊排出后继续服用7~8天;对照组单纯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直到孕囊排出后常规服用子宫收缩止血药物7~8天。结果两组在孕囊排出时间上无明显差异;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以及清宫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炎净胶囊可以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降低清宫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药物流产后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做药物流产的妇女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2例,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孕囊排出后立即加服米非司酮+益母草颗粒。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完全流产率高(P<0.05),出血时间短(P<0.05)。结论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立即加服米非司酮和益母草颗粒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赵玲  孙辉 《贵州医药》1998,22(5):338-340
总结400例有B超孕囊和排出孕囊径线测定的药物流产资料,发现排出孕囊明显大于B超孕囊,两者呈正相关,有极显著性差异。孕囊径线大小影响着流产时间,决定完全流产率和清宫率。孕囊越大,清宫率越高,孕囊径线≥20mm组清宫率明显高于≥10mm组,<10mm组无一例清宫。提示:孕囊是胚胎发育的形态学指标,宜用于药物流产对象的筛选。B超孕囊检测,既可除外宫外孕,又可对药物流产过程和流产效果进行预测。药物流产前,B超孕囊径线宜<10mm;对≥20mm的病列,应劝其采用负压吸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不同孕囊大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110例经腹部超声检测不同大小孕囊的孕妇.根据孕囊平均直径(D)分为三组:A组(0.5 cm≤D<1.0 cm)、B组(1.0 cm≤D<1.5 cm)和C组(1.5 cm≤D<2.5 cm).各组均按医嘱分次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分析各组服药后流产情况.结果 A、B、C三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68.4%、90.0%和65.6%,各组间完全流产率比较,B组与A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大小的孕囊,其药物流产的效果不一样.超声测量平均直径为1.0~1.5 cm的孕囊行药物流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阴道流血时间及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药物流产术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2例)于孕囊排出后立即口服米非司酮75mg,对照组(238例)于孕囊排出后不加服米非司酮。结果对照组完全流产率88.24%,实验组完全流产率96.98%,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完全流产者中阴道流血时间(17.29±5.43)d,实验组阴道流血时间为(12.62±4.84)d。实验组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流产后加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后阴道流血时间。  相似文献   

6.
朱英 《海峡药学》2013,25(9):127-129
目的比较米福和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妊娠早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米福,对照组给予复方米非司酮,两组均于第三天加服米索前列醇。观察分析两组流产率、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并比较分析两组完全流产率与有无药物流产史的关系。结果①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4%,孕囊排出时间6h以内者73%,阴道流血<7d者94%;对照组分别为82%、84%及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中既往有药物流产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VS 25%,P>0.05)。结论米福中的米非司酮为最低有效剂量,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疗效优于复方米非司酮,有药物流产史患者仍可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的相关性。方法566例自愿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孕囊排除与子宫位置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前倾位,后倾位完全流产率与正常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倾位与后倾位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屈、后屈位完全流产率均低于正常位,不完全流产率高于正常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流产除了严格掌握适应证外,还要根据子宫位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妊娠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而观察组使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完全流产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15%);失败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为(3.5±1.3)h,流产出血时间为(11.4±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1.5)h及(16.5±1.7)h(P<0.05或P<0.01)。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方便,并可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周余旺  徐小敏 《海峡药学》2013,25(5):217-217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不同孕囊大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我院门诊超声检测不同大小孕囊的孕妇,根据孕囊平均直径分为A组(0.5cm≤D<1.0cm)、B组(1.0cm≤D<1.5cm)和C组(1.5cm≤D≤3.0cm)。各组均按医嘱分次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分析各组服药后流产情况。结果各组间比较,B组药物流产效果较A组和C组好,B组与A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孕囊,其药物流产的效果不一样。超声测量平均直径为1.0~1.5cm的孕囊行药物流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疗效.方法 2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140例,进行常规药物流产;复方米非司酮组140例,减少了米非司酮的用量增加小剂量双炔失碳酯.结果 与米非司酮组相比,复方米非司酮组孕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复方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高于米非司酮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炔失碳酯结合米非司酮,能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和孕囊排出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外孕Ⅱ号方联合针灸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孕妇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宫外孕Ⅱ号方配针灸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阴道出血量,孕囊排出率,完全流产率。结果 观察患者清宫率为6%(3/50),失败率为4%(2/50);对照组患者清宫率为14%(7/50),失败率为10%(5/50);观察组孕囊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100 m1的占72%,>200 ml的占4%,对照组出血≤100 ml的占20%,>200 ml的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0%,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应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配针灸能减少阴道出血量,提高孕囊排出率,降低不全流产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化丸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用药物流产指征的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在孕囊排出后加服生化丸3次/d,1粒/次,连续服用7 d;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流产后第14 d B超检查,两组清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物流产加服生化丸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联合新生化颗粒终止早孕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用同样方法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后复查超声,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清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新生化颗粒后无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效果满意,安全、服用方便,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药物流产后加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预防蜕膜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于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药物流产的1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A组、B组、C组各300例.A组妇女药流后第1 d早晚各加服米非司酮25 mg,共50 mg;B组妇女药流后第1~3 d早晚各加服米非司酮25 mg,共150 mg;C组妇女于药流后第1~5 d早晚各加服米非司酮25 mg,共250 mg,对照组妇女药流后不加服米非司酮.观察4组妇女药流后组织蜕膜残留情况.结果 A、B、C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组妇女组织蜕膜残留情况明显更好(P<0.05);且B组妇女组织蜕膜残留情况优于A、C两组(P<0.05).结论 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对妇女成功实施药物流产后,连续3 d加服米非司酮(50 mg/d)能有效预防蜕膜残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给药方式分为三组,即A、B、C组,每组40例,均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A组给予口服,B组给予舌下含服,C组给予阴道放置,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流产成功率:A组75.00%、B组85.00%、C组92.5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A组52.50%、B组35.00%、C组25.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完全流产患者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放置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优于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群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41-142
目的观察新生化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药物流产后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于孕囊排出后口服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于孕囊排出后口服益母草颗粒,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两组均于药流后两周行盆腔B超检查。结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者研究组6例(6.67%)、对照组21例(2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出血时间>14d者研究组6例(6.7%),对照组20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象最终行清宫者研究组3例(2.7%),对照组28例(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使用新生化颗粒可明显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17.
蔡丽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4):251-253
目的:探究影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人工计划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自愿实施药物流产的600名7周内早孕孕妇,将药物流产成功的487例设为对照组,将药物流产失败的113例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等)、年龄、停经时间、孕囊大小、胚芽、孕次、分娩史、流产史、剖宫史、子宫位置和合并慢性盆腔炎症,探究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孕妇身高、体质量、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停经时间、孕囊大小、胚芽、子宫位置、合并慢性盆腔炎和流产史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药物流产失败危险程度依次为有胚芽、孕囊>2.3 cm、合并慢性盆腔炎、子宫位置平位、子宫位置后位、停经时间>40 d。而年龄、孕次、分娩史和剖宫史不是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人工计划流产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人工计划流产效果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流产前要做好检查,选择合适的流产方法,避免药物流产失败和降低药物流产对孕妇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李海霞  郑丽萍 《海峡药学》2012,(10):168-170
目的分析比较复方米非司酮与单方米非司酮在终止早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期于我院采用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女性8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之前于我院使用单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女性资料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及流产后转经时间情况。结果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完全流产达93.8%(75/80),流产失败率仅1.3%(1/8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4.0%(P>0.05)。且观察组完全流产者孕囊排出平均需164.5±41.2min,流产后出血时间11.0±3.0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而药物流产后出血量42.8±1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早孕能增加完全流产率,缩短孕囊排出时间,降低流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刘恒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74-175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在药物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49 d以内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第一天早晨开始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共5次,首次50 mg,第3天晨空腹口服第5次米非司酮后1 h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B组方法同A组,第3天服米索前列醇后2 h服益宫颗粒,3次/d,10 g/次,连服10 d10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及完全流产率。结果 A组完全流产34例,不全流产5例,失败1例,完全流产率85%;孕囊排出时间平均2.4 h;阴道出血持续平均10 d;排囊出血量15例+,20例++,5例+++。B组完全流产39例,不全流产1例,失败0例,完全流产率97.5%;孕囊排出时间平均1.8 h,阴道出血持续平均5 d;排囊出血量30例+,8例++,2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加用益宫颗粒后孕囊排出时间短,出血时间短,完全流产率高,在合适的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可接受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后清宫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70例应用药物流产的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将患者分为:子宫前屈(50例)、前倾子宫(55例)、中位子宫(55例)、后倾子宫(54例)及子宫后屈(56例)五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药物流产效果,分析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清宫率的关系。结果服用流产药物后,子宫前屈、前倾子宫、中位子宫、后倾子宫及子宫后屈各组当日完全流产率为4.00%、16.36%、32.72%、18.19%及12.50%,以中位子宫组最高,子宫前屈及子宫后屈最低(P<0.05);1周后完全流产率为12.20%、30.95%、56.41%、33.33%及18.18%,仍以中位子宫组最高,子宫前屈及子宫后屈最低(P<0.05)。结论药物流产清宫率与子宫位置存在显著的关系,以中位子宫药物流产清宫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