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在诊断小肝细胞癌(sHCC)增强模式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HCC患者39例(43处病灶)CEUS和CECT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39例CEUS和CECT一致性出现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诊断结果分别为56%,63%、42%,Kappa值分别为0.44、0.43、0.40,一致性程度为中等水平。结论 CEUS和CECT出现一致性特征诊断sHCC时,可能会降低sHCC的诊断敏感性,两者的互补应用以及结合血清学、病理学方法有助于提高s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肝细胞肝癌(U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ECT和CEUS检查,分析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结果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相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的CECT和CEUS检查增强模式相一致.二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及增强CT技术,对38例可疑肝细胞癌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 38例中,采用超声造影测得病灶直径为(5.1±1.9)cm,增强CT测得病灶直径为(5.0±1.8)cm,病理标本测得病灶直径为(4.9±1.9)cm,将超声、CT方法测得肿瘤大小分别与病理标本测得结果进行比较,病灶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6、0.2 4,P>0.0 5)。超声造影与增强C T扫描两种方法 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 7.4%(3 7/3 8)、7 8.9%(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且安全无放射性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55例肝癌患者62个癌灶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13个,超声引导局部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PMCT)27个,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22个.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造影各时相表现,以增强CT、增强MRI及超声造影各期均无增强作为肿瘤完全灭活的指标,动脉期治疗区内和/或周边有不规则增强,提示肿瘤残存.结果 62个癌灶治疗后增强MRI显示肿瘤残存活性灶20个,超声造影显示19个,增强CT显示20个.增强MRI及超声造影同时显示复发病灶1个,增强CT未显示,常规彩超仅检出肿瘤残存活性灶8个.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癌局部介入治疗后疗效判断的正确性、敏感性高于常规彩超(P<0.01).结论 CEUS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及残存病灶的形态及微循环特点,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32-13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的80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造影应用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之中。不同分化程度癌超声造影时间分析、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诊断率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评分比较。结果 (1)高分化癌与中-低分化癌在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2)本研究中,运用增强CT检查的患者,诊断正确的有65例,诊断准确率为81.25%(65/80);运用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诊断正确的有74例,诊断准确率为92.50%(74/80)。增强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P<0.05);(3)本组80例患者造影后超声评分状况显著优于超声造影前(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小肠造影(CTE)和常规对比增强CT(CECT)对疑似克罗恩病(C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胃肠内科收治的疑似CD患者50例,均接受CTE和CECT检查。比较CTE和CECT对CD诊断、病变肠段的定位以及显示肠壁和壁外影像学特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CTE对CD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ECT(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病变肠段的定位,CTE对小肠CD定位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ECT(P<0.05),而对于回结肠和结肠CD的定位,CTE和CECT水平相似(P>0.05)。检测肠壁影像特征时,CTE对肠壁增厚、肠壁高增强、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管狭窄的诊断比CECT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CTE在检测瘘管方面比CEC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但两种方式在检测其他壁外影像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E检查在CD诊断、小肠病变定位以及检测CD相关的肠壁特征和瘘管方面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7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EUS与常规超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7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中共26个病灶,经CEUS检出23个病灶,与手术或增强CT比较,检查的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66.67%;经常规超声检出17个病灶,与手术或增强CT比较,检查的敏感度为65.22%,特异度为33.33%。两种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并且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费用较低、可重复性好,对于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CT/MRI检查,将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最终检查结果、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检查结果、准确性、分析消融术后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检查结果中阳性率为3.33%(2例),阴性率为96.67%(58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增强CT检查均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较高;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可疑残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组内可疑残留、肿瘤大小治疗1个月、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检查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术后立即行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67个病灶延迟相、门脉相、动脉相无增强;13个病灶表现为延迟相、门脉相表现为低增强和无增强,早期动脉相病灶内部不规则高增强,这与消融治疗前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基本相同;4个病灶表现为延迟相、门脉相高增强或等增强,早期动脉相病灶,外周部分环状增强。对比增强CT/MRI检查表现与超声造影表现基本相同。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疗效评价中,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检查效果基本相同,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后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肝癌灭活、残留或复发情况,为评估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并可成为治疗早期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并经胸部CT和(或)X线诊断为肺占位病变的病患76例,行CEUS检查,记录CEUS参数,穿刺活检操作。结果造影组诊断正确率与对照组诊断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后并发症比较,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仅有个别无症状气胸及少量咯血症状,无特殊治疗而自行好转,造影组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TE早于恶性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及NE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肺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指导穿刺活检取材方面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丁建民  经翔  张翔  张勤  张倩华 《天津医药》2011,39(7):628-630,674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CEUS评价RFA疗效的可靠性。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进行RFA治疗。RFA后1周行CEUS、CECT及病理学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只瘤兔30个肿瘤RFA后22个残留,8个完全消融。CEUS测得消融灶的平均最大径、垂直径和面积分别为(1.37±0.34)cm、(1.02±0.37)cm和(1.52±0.90)cm2,CECT的测值为(1.32±0.37)cm、(0.95±0.37)cm和(1.38±0.88)cm2,病理标本测值为(1.27±0.35)cm、(0.94±0.34)cm和(1.31±0.77)cm2,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与CECT诊断残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75.0%、86.7%和86.4%、87.5%、86.7%。结论:CEUS对微血管具有高度敏感性,能较准确地判断RFA后毁损区的范围,识别残存肿瘤,为肝癌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US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其中41例为超声介导下RFA,44例为CT介导下RFA,47例为超声联合CT介导下RFA,比较三组肿瘤病灶的灭活及复发情况。结果超声介导组有10例存在残存,CT介导组有11例残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介导组有4例存在病灶残留,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发现新发肿瘤病灶的患者中,超声介导组有7例,CT介导组有6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介导组仅1例复发,复发率较另外两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RFA治疗中与CECT一样,能较灵敏地检测出肿瘤病灶;但与CECT联合应用后能弥补CT介导的缺点,提高肝内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减少病灶残留和新发的概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的急性脑梗死确诊率,并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结果 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4.55%(104/110),明显高于CT检查的63.64%(70/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4.92±0.13)mm明显大于CT检查的(3.18±0.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清晰的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具有病理结果的肾脏囊性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8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计算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并绘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ROC曲线图.结果 33例囊性肾肿瘤的病理结果显示,18例为恶性肿瘤,15例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0.9%(30/33),阳性预测值为94.1%(16/17),阴性预测值为93.8%(15/16),约登指数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为75%(6/8),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77.8%(14/18),阳性预测值为75%(6/8),阴性预测值为80%(8/10),约登指数为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CEU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增强CT,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肿块的微血管循环,在囊性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CT扫描共发现56个病灶,肿瘤直径0.5~11.5cm,其中平扫发现29个病灶,占51.79%,增强扫描:动脉期发现54个,占96.43%,门静脉期发现病灶45个,占80.36%,延迟期发现病灶46个,占82.14%。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根据肝癌的血供特点在各期的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acoystic contras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经CEUS、CDUS检查的乳腺结节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46例乳腺结节有86例良性病变,CEUS诊断正确76例,CDUS诊断正确68例(χ2=0.07,P>0.05),CEUS+CDUS诊断正确91例。有60例恶性病变,CEUS诊断正确56例,CEUS正确36例(χ2=3.87,P<0.05),CEUS+CDUS诊断正确60例。结论在乳腺结节良性病变诊断中,CEUS与CDU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对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超声造影有明显优势,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RI与CT检查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RI与CT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病灶75个)小肝癌患者进行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小肝癌的诊断情况。结果 CT病灶平扫检出率为66.7%;MRI病灶T1WI、T2WI检出率为70.7%、82.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病灶检出率为90.7%、73.3%、76.0%,MRI病灶检出率为93.3%、68.0%、8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与CT均是诊断小肝癌的可靠方法,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探讨分析CT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6月-2013年12月的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管瘤组)及24例经临床证实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比较两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征。结果:血管瘤组发病年龄(45.2±5.6)岁,肝癌组(46.8±6.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组女性76.92%(20/26),肝癌组男性75%(18/24),两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后,两组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后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各自有典型的特征,鉴别诊断两者的主要方法是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钡餐造影及CT在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内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6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36例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并随机将患者分成钡餐组和CT组,通过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36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20例(55.6%),定性诊断正确34例(94.4%);而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31例,正确率达到了86.1%,定性诊断正确22例(61.1%)。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在定位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诊断方面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结合钡餐造影诊断的准确率为97.2%。结论钡餐造影能够准确对病灶进行定位,定位准确率较高,而CT扫描检查可以对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性,定性率较高。二者在临床上相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