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快速检测试剂条(rapiddiagnostictest,RDT)、镜检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3种检测方法进行疟原虫检测,比较3种方法在疟疾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为科学分析检测结果和探究RDT能否在基层替代疟原虫镜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2年1月~2013年3月确诊以及疑似病例抗凝血148份,血片148张,采用RDT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PCR的结果对比分析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48份血样采用RDT、镜检和PCR3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3.24%、36.49%、37.84%,经配对x2检验RDT阳性率高于镜检和PCR;镜检和PCR均检出2例卵形疟,而RDT结果为阴性;以镜检为标准,对间日疟和恶性疟进行分析得出,RDT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87%,阳性预测值81%,阴性预测值100%;以PCR为标准,对间日疟和恶性疟进行分析得出,RDT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89%,阳性预测值84%,阴性预测值100%。3种方法均检出间日疟16例,而对恶性疟分别为RDT检出48例,镜检检出36例,PCR检出38例。结论RDT对间日疟和恶性疟敏感性较高,可以覆盖全部阳性病例,在今后疟疾低流行时期RDT有望取代基层镜检对疟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淮安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7—2011年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淮安市2007—2011年共发生309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15例,恶性疟93例,卵形疟1例,年发病率为0.67/10万。2007—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按年份所占比例依次为19.01%、27.59%、30.91%、70.9%和93.33%,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血检发热病人263 925人,本地血检阳性率0.01%;外来人口阳性率0.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3,P<0.01)。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流动人口是淮安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2006-2009年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近年来的疟疾流行现状,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总结2006-2009年深圳市"三热"病人血检、输入性疟疾主动监测和媒介监测的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地区、虫种、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和和蚊媒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09年全市的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24%,2008年因输入性恶性疟的增加使血检阳性率出现明显上升,病例出现最多的地区为罗湖、龙岗和宝安区;恶性疟占总病例数的18.91%,间日疟主要集中于工人群体,高发于6月,恶性疟主要为涉外工作的干部职员;高发月份为2月和10月;主动监测点检出的输入性病例均为恶性疟;媒介监测未发现按蚊种群.结论 深圳市的疟疾疫情和媒介传播环节控制良好,但输人性恶性疟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凭祥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为邻,属于老、少、边、山、穷山区。是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1953年,居民血检疟原虫率为17.30%(253/1486),其中恶性疟占41.50%,间日疟占44.66%,三日疟占13...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3-2013年杭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以血片镜检找到疟原虫为实验室确诊依据,收集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结合年报表和网络报告等资料,对病例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感染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在人群、时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杭州市2003-2013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7例,其中,恶性疟108例,占73.47%,间日疟39例,占26.53%;患者平均年龄为(37.6±11.5)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81.63%(120/147);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占91.84%(135/147),且男性恶性疟的感染率(95.40%)显著高于间日疟(82.10%)(χ2=5.120,P=0.024);发病人群主要为劳务输出人员,占42.18%(62/147),恶性疟和间日疟在职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8,P=0.006);感染地为非洲的占76.87%(113/147),东南亚的占23.13%(34/14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份和8~10月份出现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41.50%(61/147),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在发病时间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24,P=0.738);间日疟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明显高于恶性疟(t=2.23,P=0.03),外地转入杭州诊治恶性疟的患者数明显高于间日疟(χ2=4.69,P=0.03);省级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为94.0%,县级及以下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仅为26.7%。结论杭州市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来自非洲的境外劳务输出人员为主,基层人员恶性疟镜检能力薄弱,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境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主动监测及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疟疾诊治能力,这是实现杭州市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75-378
目的掌握泉州市2002-2013年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目标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对泉州市12年来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年来共发现输入性疟疾64例,其中恶性疟23例、间日疟35例、未分型6例;20~49岁占76.56%;男女性别比为6.11∶1;构成比较高的职业依次为农民37.50%、民工21.88%、商业服务10.93%。2002-2008年与2010-2013年两个时间段病例分别以间日疟、恶性疟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34,P0.01);国内和亚洲输入病例以间日疟为主,非洲以恶性疟为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36,P0.01)。结论泉州市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每年都有输入性病例。今后应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疫情情况。[方法]对2002~2004年靖江市疟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疟疾本地感染25例,流动人口感染10例,其中间日疟34例,恶性疟1例;“三热”病人血检7472人,血检疟原虫阳性6人。IFA检测1200人,阳性33人。[结论]本地和流动人口每年均有疟疾发生,防治疟疾工作应本地和流动人口并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现阶段武鸣县疟疾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后期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8年武鸣县疟疾血检、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合计血检当地发热病人45 194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3 096例,阳性率分别为0.007%、0.743%,检出疟疾病例2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例(均在2003年检出的(间日疟))、输入性病例23例(间日疟17例,恶性疟6例)。[结论]近8年武鸣县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很少,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低疟区疟疾发病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疟疾发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5~2009年发现疟疾病人38例,均为输入性病人,其中外来人员11例,本地居民到有疟疾疫情地区打工感染27例;间日疟35例,恶性疟3例;2005年12例,2006年17例,2007年7例,2008年2例。5年合计,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8337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在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村屯(街道)周围人群中,血检疟原虫11784人均阴性,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检测12186人阳性2人。[结论]玉林市2005~2009年发生的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三种品牌快速诊断试剂盒(rapid diagnostic tests, RDTs)对疟原虫检测效果的差异,为RDTs产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伊仕、蓝十字、BinaxNOW三种品牌的RDTs产品对170例疟疾确诊病例和30例阴性血样进行检测,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等指标,同时比较三种产品对不同种类疟原虫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以省级镜检和核酸复核确认结果为金标准,伊仕与蓝十字品牌的RDTs产品检测疟原虫的灵敏度分别为93.02%、92.25%,均高于BinaxNOW的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仕、蓝十字和BinaxNOW三种RDTs检测疟原虫的特异度分别为76.67%、76.67%、82.14%,总符合率分别为89.94%、89.31%、83.84%,三种RDTs的特异度、总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RDTs对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检测结果与省级复核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inaxNOW对其他类型疟疾的检测明显差于省级复核检测。任意两种RDTs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龙岩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2010-2014年“三热病人”血检情况,对2004-2014年疟疾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历年媒介监测资料.结果 2010-2014年共血检“三热病人”10 286人,年均血检率0.86‰,阳性病例8例,总阳性率0.78‰.2004-2014年检出病例34例,均为输入性;间日疟占50%,恶性疟占20.6%,间日疟恶性疟混合占23.5%,未分型占5.9%.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 龙岩市输人性疟疾依然存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及时网络报告、个案调查和血片复检,是及时发现、治疗和管理病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类型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我国疟疾控制和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疟疾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我国2005-2008年报告的不同类型疟疾病例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疟疾病例和不同单位报告病例的诊断方式、病例的发病-诊断时间等情况。结果 2005-2008年我国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为71.77%,未分型疟疾仍占有一定比例;恶性疟和间日疟均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实验室诊断构成比分别为91.44%和71.14%,28.22%的间日疟为临床诊断病例;22.45%未分型疟疾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在各类型病例报告单位中,恶性疟、间日疟来自乡镇医院报告的病例分别占37.54%和71.79%,其中恶性疟报告病例33.41%来自于综合医院;恶性疟、间日疟和未分型疟疾的发病-诊断时间分别为72、96和72h。结论尽管我国疟疾病例诊断方式以实验室诊断为主,但存在诊断条件缺乏、诊断能力不足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疟疾实验室诊断能力,实现我国疟疾消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姜从兵  唐月娥 《中国校医》2014,(10):736-737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4—2013年疟疾疫情特征,为睢宁县防治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睢宁县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病例特征,分析疟疾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结果 2004—2013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98例,均为散在病例,年发病率2.33/10万。间日疟292例,恶性疟6例。2011年无疟疾病例报告,且2011年之后病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间日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χ2=18.47,P〈0.05),而恶性疟无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报告的病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4个月,中老年农民发病最多。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5,P〈0.01)。结论睢宁县间日疟病例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增加。应加强周围人群主动病例侦查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境外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病例输入情况及其口岸疟疾媒介种类情况。方法对入境发热病人采取快速诊断卡和血片镜检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疟疾输入病例;采取室内外半通宵人工诱捕方法观察疟疾媒介种类。结果 2006—2010年在口岸共发现疟疾输入病例111例,其中间日疟66例,恶性疟44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共捕获9种按蚊658只,其中中华按蚊311只,占47.26%,微小按蚊13只,占1.98%。结论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频繁,疟疾输入病例较多,当地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疑似病例及其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监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盐城市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全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以建湖县报告病例最多(23例,占44.23%),以男性为主(47例,占90.38%),平均年龄为43.0岁,职业以出国劳务工人为主(49例,占94.23%),病例感染主要来自非洲。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d,当天就诊占48.08%;县级医疗机构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6.15%;病人就诊当天血检占90.91%。血检确诊疟疾后,虫种鉴定超过3d的8例(占15.38%,恶性疟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4例)。规范化治疗率达100.00%。结论需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提高境外务工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疟防知识和业务技能,推进持续消除疟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一九七二年以后已无恶性疟病例报告,但近年发现出入缅甸、老挝等东南亚恶性疟高疟区回国人员输入恶性疟病例,报告如下: 一、发病调查: 1990年11月至1991年3月,经本站对住院疟疾病人和回国者共20人的疟史访问并血检,查获疟原虫阳性10例,阳性率为50%,其中恶性疟原虫7例,间日疟原虫2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者1例。在疟史访问中了解到:我市1990年5月起有途经中缅、中老越境的有4批80余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