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半定量试纸条法检测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方法学性能.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2288份随机尿标本,分别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半定量试纸条法检测ACR,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半定量试纸条法检测方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方法之间成正相关(r =0.577,P<0.01).半定量试纸条检测法的灵敏度为90.7%,特异性为66.7%.假阳性率为37.0%,假阴性率为8.3%.结论 半定量试纸条法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可结合定量方法作为一种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迈瑞公司UA-5800和日本爱科来公司AE-4020尿液分析仪试纸条检测尿蛋白的一致性并验证其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随机收集2016年10月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及住院尿液标本共721例,同时采用UA-5800和AE-4020尿液分析仪行尿蛋白定性检测,其后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白蛋白含量和肌酐水平,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以ACR≥30 mg/g Cr作为尿蛋白阳性的诊断标准,以尿试纸条阴性组ACR<30 mg/g Cr的阴性率作为特异性,以尿试纸条结果微量、1+、2+和3+组ACR≥30 mg/g Cr的阳性率作为灵敏度.结果 UA-5800和AE-4020的尿蛋白定性结果具有一致性(κ=0.65),两者检测尿蛋白的特异性分别为85.19%和83.41%.UA-5800和AE-4020检出蛋白尿的灵敏度在尿蛋白微量组、1+组、2+组和3+组分别为35.53%和34.27%、86.79%和73.69%、100%和100%、100%和92.31%.结论 国产UA-5800和日本AE-4020尿分析仪尿蛋白干化学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良好的诊断蛋白尿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蛋白尿筛查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强调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沉渣仪常规检测红细胞时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收集患者新鲜晨尿800例,分别使用显微镜检查、干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红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 干化学分析仪法红细胞阳性率31.3%,尿沉渣仪法红细胞阳性率27.0%,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为21.0%,结论 干化学法和沉渣分析仪法在检测尿液红细胞时均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分别为10.6%和9.0%和假阴性分别为2.7%和2.5%,因此,当红细胞结果出现异常,就必须对异常标本依据显微镜检查的标准化程序进行显微镜检查以确诊,力争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结果,避免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半定量试纸条法对尿白蛋白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152例,留取晨尿标本,均同时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ACR,尿干化学分析仪半定量检测尿蛋白(PRO)、尿白蛋白(ALB)、尿肌酐(CRE)、尿蛋白/肌酐比值(PCR)以及ACR.分析半定量PRO、ALB、CRE、PCR、ACR与定量A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半定量试纸条法对尿白蛋白尿的诊断效能.结果 半定量PRO、ALB、PCR、ACR与定量ACR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9、0.646、0.613和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半定量ACR与定量ACR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半定量PRO、ALB、PCR、A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865、0.790、0.8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半定量ACR诊断尿白蛋白尿的效能最好.结论 ACR半定量试纸条法对尿白蛋白尿的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实验室的一项有用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结果与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用尿液分析仪和透射比浊法对269例尿液标本同时检测.结果在主要需要检测尿mAlb的标本中,尿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结果,由于敏感度的不同阳性率很低,在尿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结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结论尿mAlb的检测与尿常规中尿蛋白测定很低,具有准确高,灵敏度好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结果与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用尿液分析仪和透射比浊法对2 6 9例尿液标本同时检测.结果 在主要需要检测尿mAlb的标本中,尿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结果,由于敏感度的不同阳性率很低,在尿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结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结论尿mAlb的检测与尿常规中尿蛋白测定很低,具有准确高,灵敏度好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浓缩和稀释对随机尿蛋白和肌酐比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人213例,按照随机尿肌酐(Ucr)浓度分为5组,A组:35例,Ucr≤2000mmol/L;B组:33例,2000mmol/L〈Ucr≤3000mmol/L;C组:46例,3000mmol/L〈Ucr≤7000mmol/L;D组:58例,7000mmol/L〈Ucr≤15000mmol/L;E组:41例,Ucr〉15000mmol/L。所有病例均测定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UTP)水平,对各组UACR和24hUTP进行相关分析和Kappa检验。结果 B、C、D组患者随机尿UACR与24hUTP呈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较强,r值分别为0.836、0.886、0.868,Kappa值分别为0.762、0.758、0.753;而A、E组两者呈较低相关且一致性较差。B、C、D组总的r和Kappa值分别为0.887和0.757,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中度一致性。结论慢性肾病患者在随机尿2000mmol/L〈Ucr≤15000mmol/L时,UACR可作为24hUTP定量检测的初筛实验;而在Ucr≤2000mmol/L和〉15000mmol/L时,随机尿UACR结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建立体检人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820例留取的随机中段尿,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组别结果的分布特征.结果 依性别分组,UACR值男性组明显低于女性组(P<0.01),依年龄分为以下组别:2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组,与20~39岁组相比较,UACR值在40~59岁组和≥60岁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各指标与年龄相关性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7,P<0.01).本研究人群UACR参考区间为0~24.25mg/g.结论 本研究UACR参考区间与现行的UACR参考区间有差异,各实验室应依据当地人群特征,建立所在医院乃至所在地区实验室UACR参考区间以利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这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这两种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间400例门诊患者的尿标本,按照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法)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尿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400例尿液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检测阳性结果123例,其中镜检红细胞为阳性结果的有108例,镜检红细胞为阴性结果的有15例,假阳性率为12.2%,尿液分析仪检测阴性结果277例,镜检红细胞为阴性结果的有269例,镜检红细胞为阳性结果的有8例,假阴性率为2.9%,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尿液红细胞(尿潜血)检查最好用尿干化学法检测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尿常规蛋白定性测定与免疫比浊法白蛋白、球蛋白定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尿蛋白检测的方法学选择和结果解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48例,留取8 h晨尿标本,利用尿常规分析仪进行尿蛋白干化学定性检测(PRO),依据PRO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1+、2+、3+五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样本中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免疫球蛋白G(uIgG)、尿α1微球蛋白(uα1M)。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组间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后,①除1+与2+外(P=0.13),umAlb随着PRO定性结果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2+与3+外(P=1.00),uIgG随着PRO定性结果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弱阳性与1+,2+与3+外(P=1.00),uα1M在其余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干化学定性检测与免疫比浊法测定umAlb、uIgG、uα1M定量结果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但二种方法结果无法直接对应,对二者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结果解释时需综合分析,不可忽视球蛋白定量对尿蛋白定性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compare serologic methods and detection of urinary antigen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Paired sera from 84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were tested for 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group (LP SG) 1–7 and Legionella micdadei by use of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st (II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LP SG 1–7 and complement-fixation (CF) test for LP SG 1.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ELISA urinary antigen detection for LP SG 1.ResultsSeven patients met the CDC criteria for acute Legionella infection, while in the rest of them we failed to detect urinary Legionella antigen. Thirty-three patients had non-diagnostic IIF antibody titers. Serum ELISA (IgG and/or IgM) was positive in 40 patients. Nine patients showed at least one CF titer of ≤1:32. The sensitivities of ELISA IgM fo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erum samples compared with IIF were 42.8% and 46.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pecificities were higher, i.e. 87% and 88.4%,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ies of ELISA IgG fo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amples were 42.8% and 53.3%, and the specificities were 77.9% and 76.8%, respectively.ConclusionsAlthough ELISA is simple to perform and easy to automate, we think that its advantages over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urinary antigen detection remain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最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200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200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最高,最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相似文献   

13.
黄刚  张艳平 《医学信息》2019,(2):172-174
目的 比较并分析dw、URIT-500B检测尿液中10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住院患者晨尿新鲜样本共426例,分别用dw和URIT-500B对尿液中10项干化学项目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各个项目的阳性检出率、Kappa值、完全符合率和一般符合率评价两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w和URIT-500B对于比重的差异百分率均值<1%,pH值的差异百分率均值<10%;两种仪器的尿胆原和潜血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酮体、蛋白质、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应用生物软件针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膜蛋白(Matrix Protein)基因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PCR和杂交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对相同的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方法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3型、鼻病毒和腺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2~103copies/μL。在111例发热门诊病人的咽试子标本中,免疫荧光检测出3例甲型流感病毒、0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7%;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出3例甲型流感病毒,其中1例H1、2例H3、0例H5、0例H9,4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3%。结论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的特点,为该方法的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放射导向手术检测经^99mTc—MIBI标记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例,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胸内转移淋巴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导向手术探测肺内和纵隔淋巴结及切除的标本,术后对常规病理为阴性的淋巴结,即假阳性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然后计算及统计学处理。结果:用放射导向手术探测淋巴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6.9%,准确率97.42%。结论:放射导向手术比其他检测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低的漏诊率,能检测出微小的转移淋巴结,指导手术廓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AIMS--To assess whether false positive results found when the first stage Chlamydiazyme test is performed on urinary sediment could be reduced by using the more specific second stage blocking assay. METHODS--Sediment from 173 urine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23 control urine samples were tested using the Chlamydiazyme assay system, which included a blocking assay. RESULTS--A reaction result with the first stage Chlamydiazyme assay test was seen in 102 (58.9%) of the test urine samples. First stage reactivity was not blocked by the Chlamydiazyme confirmatory assay performed on repeat testing. All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true negative (first test false positive) results. CONCLUSIONS--Use of a second (specific) blocking assay for the analysis of urinary sediment using Chlamydiazyme eliminates false positive results in Gram neg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病毒感染产生的中间产物双链RNA(dsRNA)分子刺激对细胞形成应激颗粒(sG)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诱导与拮抗SG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长度的dsRNA,包括长链(HMW,1.5~8kb)、短链(LMW,0.2-1kb)以及小分子dsRNA(19bp),分别转染A549细胞,模拟病毒感染产生的应激压力。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形成sG的细胞百分率,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不同长度的dsRNA诱导抗病毒激酶蛋白激酶R(PKR)及其底物elF2α的活化水平。结果HMW、LMWdsRNA可诱导A549细胞产生sG,而小分子dsRNA并不能诱导sG产生。免疫印迹结果发现HMW、LMWdsRNA可诱导PKR和下游底物eIF2α的磷酸化,而小dsRNA不足以活化PKR。结论病毒可能通过降解其dsRNA避免PKR的激活和sG形成,从而逃逸宿主应激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T)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56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37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1.30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7.8mmol/L为A组248例,7.8mmol/L≤SG≤11.1mmol/L为B组156例,SG〉11.1mmol/L为C组52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既往高血压、心房纤颤、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胸痛发作至PCI时间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多于一个部位心肌梗死、入院Killip’s分级≥2级的比例明显多于A、B两组(P〈0.05);C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CK/CK—MB)及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亦高于A组,而B、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C组46.2%和13.7%,B组34.0%和4.5%,A组19.0%和1.6%,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G6PD缺乏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G6PD缺乏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以高铁法、杜传书教授提出的NBT定量比值法、WHO提出的NADPH定量比值法,分别对1236例来我院婚检和产检人群进行G6PD检测。结果以NADPH定量比值法为标准,1236例受检者中共检出G6PD缺乏100例,总检出率8.1%,其中男性6.8%,女性8.6%。NBT定量比值法和高铁法总检出率分别为6.1%、11.5%,两种方法对男性G6PD缺乏能全部检出。但对G6PD缺乏女性NBT定量比值法检出率较低(5.9%),漏诊率32%。高铁法检出率较高(12%),但假阳性率3.8%。结论高铁法适合大批量标本筛查,NBT定量比值法适合检测G6PD正常及严重缺乏标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NADPH定量比值法测定G6PD,与传统方法相比简便、快捷、用量微,优于NBT定量比值法。可以提高女性G6PD缺乏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