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探讨结直肠癌P53蛋白异常表达的危险因素,对12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癌组织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将病例划分为P53异常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病例-病例研究方法及SAS软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53异常表达阳性组病人72例,阳性率59.50%;单因素分析,有5个因素与P53异常表达有联系,它们是吸烟(OR=2.095)、接触毒物(OR=2.180)、家人吸烟(OR=3.096)、  相似文献   

2.
p53抗癌基因在能量限制大鼠胰腺泡细胞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可同 《营养学报》1995,17(3):260-262
动物实验表明,能量限制动物比自由饮食动物有较长的寿命和较低的肿瘤发病率。为了在基因水平阐明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我们使用流动细胞计数仪,测定大鼠胰腺泡(PA)细胞p53抗癌基因的编码产物-p53阳性检出率,以比较能量限制大鼠(能量摄入减少40%-CR)和自由饮食(ad)p53抗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d组突变型p53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CR组(中年组:P<0.01,老年组:P<0.05),提示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能量摄入量有关。鉴于突变型p53在细胞中的含量升高,可导致正常型p53功能的减弱或失活,进而可引起细胞恶变,这或许是自由饮食动物有较高肿瘤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53蛋白。结果:3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P^53蛋白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62.60%,53.13%和65.63%。表达P^53蛋白 细胞与表达PCNA细胞分布区域基本一致,与细胞凋亡无明显相关性正常子宫颈组织只有上皮组织内有少数凋亡细胞和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接触室内煤烟污染的肺癌患者的发病机制,我们采用酶连免疫斑点法检测了接触室内煤烟的19例肺癌患者(A组)、22例未患肺癌者(B组)和19例不接触煤烟的未患肺癌者(C组)血清中7种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果表明,A组ras、p53和neu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P<0.01);A组的阳性样品数为ras蛋白6例(其中2例为强阳性,p53、neu和jun蛋白各3例,p16蛋白1例;B组的阳性样品数为ras蛋白2例,p16蛋白1例。提示血清中细胞生长调控蛋白可作为环境相关肺癌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53蛋白。结果:3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P53蛋白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62.50%,53.13%和65.63%。表达P53蛋白的细胞与表达PCNA细胞分布区域基本一致,与细胞凋亡无明显相关性。正常子宫颈组织只有上皮组织内有少数凋亡细胞和表达PCNA的细胞,显微镜下每视野阳性细胞数均不超过10%。结论:P53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子宫颈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表达产物肥胖蛋白(OP)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30例单纯性肥胖症和21例正常儿童血浆OP含量,所有血浆标本检测前均经SeppakC18Cartridge提取。结果肥胖组血浆OP含量(118.53±25.02)ng/L较对照组(19714±2683)ng/L显著减少。肥胖组中有3例OP含量低于检测水平,3例仅为(19.9±3.94)ng/L。这些重度OP缺乏肥胖儿不仅身高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多,而且综合治疗后有效率(16.67%)亦明显低于OP轻度缺乏肥胖儿(79.16%)。结论提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缺乏OP,肥胖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严重缺乏OP的肥胖儿疗效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对93例肺腺癌患者做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21例蛋白、p53蛋白、细胞增殖活性(PCNA)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肺腺癌P21蛋白阳性的,预后不好,表达阳性的死亡危险性是阴性的2.08倍;P53蛋白与肺腺癌预后无关;PCNA阳性百分比高的,预后不好,肺腺癌PCNA阳性百分比50%以上的死亡危险性是肺腺癌PCNA阳性百分比20%以下的3.27倍。  相似文献   

8.
杂色曲霉素对人胚胃粘膜细胞p53基因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旭明  曹文军 《卫生研究》1998,27(4):259-262
为探讨杂色曲霉素(ST)的致癌作用,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银染PCR-SSCP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T(1mg/L和3mg/L)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恶性转化情况以及此过程中抑癌基因p53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ST处理4周后处理细胞增殖旺盛,并出现恶性转化灶;ST处理24周后处理细胞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ST1mg/L和3mg/L组每皿细胞集落数平均分别为15和17个);FCM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的细胞细胞增殖指数增高,DNA含量增高,出现DNA异倍体,突变型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ST处理22周后,处理细胞p53第8外显子出现异常泳动带型。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T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对p53高表达与林县食管癌及其危险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p53高表达与林县食管癌间存在强的联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7.03(95%可信限2.33~22.21)和5.07(P=0.0073),食管癌家族史和食用酸莱与p53高表达具有协同作用。而且还发现食管癌家族史为p53高表达的危险因素(OR=1.37,P=0.0671)。结果提示,在暴露于危险因素至癌变过程中,p53基因异常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为林县食管癌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分子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10.
P53高表达与林县食管癌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分子流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对P53高表达与林县食管癌及其危险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P53高表达与林县食管癌间存在强的联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7.03(95%可信限2.33-22.21)和5.07(P=0.0073),食管癌家族史和食用酸莱与P53高表达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WWOX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食管黏膜、癌旁食管黏膜及癌组织标本的WWOX与P53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期与III~IV期间WWOX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或II期均与III~IV期间P53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WWOX蛋白阴性表达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s=0.514,P<0.001)。结论WWOX蛋白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在食管鳞癌中WWOX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WWOX蛋白与P53蛋白,可以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沥青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基因蛋白P53、P21^WAF/CIP1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沥青烟亚急性染毒小鼠模型,将120只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1个对照组和2个染毒组,染毒组进行不同浓度(55、165mg,/m^3)和不同时间(30、60d)染毒,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53、P21、Cyclin D1染色,观察P53、P21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染毒小鼠肺组织形态有不同程度改变,高浓度染毒组出现不典型增生。小鼠肺组织P53基因蛋白表现为低浓度染毒30d组,未见阳性表达;高浓度染毒60d组呈强阳性表达(P〈0.01)。P21^WAF/CIP1基因蛋白表达低浓度染毒30d呈阳性表达;高浓度染毒60d组表达明显下调(P〈0.01)。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同P53基因蛋白表达。[结论]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肺组织增生逐渐明显,P53和Cyclin D1基因蛋白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21^WAF/CIP1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P53mt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癌变组(A组,18例)、癌前组(B组,11例)和一般病变组(C组,39例),P53mt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两步法。结果A、B、C3组P53mt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38.07±29.00、17.16±15.00和4.05±8.24,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和CP<0.01,A和BP<0.01,B和CP<0.05),而正常组未发现阳性表达;A、B、C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72.73%和25.64%(A和CP<0.01,B和CP<0.05);3组间阳性分级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Ⅱ、Ⅲ级占38.89%,而B、C两组仅分别为9.09%和2.56%。结论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P53mt基因起一定作用。P53mt蛋白的检测可用于燃煤型砷中毒病变皮肤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EBV-miRNA-BHRF1—1对鼻咽癌细胞p5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鼻咽癌患者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已构建好的EBV—miRNA-BHRF1—1表达质粒及空质粒载体,分别作为转染BHRF1—1质粒组和空质粒组,设置加入PBS转染的CNE-2细胞株作为对照组(PBS组),转染至鼻咽癌细胞株。采用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相关基因(p53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BHRF1-1组细胞BHRF1—1表达量为(0.98±0.05),高于空质粒组(0.66±0.10)及PBS组(0.65±0.12)(均P〈0.01),BHRF1-1组、空质粒组、PBS组的细胞p53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5±0.07)、(0.98±0.06)、(0.99±0.03),BHRF1—1组均低于空质粒组和PBS组(均P〈0.01);BHRF1—1组细胞内p53蛋白表达量低于空质粒组和PBS组。BHRF1—1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14.9%)高于空质粒组(11.2%)和PBS组(2.5%)(均P〈0.01)。结论EBV—miRNA—BHRF1—1能有效的调控声3基因mRNA水平及其蛋白翻译水平,并可能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CIN)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IN 47例、正常宫颈组织54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6/11、HPV16/18感染,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蛋白和MDM2蛋白。结果HPV6/11感染率在CIN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8%(22/47)、20.4%(11/54),HPV18感染分别为70.2%(33/47)、16.7(9/54)。CIN组的HPV6/11、HPV16/18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IN组和对照组的p53阳性率分别为2.27%(13/47)、3.7%(2/54)。CIN组和对照组的MDM2阳性率分别为14.9%(7/47)、7.4%(4/54)。CIN组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M2阳性率CIN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实验中,p53、MDM2之间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p53、MDM2蛋白阳性表达和HPV6/11、HPV16/18感染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均P>0.05)。结论CIN与HPV感染关系密切;p53可能参与小部分CIN的发生发展,而MDM2可能在CIN的发生发展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病变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其与端粒酶hTR mRNA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51例宫颈病变组织中,包括宫颈炎10例,LSIL10例,HSIL20例,SCC11例,分别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病变组织中P53蛋白、端粒酶hTRmRNA的表达活性。结果:P53表达在宫颈炎组与LSIL组无差别,但显著低于HSIL和SCC组;hTR基因在HSIL/SCC中的阳性表达与CC/LSIL组以及在LSIL和HSIL/SC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端粒酶hTRmRNA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42,P<0.05)。结论:端粒酶hTR和P53蛋白表达及相关性对于人子宫颈癌的早期病理诊断有较好地应用价值。同时,对该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蒲公英提取物对MKN45胃癌细胞的P53、Ki67两种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求中草药蒲公英抗癌作用的依据。方法以小鼠血清药物学方法配制蒲公英提取物药液,对MKN45胃癌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同一代细胞加入药液血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的表达状况。结果 4组中p53的表达分别为100%(5/5)、60%(3/5)、80%(4/5)和60%(3/5),所有含药组合并后其P53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含药组的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96%、97%、92%,但目前尚未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蒲公英可能有降低胃癌细胞p53的阳性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硒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及肝癌细胞株的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研究中毒剂量二氧化硒 ( Se O2 )对正常肝细胞 HL- 770 2及肝癌细胞 SMMC-772 1的影响。方法 : 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硒对两种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对两种细胞 Bcl- 2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  30 μmol/L的硒作用 48h可以明显抑制正常肝细胞株 HL- 770 2及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的增生与活力 ,诱导两种细胞的凋亡 ,且两种细胞伴随着不同程度的 Bcl-2蛋白的下调及 P5 3蛋白的上调。结论 : 中毒剂量的 Se O2 诱导正常肝细胞 HL- 770 2和肝癌细胞 SMMC- 772 1的凋亡 ,且这种诱导凋亡作用是无选择性的 ,但两种细胞调亡的机制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9.
真菌霉素诱发的小鼠肺腺癌组织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真菌毒素诱发的NIH小鼠肺腺癌组织学来源及其可能致癌机理。方法 采用34例长期灌胃黄曲霉毒素G1(AFG1)和杂色曲霉素(ST)诱发的NIH小鼠实验性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2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以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 C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 10的表达情况确定肺腺癌的组织来源。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本组实验性肺腺癌P5 3、Ras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全部34例肺腺癌癌细胞均可见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 C蛋白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 .0 % ,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 10均为阴性表达(P <0 .0 1)。肺腺癌细胞PCNA平均阳性标记指数为73 .32 % ,明显高于对照组2 2 . 4 3% (P <0 . 0 1) ,但肺腺癌细胞未见突变型抑癌基因P5 3和癌基因RasP2 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论 真菌毒素诱发的实验动物肺腺癌组织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但未见突变型P5 3和RasP2 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2010年行阴道镜活检的患者360例,根据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6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P16、P53蛋白表达,并且进行了HPV定量及分型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组罕见表达,而病变组仅表达在病变部位,高级别病变组与低级别病变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正常组与病变组均有表达,低级别病变组表达弱阳性,高级别病变组表达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定量检测显示病毒载量在各病变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型检测表明,HPV16是病变组中感染最多的亚型,且随着病变加重,感染率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PV感染与P16阳性表达(r=0.99)、P53强阳性表达(r=0.74)存在正相关。P16对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能与HCⅡ接近。结论:HPV与P16、P53蛋白共同作用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蛋白联合HPV定量或分型检测对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