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5例中单发病例1例,病灶位于颅骨;多发病例4例,病灶分别位于颅骨、脊柱、骨盆、股骨及胫骨.X线表现为穿凿状或片状溶骨性破坏区,CT上亦表现为穿凿状或地图状溶骨性破坏区,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充填.结论 X线和CT表现较为典型,对骨嗜酸性肉芽肿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CT检查,2例MRI检查,发病部位肩胛骨、耻骨、股骨。结果:CT示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影;MRI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确诊需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累及23处骨骼,44个病灶。13例病变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胫骨下端、上端及肱骨上段各1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早期骨梗死,X线表现为阴性,或CT可见骨质疏松。中期,X线、CT可见虫噬样破坏和斑点样钙化及环样、斑片样骨质硬化。早中期MRI表现为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心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为迂曲匐行的长T1、长、短T2信号带,可见“双环征”。晚期骨梗死,X线和CT可见不规则条片状、斑片状和环样钙化;MRI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有效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4.
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例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颅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改变,60例进行了CT检查,12例进行了MRI检查。结果 病例共有病灶75个,大多数位于皮层或皮层下,此外还可见于小脑半球、胼胝体。根据病灶大小,脑血吸虫肉芽肿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其中,结节性病灶45个,呈等密度或等信号结节伴周围不同程度指状水肿,42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环形强化;肿块状病灶30个,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或等T1、等T2信号,其中29个病灶呈成簇堆积的结节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结论 脑血吸虫肉芽肿有其自身的影像特征,可单发或多发,可列入颅脑单发或多发病变的鉴别诊断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CT检查13例,MRI检查15例.结果 X线显示14例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形成骨桥,3例椎体骨质破坏.CT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小的死骨、椎间盘密度减低、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MRI示15例33个椎体表现为相邻椎体终板下局限或全椎体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受累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也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2例G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化脓性脊柱炎均可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显示椎管内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6例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胫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1例,跟骨2例、肩胛骨1例.影像学表现: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囊样骨质破坏4例,4例病灶周围(或部分)有硬化边;2例病灶内多发低密度区,5例病灶内有点、条状钙化;2例病灶周围密度增高,边界不清,脂肪间隙模糊;局部皮质消失2例,软组织肿块1例;骨膜反应3例;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混杂高/低信号,2例均可见周围软组织及骨髓水肿,增强扫描2例实质部分及间隔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优点,综合X线、CT及MRI多能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刘涛 《职业与健康》1996,12(3):50-51
本文报告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近国形骨质破坏透光区。本病需与囊状骨结核、骨囊肿、骨髓炎和骨肿瘤等相鉴别,最后需经病理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或破坏等,CT主要表现为椎旁脓肿、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死骨等,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旁脓肿、脊髓受累和韧带扩散等,多层CT和MRI对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和椎间盘受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CT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X线和MRI(P0.05);MRI对椎间盘受累、椎管受累、椎体破坏和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多层CT(P0.05);多层CT、MRI病灶检出时间低于X线(P0.05),检查所需时间高于X线(P0.05);MRI检查所需时间高于CT(P0.05)。结论多层CT和MRI结合互补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CT检查13例,MRI检查15例。结果X线显示14例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形成骨桥,3例椎体骨质破坏。CT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小的死骨、椎间盘密度减低、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MRI示15例33个椎体表现为相邻椎体终板下局限或全椎体弥漫性长T。、长T2信号改变,受累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也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2例G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CT与MRI对化脓性脊柱炎均可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显示椎管内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与X线表现,对比分析CT及X线表现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66例脊柱转移瘤的CT及X线表现.结果 66例脊柱转移瘤中,其中表现为椎体破坏65例,椎弓根破坏32例,横突破坏20例,椎板和棘突破坏分别为15例和13例.转移病灶集中在椎体为98%.CT表现为脊柱骨质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分别为100%、33%和50%,而X线平片对三者的发现率仅为54%、15%及20%.结论 脊柱转移瘤早期首先侵犯椎体,晚期可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和棘突,CT扫描检查发现脊柱转移瘤比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的X线平片、CT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的X线平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12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结果 12例中8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7例长管状骨病灶位于骨性关节面下方。11例呈膨胀性生长,7例为偏心性,2例单房性溶骨性破坏。结论常规X线片有着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是诊断GCT重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用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例1,男,54岁。于1992年9月无何诱因自觉枕部疼痛而来院检查。体检、枕部稍肿胀、压痛明显、其它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异常,X 线胸部透视心肺无异常,X 线颅骨平片所见,颅骨枕部左侧可见1.5cm×2.3cm 局限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但不规则,未见增生硬化环及其内骨性间隔,蝶鞍无异常,X 线诊断,颅骨枕部左侧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CT 检查,60mm~70mm 层枕骨左侧见圆形密度减低区,其边缘规整,外方头皮稍肿胀,脑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脑室系统无扩张。枕骨密度减低区为2.0cm~1.7cm,其它部位骨质未见异常,CT 诊断:枕骨左侧骨破坏性质待查;手术所见:枕骨左侧可见约2.0cm×2.0cm 大小坏死液化区组织,取少许组织送病理检查,距坏死组织2.5cm 处钻骨孔以疼痛组织为中心,边界用咬骨钳咬开,取出骨块见脑膜完整,无浸润。病理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及复发后的形象学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搜集骨巨细胞瘤病例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7~40岁,复发平均时间间隔204-月(范围3个月~13年)。回顾性分析所有局部复发病例的t陆床资料集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及MRI)、病灶解剖部位、第一次手术方法等相关影响因素。所有病例拍x线正侧位片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移植骨吸收,病灶填充骨水泥周围溶骨水泥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块。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先于临床症状并检出复发,CT及MRI增强检查克鉴别肿瘤复发和手术疤痕。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方法、病灶部位有一定关系,与肿瘤的病理分型关系密切。结论结合x线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可对骨巨细胞瘤复发及早做出诊断:影像学检查对骨巨细胞瘤检出、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诊断的股骨颈疝窝患者的髋关节影像资料,5例X线平片,2例CT和1例MRI.1例发生在双侧,6例单发在左侧,1例单发在右侧.结果 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类圆形;最大径约13 mm.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光整,有硬化边;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周边有硬化环,并见有一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MRI因疝窝内容物成分不同而呈不同信号.结论 邻近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X线平片因图像重叠易漏诊及误诊,CT具有确诊价值,MR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1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CT和MRI检查分别有13例、10例和3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9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和MRI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便于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肋骨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病灶于X线表现为多发的分隔,CT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骨棘,密度不均;MRI显示为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肋骨骨巨细胞瘤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CT上,软骨母细胞瘤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硬化,病灶内常见斑点状及片状钙化灶,部分有关节软组织肿胀及骨膜反应.在MRI上,其表现为在T1WI上呈等、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中等或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形成穿破骨皮质向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结论 CT与MRI对软骨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CT和MRI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32例(共35个病灶),回顾性分析其CT、MRI征象。结果起源于肾上腺髓质27例(双侧3例),异位5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肿块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可伴有囊变、坏死或出血。MRI信号特征:信号不均匀,T1WI多为低信号,T2WI为特征性高信号,强化明显。结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能对其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其中4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本组5例发生于胫骨上端,各有1例发生于股骨近端和腓骨下端,1例发生于髌骨.X线和CT主要表现为伴有硬化边缘的骨质密度减低区.可呈膨胀性改变.灶内多可见钙化密度;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硬化边缘及灶内钙化呈低信号.灶周水肿在T2WI及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 X线平片、CT、MRI在诊断成软骨细胞瘤上各有优势.将其中两者或三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