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安胶囊对人体红外热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适用于中医的方便客观睡眠评估技术。方法:开展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受试者为睡眠不佳的在校大学生,治疗组服用生安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3个图像特征(眼特征,颈特征,右上腹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红外热像能有效反映生安胶囊对人体的影响,试验结束时男性眼特征值以及右上腹特征值与特征值改变量、女性颈特征值与特征值改变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相对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25.0%,组间差异显著(P=0.0001)。红外热像还显示了对照组在试验结束时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红外热像在睡眠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红外热像是潜在的适用于中医保健领域的成像技术。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探讨其应用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受试者为体质偏弱的男性在校大学生,试验组服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4个特征(上部特征,中部特征,下部A特征,下部B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热像可客观地反映生生胶囊对人体的影响。在试验第6天就观察到上部特征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生生胶囊对体质虚弱人群以及处于体质虚弱阶段人群的作用也都能通过红外热像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对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试验组的相对有效率达到81.3%,而对照组仅为30.0%。结论:红外热像的敏感性与客观性使其在中医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体红外热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及该现象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在冬、春、夏季分别开展3个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服用中药保健品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或阳性对照药物。所研究中药保健品包括调节免疫功能的生生胶囊、改善睡眠的生安胶囊以及辅助降血脂的生益胶囊。在试验的前36天每6天采集图像1次,每位受试者图象采集的的日时间范围在2h内。对能反映保健品功能的图像特征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与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冷空气过境,热带气旋登陆等)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特征显示出不同的随时间变化规律,但试验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同一特征的规律基本一致,保健品的某些长期效果能够在前36天的个别时间点显示。红外热像特征的特殊变化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需进一步研究。结论:红外热像是敏感的人体功能显示技术,可反映中药保健品及气象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在健康监测上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研究人体红外热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使红外热像在中医药临床的应用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方法:受试者为健康在校研究生,于夏季与冬季采集红外热像图像,分析季节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分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红外热像能有效地显示出夏冬两季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冬季时,除了体表温度比夏季低,人体的各局部之间的相对温度值也有明显差异,在躯干部位的上下温度差值增加,大小腿温度差从正值变为负值,女性胸部两侧的温度值高于男性。结论:红外热像能客观反映人体的季节性变化,并在中医体质客观化研究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化湿散瘀方与血脂康合用对乙肝后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7例乙肝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以健脾化湿散瘀方为主,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每日2次;对照组45例,只服用血脂康胶囊2粒。每日2次,两组均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血脂[TC TG HDL-CLDL-C ApoA1 ApoB LP(a)]、肝功能(ALT AST CHE)的变化。结果:上述两组经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TC LDL-C ApoB水平,组间无明确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降TG,升高HDL-C ApoA1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后ALT AST CHE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化湿散瘀方与血脂康合用对乙肝后脂肪肝的血脂、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  相似文献   

6.
甘斌  谢峥伟 《新中医》2009,(9):44-45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脂康胶囊组4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每次0.6g,每天2次;烟酸缓释片组40例,口服烟酸缓释片,前4周为每天睡前服用1次,每次0.5g,第5周改为每天睡前服用1次,每次1.0g。疗程8周。用药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总有效率血脂康胶囊组为92.5%,烟酸缓释片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能有效地改善血脂异常,调节血脂平衡。  相似文献   

7.
刘晖 《中医药导报》2008,14(12):20-22
目的:观察山虎六安煎治疗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山虎六安煎。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为对照药,两组均以8周为1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山虎六安煎调脂作用明显,临床疗效优于血脂康胶囊(P〈0.05),并能降低血清TC、TG、LDL-C与apoB水平(P〈0.05),而且能升HDL-C、apoA水平(P〈0.05),有效改善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山虎六安煎治疗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疗效较好,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复方降脂胶囊,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观察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复方降脂胶囊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P〈0.01),且优于血脂康对照组(P〈0.05)。病理学表明,复方降脂胶囊治疗组大鼠肝脏无明显脂肪变性。结论 复方降脂胶囊可降低血脂,减轻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涎阻遏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血脂康胶囊为阳性对照,双盲双模拟、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降血脂疗效,苏子油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6.90%,愈显率为53.00%,血脂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7.50%,愈显率为36.30%。中医证候疗效,苏子油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4.00%,愈显率为37.60%,血脂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00%,愈显率为27.50%。结论: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自制复方降脂灵胶囊治疗组110例和血脂康胶囊对照组98例,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中、高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ESR,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研究及对鱼腥草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中药材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信息熵及遗传统计学原理,以同一GAP产地鱼腥草植株间挥发油GC指纹图谱信息量变异系数为枢纽,建立中药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建立了适宜中药及制剂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以同一产地鱼腥草为模型药物获得该产地的遗传平衡群体为29 683株(约118.7 kg).结论:在GAP质控模式下,进一步用鱼腥草的株间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来控制其质量稳定性,为中药稳态提取工艺的建立及质控奠定新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平为期”理念在艾滋病免疫失调调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为期"理念是中医理论的精华,艾滋病病理机制的两大失衡:机体免疫力与病毒侵袭力失衡,免疫抑制与免疫激活失衡,均与"以平为期"的原则背道而驰。"以平为期"指导艾滋病中医治疗,其内在基础在于"阴阳自和",其实践手段为扶正祛邪,其中药配伍关键在于"调"、"缓"。"以平为期"提示艾滋病免疫功能评价的靶标应放在具有关系的多个指标或单个指标多样性变化的平衡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醒脑平衡法针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予小续命汤中药汤剂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平衡法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SE水平均较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Fugl-Meyer评分,BDNF、NGF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小续命汤基础上加用脑平衡法针刺干预脑卒中恢复期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中医症候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87-01/2007-01全部有关中药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的文献,并参考部分国外有关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研究的文献。结果:中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途径发挥疗效:抑制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调整致炎或抑炎的细胞因子、酶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平衡。结论: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中药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发病率偏高,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一般认为,高血压是受到调节盐-水平衡和心血管功能系统影响的疾患: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调节。然而,临床上通过限制RAAS系统或SNS系统调节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仍有约40%的患者疗效不佳,表明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应涉及其他机制,如免疫机制,等。现代中医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中医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控制高血压,并获得良效。本篇综述总结了高血压的非免疫和免疫机制,探讨中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控制血压的功能。从而,较好地解释了应用中药降压时,中药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可以使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更好,而单用西药则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aimed to explore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the body as a whole.Results:The current medical model in most the world is a biomedical model of Western Medicine in which great efforts are concentrated on treating symptoms and diseases.The theories of Western Medicine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mens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usually focus its attention on a material level.Chinese Medicine treats the human body holistically,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 unity of body and spirit in relationship to its environment.By challenging the classic theories of medicine of which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ombat symptoms and diseases,new options for thought may be found.The symptoms have become a way to restore balance to improve health status.Thus,people Can learn about symptoms.It is an evolution and personal growth.For Chinese Medicine,the symptom or disease is a sign of imbalance affecting the whole body and indicates that other aspects of the patient's life need to be evaluated as well,not just the apparent "organ or system affected".Under this new paradigm,holistic Chinese Medicine is as scientific as the Western Medicine.It simply has its own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2):94-96
经络系统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所通为养生之根本。本文从经络与养生之间的联系、经络的作用以及疏通经络益寿延年三个方面探讨养生保健之根本在于经络疏通,从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药性味功效及阴阳学说构建的中医辨证论治、平衡阴阳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探讨,认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阴阳平衡学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平衡阴阳、疗病祛疾、康复人体机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允钦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975-976
在整体观和平衡观的基础上 ,创立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应用于同步分离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 ,检测血清脂蛋白谱 (SLPG) ,以及“内脾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并逐步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SLPG较理想地表达了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的状态 ,是中西医结合认识血脂代谢和“脾气散精”功能的新指标。实践提示 ,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应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