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目的:提高X线与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有较完整的临床X线资料胸部创伤所引起的创伤湿肺。结果:X线与CT表现均分为4型(1)间质型: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弥漫实变型:两肺弥漫斑点状及斑片状阴影,(3)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影,(4)云雾型:两肺呈磨玻璃样改变。结论:早期发现和初步诊断,常依赖于X线平片检查,CT因具有横断扫描的特点及密度分辨率高的优越性则可以作出准确诊断,是目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60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就诊。X线检查:右上肺及左下肺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尚均匀,可见分叶征。CT检查: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内后基底段分别见团块状软组织影,边缘分叶状,左下肺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CT诊断:多原发性肺癌。病理示:(1)右上肺病灶:鳞状上皮增生癌变,巢呈片状结构,瘤细胞异形,核大深染异形,极性紊乱,核分裂可见;浸润性生长,伴有坏死。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脂性肺炎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源性脂性肺炎的CT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源性脂性肺炎的CT征象。结果:肿块样病变2例(右肺上叶),肿块密度低于胸壁组织(≤20HU)。肺叶和肺段实变2例,分别位于右肺上叶及左肺上叶,实变区密度接近水样密度(-2-10HU)。肺叶不张4例,分别 位于右肺中叶、上叶及左肺上叶、下叶。病变肺组织泡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间隔的纤维增生,2例有肉芽肿样改变。结论:内源性脂性肺炎多累及肺叶或肺段,可表现为肿块、实变或不张等多种 征象,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最终诊断需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节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经气管镜透壁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结节病患者,行螺旋CT及部分层面高分辨扫描。结果:CT表现如下:1)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3例,其中2例右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壁增厚,右中叶实变和阻塞性炎症。1例肿大淋巴结压迫右肺上叶支气管致阻塞性炎症,1例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致左肺上叶舌段炎症。2)纵膈淋巴结肿大及双肺内结节影20例,其中4例伴有右侧胸腔少量积液,2例伴双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左侧胸腔少量积液。3)5例以肺内结节影及纤维化改变为主。结论:结节病行螺旋CT检查,能检出胸部平片不能发现的淋巴结,发现胸片不能显示的早期肺部轻微病变;高分辨CT较常规CT更多、更易发现肺微小结节,对肺部毛玻璃样改变,肺小叶间隔增厚,以及早期纤维化的显示优于常规CT;CT检查能准确有效地对结节病进行分期,并能随访病情的变化。但在结节病的定性诊断上要依据病理。  相似文献   

5.
阎文颖  张在人  张斌  尹永芳  王丹   《放射学实践》2010,25(9):969-973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S-OIV)动态胸部CT征象,探讨薄层CT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的完整影像资料,分别由两位从事胸部CT诊断医师评估胸部常规CT表现,包括病变形态、密度、分布范围等特点,并与薄层CT扫描比较其影像表现的动态变化,确定诊断意见。结果:56例甲型H1N1患者中,薄层CT与常规CT扫描均有异常所见,薄层CT对病灶细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检查。本组病例早期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35例,病变进展期在磨玻璃影内出现类圆形或多发小片状实变24例,直接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大片状炎性实变者13例,出现肺不张3例,肺间质增生2例,胸膜病变41例。本组CT动态变化特点是早期小片状渗出的磨玻璃状改变,进展期向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和多发片状实变影过渡,最后常见有肺内病变范围减少,密度不均和肺间质性改变。结论:薄层CT可为鉴别具有甲型H1N1流感典型表现的患者与其它类型肺炎患者提供重要信息。薄层CT能反映甲型H1N1患者肺部病变的密度、形态和范围及其动态变化,对S-OIV的早期诊断和了解病变的全部影像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并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F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我院1998年以来收治8例肾移植后已明确诊断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就其x线与CT影像表现做一分析。结果:x线胸片:3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以近肺门、下肺后及下基底段病变明显,未见肺门区淋巴结影;1例为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及大片状边缘模糊毛玻璃样改变,2例为肺纹增粗伴双肺下对称性斑片状影。CT胸片:5例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病灶呈边缘模糊片状和小片状影,部分融合呈片状,其中2例片状改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影,另2例为两肺弥漫性间质改变,小叶间增厚,呈网络状,间有小斑片渗出影。结论:CT观察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可帮助PCP病理改变的理解。X线胸片表现可以比较充分较早地提示PCP的存在,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X线诊断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准确性(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00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X线分析,评价了X线诊断病毒性肺炎的准确性,确诊率为82%。X线表现有以下特征:(1)肺纹异常伴点状密度增高影;(2)肺过度充气征;(3)节段性肺实变、肺不张;(4)肺门旁支气管周围浸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性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方法 23例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患者,拍摄胸部平片61次,其中11例行胸部CT扫描17次,分析其X线及CT表现.结果 23例入院时X线片示汞毒性实质性肺炎10例,表现为双肺野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散在分布,3例伴有泡性肺气肿.汞毒性肺间质性炎症7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紊乱,呈斑团状、条索状、网格状致密影.中毒性泡性肺水肿6例,表现为双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4例合并间质性肺水肿,可见K氏A、B线.CT扫描显示汞毒性实质性肺炎为双肺野多发散在分布的片状高密度影,范围广泛,伴发的泡性肺气肿呈低密度大小不等薄壁泡状影.汞毒性肺间质性炎症CT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局部呈斑团状、条索状、网格状高密度影,病灶周围伴较高密度渗出性改变.中毒性泡性肺水肿表现为双肺大片状或蝶翼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欠光整.结论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性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鸿汀  黄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65-1365,1368
患者女,6岁。因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紫绀5年入院,入院前5年反复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活动后气促,口唇、四肢稍紫绀。影像学表现:X线全胸片示右上肺内带近纵隔旁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图1),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待排,建议CT进一步检查。CT表现:右肺上叶尖段、前段见条状、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54~65HU,与纵隔血管密度相当,未见钙化(图2,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1.
高原肺水肿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利用减压舱模拟海拔7000m高原条件观察家猫缺氧24、48和72小时胸部X线、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早期X线、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野周围性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减压组动物减压后右下肺动脉横径较减压前显著增加(P<0.05),胸片肺水肿记分与CT值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55).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出血及肺水肿.结论高原肺水肿胸部X线、CT主要表现为肺野周围性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对高原肺水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门CT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照6例正常人肺横断面标本,分析了50例正常肺门的CT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双侧上肺静脉和左上叶前段肺动脉起始部位的变异,与两肺门上部CT形态有关,上叶后段肺静脉可分为中央静脉、半中央静脉和无中央静脉型。右肺门上部中央静脉型占80%、半中央静脉型占16%、无中央静脉型为4%。左肺门上部,中央静脉型占16%,半中央静脉型和无中央静脉型分别是76%和8%。左上叶前段肺动脉发自低位的占18%,发自高位的占8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早期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为HAPE的早期诊断寻找更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和依据。方法对482例经临床筛选出的高度疑似HAPE对象进行常规X线检查及CT扫描;对确诊为HAPE的病例,在治疗恢复过程中的肺部病变进行动态观察,分析HAPE病例的X线检查及CT扫描特点。结果 482例高度疑似HAPE对象中,确诊为HAPE142例。常规X线检查,142例HAPE患者中,47例(33.10%)发现肺部有明确改变,95例(66.90%)未发现明确改变;CT扫描,142例HAPE患者均存在水肿,且以肺间质异常为主。其中磨玻璃样改变61例(42.96%),小结节样影34例(23.94%),散在、孤立终末支气管肺泡水肿15例(10.56%),纤细网纹状影13例(9.15%),肺纹理增粗、增多12例(8.45%),大片状云絮样影7例(4.93%)。142例HAPE早期患者治疗过程中,CT扫描均能清楚地反应肺部病变的恢复情况,其中1例第11d再次复查病变仍呈少量磨玻璃样改变残留。结论 HAPE早期肺部病变以肺间质异常为主,此时常规X线检查容易漏诊,对于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X线检查肺部未见明显异常的高度疑似HAPE病例,CT扫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较大样本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型特点规律,为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对2009年4月—2011年6月连续入院确诊为高原肺水肿患者的基本特征、发病时间规律、累及部位及严重程度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共入选300例汉族高原肺水肿患者,其中男232例,女68例;平均年龄(38.57±13.85)岁;2发病时间从平原到达高海拔地区拉萨(海拔3 658m)后计算,12小时内发病的占43.67%,(12~24)小时内发病的占26.33%,(24~48)小时内发病的占17.00%,(48~72)小时内发病的占9.00%,(72~96)小时内发病的占2.67%,96小时后发病的仅占1.33%;3高原肺水肿患者经皮指式血氧饱和度平均水平为65.14%±12.75%,95%可信区间为62.14%~64.89%。Sa O265%以下者(含65%)占50.34%,Sa O275%以下者占78.67%,Sa O285%以下者占94.00%;4肺部累及部位情况,累及双肺者占83.00%,单纯右肺者占15.33%,单纯左肺者仅占1.67%。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见,发病时间早,并以进入高原前三天为高峰,临床缺氧程度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为高原肺水肿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原肝脏枪弹伤所致肺间接伤的CT及HR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高原适应猪 18只 ,分实验( 12只 )、对照 ( 6只 )两组。口径为 5 .80mm弹道枪造成猪肝脏贯通伤 ,行胸部CT及HRCT扫描 ,制作充气固定肺标本 ,病理大切片和常规病理切片 ,逐级对照相应表现。结果 :①CT示肺叶、段实变 ,以肺下野为主 ,上野以亚段、小叶实变多见 ;支气管血管束边缘模糊 ,周边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 ;肺不张。②HRCT示肺小叶实变、气肿、磨玻璃样改变 ;小叶间隔、小叶核增厚、增粗。③HRCT所见征象均可在充气固定肺标本的HRCT扫描中显示。④病理大切片示肺泡腔、支气管血管束间隙可见水肿液和红细胞。⑤常规病理示肺微血管扩张、破裂 ,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出血 ,并可见高蛋白、高渗出性水肿液。结论 :高原腹部枪弹伤肺间接伤以压力波直接作用和血流扰动波所致的出血、渗出为主 ;损伤可诱发高原肺水肿 ;CT可发现出血渗出所致的实变、不张 ;HRCT可在极早期发现肺小叶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时维东  肖永鑫  孙献勇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16-1219
目的:探讨青壮年人不典型细菌性肺炎的CT征象,以提高对远距离迁移人员肺部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的远距离迁移人员肺部细菌性炎症的影像表现,重点分析其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而痊愈。结果:26例中单肺叶或肺段病变9例,其中6例病变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多发性病变12例,均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叶,病灶呈大片状、结节状或片条状密度增高影,3例病变局部呈磨玻璃样改变;局灶性病变5例,4例表现为卵石样或蜂窝状局限灶浸润,另1例则呈单纯球形高密度肿块。结论:远距离迁移青壮年人群肺部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多不典型,诊断时需密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5例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讨论与不同发病时间及病理改变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 500m,昌都邦达机场平均海拔高度4 600m。35例中除1例外籍人士外均为汉族,第一次急进高原23例,再次重返高原12例。乘飞机首次抵海拔4 600m高原后不久发病16例,而再次重返高原中有3例。结果:高原肺水肿早期(发病第1天)X线表现征象:以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或支气管炎样改变、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为主,以右肺中下叶改变多;进展期(第2天~3天)呈多样特点,如小斑片影似絮状影、斑片影似有融合样改变、片影如蝶翼样其典型为蝴蝶状分布于两肺、弥漫状实变影;稳定期与恢复期(第4天~5天)与早期似有一定类似,如以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与支气管炎样改变为主。结论:高原肺水肿系综合因素结果,除低氧刺激使肺泡壁内毛细管超微结构改变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外,高寒低温、上呼吸道感染与休息不佳等均有明显关系,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不但与发病的时间有明显关系,也与病理改变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刚入高原(海拔3658m拉萨)地区发生的25例高原肺水肿(HAPE)、35例急性高原反应(HAAR)患者和34名健康者的肺功能变化进行了全面检测及对比研究,结果发现HAPE患者肺容积或仍保持平原值水平,或显著扩大,通气流速和弥散功能均降低,而耗氧增加。认为这是本病患者重度急性缺氧的直接原因,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原肺水肿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至2001年4月收住的资料较为完整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海拔4000m以上者发病178例,占44.7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72例,占43.22%;X线表现单侧肺病变以右肺为多;窦性心动过速为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占62.31%;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9例,占死亡的75%,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肺水肿海拔愈高,发病率愈高;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HAPE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88例HAPE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毛玻璃状、斑片状、片状影、肺门区团片状影、弥漫性实变影等,常合并出现,以右侧多见;肺门改变可正常或模糊、增大;可伴叶间裂增厚。结论影像检查是诊断HAPE的简捷可靠的诊断手段,尤其是X线平片可作为HAPE的首选检查,胸部CT检查可对其作出早期诊断并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