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糖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是引起多种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不动杆菌逐渐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株,有效抗菌药物极少,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疗效,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也存在耐药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主要与AdeABC外排泵系统有关,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LPS修饰.还需要针对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多黏菌素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其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就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常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作为一种新型的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尤其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耐药性也日趋严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现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相关基础研究表明,其耐药机制主要与AdeABC外排泵系统的过表达有关。结合近期的研究结果,本文就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耐药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黏菌素E(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已成为治疗广泛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条防线”。但是,近年来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时有报道,尤其是有关脂多糖(LPS)缺失或修饰导致多黏菌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各方面性质的改变,如细菌适应性下降,外膜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提高,机械强度降低,细菌毒力下降,固有免疫因子水平变化等。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LPS缺失引起的鲍曼不动杆菌各方面性质变化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0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住院病人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并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8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 10 885株,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B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常用的 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已高达 8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与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度正相关( r=0.994,P=0.006);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0.717,P=0.045);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 0.791,P=0.0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用量存在中 -高度相关性,应加强这些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管理,遏制和延缓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和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分离出的2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DSAB)与20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NSAB),根据琼脂稀释法,应用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等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和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菌株CDSAB与CNSAB抑菌性对比,多黏菌素B抗菌活性最高,株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度达到100%,其次是替加环素、米诺环素,CDSAB株菌有80%具有敏感或中介,CNSAB有95%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或中介。结论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和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4μg/mL与0.25μg/mL,MIC90分别为16μg/mL与4μg/mL,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32μg/mL.结论 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的3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所得数据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58株,91.62%分离自痰与咽拭子的标本,52.23%来自重症监护病房(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7株占总数的60.6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0.0%),其次为米诺环素(5.1%)、头孢哌酮/舒巴坦(9.8%)、奈替米星(21.1%)和美洛培南(41.5%)。结论 ICU病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ABC、AdeIJK与多重耐药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l临床分离株的MIC;PCR扩增AdeABC-AdeRS、AdeIJK两种RND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调节基因.结果 112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但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均敏感.75.9%的菌株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主动外排基因,6.3%仅检出adeIJK.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的菌株耐药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adeABC和adeIJK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较高检出率.AdeABC主动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联合替加环素(tigecycl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联合使用抑菌浓度(FIC)指数,利用FIC指数判定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联用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能显著降低各自MIC值,表现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70%,表现为相加作用的占14%,表现为无关作用的占6%,拮抗作用则为10%。对联合用药不敏感的菌株,其外排泵基因(abeB,abeJ,abeG,abe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型(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多粘菌素对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粘菌素的相关特点,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多粘菌素B及E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新进展、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多粘菌素类对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有较好疗效。其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反应的发生率较以前降低。由于多粘菌素类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菌中已出现耐药菌株。结论:多粘菌素类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合理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姚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291-1292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5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中,占72.5%.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6.7%.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为10.3%、17.5%和18.8%,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的32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判定.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科监护病房和ICU,分别为81株和66株)和呼吸内科(64株),主要来自痰标本(298株90.6%),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16.28%),其次为亚胺培南(31.25%),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对该菌所致感染予以高度重视,关注易感人群,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m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to offer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s.Methods Analyze the infection distil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329 sampl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at were isolated from various kinds of specimens from inpatients.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done by means of dilu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wi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Result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ampl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ard and Respiration department.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in sputum(90.6%).The resistance rates to Amikacin(16.28%)were the lowest.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high resistant to Other 19 tested antibiotics.Condusion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 common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which has a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the current clinical antibacterial agents.Consequently.clinical doctors should consider the infection results from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o increase the positive effect and reduce drug resistance ra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及其与常见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效试验,监测2012-2016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对其耐药率变迁性与同期医院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率最高,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1),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变迁与亚胺培南的用药频度呈明显正相关(r=0.919, P=0.027),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与其用药频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我院需要针对ICU和呼吸内科等重点科室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和防控,建议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限制和规范使用亚胺培南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细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6.62%,出现最多是痰标本,占81.1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康复科、神经科及ICU最多,其次为呼吸内科。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敏感性最高,均在80%以上,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是首选的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MDR-AB)感染,可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5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构成及耐药变迁,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构成和耐药性。结果: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余已达72%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和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磊  张卫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48-1750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科(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和菌株耐药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84例,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5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APACHEII评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酶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性休克和抗菌药物不恰当治疗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AB和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OR值分别是3.360(95%CI:1.563~7.223)和1.633(95%CI:1.201~2.22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与菌株的耐药性密切相关,CRAB明显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ICU病房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3、blaOXA-24和blaOXA-58)。结果 38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1%和81.6%,仅对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4.7%。38株CRAB中携带blaOXA-23基因共36株(94.7%),未检出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4和blaOXA-58基因。结论 我院ICU分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携带blaOXA-23基因是可能该院ICU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