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文化与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情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在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递、发展和发挥的永不停息的活动过程及其成果,即为人类所积累的各式各样心理感受的总和;情感文化与医学道德密切相关,医德情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评价医德关系和医德行为以及调节个人医德认识的作用,从而积极影响和控制医德行为。因此提出,要巩固和强化决战SARS所取得的医德情感文化成果。其主要包括:1.与人为善与关爱他人的亲切感;2.履行救死扶伤天职的责任感;3.敢担风险与乐于奉献的使命感;4.求是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欲望感。  相似文献   

2.
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殿辉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114-11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的现代化、精细化已经对医学生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情感教育却滞后于专业知识的教育水平,以至于我们的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做出有悖于医务道德的事,为此,目前急需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教育。所谓医德情感是指医务人员根据现实的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医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道德标准要求而产生的情感。当医务人员的言行符合医德标准。并从社会获得良好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负责的积极的医德情感,对患者给予热情的关怀,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反之,当医务人员的言行违背医德要求。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就会心情沮丧。对患者失去耐心、同情心,甚至更加放纵自己。由此可见。良好医德情感的建立对于医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医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医德教育中,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评价,只有标准是不行的,因为对任何医务人员的行为都有个弄清其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善或恶的问题。同时还有解决好个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明确医德评价的标准只是解决了医德评价的前提,要对医务人员的行为作出善或恶的判断,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医德评价的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医德信念可使学员自觉地选择正确的医德行为,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为此,在我院的医德教育中,我们注意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医德认识,二是培养学员高尚的医德情感,三是增强学员抵御干扰的能力。同时注意全程抓教育,抓考评,注意培养学员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医德观是广大医务人员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医德品质构成的重要因素,广大医务人员一旦牢固树立某种医德观,就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依照自己确定的观念去选择行为和进行活动。因此,如何帮助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内心正确的医德观,是医德教育关键之一,也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实践活动。我们在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建立正确的医德观。1帮助建立正确的医德认识医德认识是指医务人员对客观存在的医德现象、医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医德经验的积累、医德价值概念形成、医德理论的学习,还有对医德原则、规范的理解与把握。作为医院管理人员,帮助医务人员建立正确的医德观活动中,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1.1强化道德品质教育:要通过大量的社会事实告诉医务人员,没有道德规范的人就会向恶的方向发展,虽然有法律的约束,但是我国现阶段法律还不完善,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实现以德治国的战略目标。1.2强化系统的医德知识教育:加强医德教育必须全面系统的,要加速医学伦理学的研究,为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完整的伦理知识教育。1.3强化人生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医德教育要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德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由主体意识,主体情感,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构成,它具有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的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而导致医德教育缺乏有效性和吸引力,在医德教育中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以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这既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创新和改进医德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反医德行为,笼统地讲,就是指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一切违反、悖离社会主义医德要求的行为。诸如索礼、受贿、收红包、吃宴席等等。众所周知,医务人员反医德行为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声誉,败坏了社会主义医疗道德,且愈来愈渗透到医务人员的各个层面,包括一些领导层面。产生反医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中间有极少数确属道德标准低下者,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医务人员中的消极从众心理也是产生反医德行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所谓消极从众心理,就是指在实际存在或臆想存在的群体(这里指在认识或行为中偏离医德规范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原有的态度而产生和该群体一致的认识或行为。我们日常说的“随大流”就是一种很普遍的从众行理。  相似文献   

8.
也谈医德医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从思想,心理到行为,态度,作风等方面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及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指导原则。有人认为,医务人员唯有精湛的技术就可以飞黄腾达,走遍天下,但大量的事实说明,医务人员不良的医德会给病人带来逆反心理,患者不能提供真实而详细的病史资料,不能服从和积极地配合治疗,由此可导致一个医务人员所具有高超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良好医德本身即具有  相似文献   

9.
试谈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当前医德建设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医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搞好医院医德建设的组织保证,它对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调节医患关系,端正医疗行为和医疗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约束是医院进行医德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正确应用约束手段,能起到规范医德行为、制约不良行风作用并不断提高医德水平。约束的手段主要有规范、制度、监督、考核、惩处、社会舆论、领导作用等。要掌握约束的原则,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约束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医德情感在医学人文精神提升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如果说医德情感的日渐匮乏和缺失是“物-高新技术”的高频介入而导致,那么,重振和提升医学人文精神,则应高度重视医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只有找回正常的医德情感,才能真正唤回对生命的人道关爱。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一些医院没有把加强医德教育作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搞好医院管理,推动医院发展的根本保证,缺少与改革配套的约束措施,医疗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要扭转这种状况,医院应将医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特医德规范列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①义务: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②良心:医务人员的良心,是医务人员在对病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有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③情感:情感的基本内容是同情感,是扶难…  相似文献   

13.
赵玮  梁慧敏  赵玥 《医学与社会》2012,25(10):56-57
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医学目的实现,当代医德建设应是多方位、立体的.本文从改变医学唯科技化、失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医德的社会管理、医院监管、医德的民众环境方面营造医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使维护医德建设成全民性的认知行为,从而提高医德建设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精神激励:医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教育是一个充分发挥医学精神资源,挖掘中西方传统医德思想的精华,传授医德基本原则、医德规范,发挥医德楷模的榜样示范作用,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感,从而提高医德修养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精神激励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针对当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德教育中精神激励的特征及其具体运用,从而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医德教育中,往往过于注重医德的客观性,认为医德就是医患、医医关系的调节器,是社会制约医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和原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总是强调把一些客观异己的规范从外部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使得医学生就范于社会的医德要求,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这样做将导致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医德评价的内涵、根据与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客观的医德评价意味着:必须运用优良的医德规范(标准),既对整个社会的医德体系,也对医务人员的涉医行为与品德进行价值判断。既往医德评价的根据"动机论"、"效果论"以及"动机效果统一论"都存在一定的学理缺陷,科学的医德评价根据应该是"动机效果分别论"。而且应遵循"明确主体——弄清对象——选择类型——选定标准——确立根据"的步骤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医德培养模式研究就是研究医者如何获得或拥有医德的问题。医德的培养既需要伦理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外在他律规制,更需要医者主体进行内在的自律养成。在自律过程中,医德认知是前提,医德情感是动力,医德意志是保障,医德行为习惯是袁征。  相似文献   

18.
<正> 医疗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医疗实践中医疗缺陷的出现是难免的。人们往往把医疗缺陷的发生与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联系起来评价。当医疗缺陷发生后,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评价就常常表现出患者、医务人员、领导和社会舆论各据其理的复杂局面,从而导致许多医疗纠纷长期无法解决。为了使医德评价逐步趋于规范化,并易为广大医务人员掌握,本文试图从医德评价的复杂性入手,谈谈医德评价困难的现实根源,并推出一种实践性强的医德评价方法。一问题的提出医德评价的多元性是现实存在的。以某省属医院发生的的起重大医疗纠纷为例:  相似文献   

19.
郑建辉  江陆平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50-1152,1219
人格的道德部分是人格培养的核心,它是一个人内化了的相对稳定的品性和习惯。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要以医德人格培养为目标,通过弘扬传统医德文化、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推进校园医德文化宣传与组织校园医德文化活动等途径,来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现代社会对医学生医德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子奇 《医学与社会》1997,10(2):51-53,72
医德风貌,是指卫生部门表现出来的在医德方面的风气和精神面貌。它标志着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是社会道德范畴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又是本行业对整个社会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以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为核心,改善医德风貌,提高医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是全社会的普遍愿望。医德风貌作为医务行业重要的上层建筑内容,其范围涵盖了医务人员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诸方面,不同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