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最初收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本草纲目》中指出何首乌有“止心痛,益气血,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作用。在《开宝本草》中还有“久服令人有子”的记载。 何首乌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鲜首乌、生首乌、制首乌。鲜首乌是未经加工过的,其润肠、消肿的功效较好;生首乌是经过晒干的,功效长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新用及不良反应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爱莲 《河南中医》1997,17(4):255-256
何首乌新用及不良反应与防治马爱莲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何首乌/治疗应用何首乌/副作用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块根。亦名首乌赤首乌、马肝石、紫乌藤等。因其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相似文献   

3.
临证用药话首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首乌临床运用广泛,根据历代医家临床体会主要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等功用。根据我们临床经验,何首乌对下述病证疗效亦佳。治心痛:《开宝本草》首载何首乌“止心痛”。我们受此启发,对“心痛”患者症见胸闷痰粘,心烦口干,苔黄腻,脉滑数等痰浊闭阻兼见气阴不足,多在辨证方药的  相似文献   

4.
窦迎春 《国医论坛》2011,26(2):35-36
何首乌,在晋代已有应用,但医药书籍的记载则首见于唐《何首乌传》,名首乌,宋代《日华子本草》始名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味甘、苦、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为补肝肾、益精血之佳品。常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须发早白等;并能截疟,为久疟伤阴、日久不愈之必用药;且能润燥通便、解毒,故亦用治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以及瘰疬、疮痈、皮肤疹痒等。  相似文献   

5.
何首乌为蓼科属植物何首乌(Polygounm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又名地精、赤敛、首乌、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制首乌味苦、甘、涩,性温。生首乌味苦、涩,性平。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用于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生首乌能润肠、解疮毒,用于肠燥:便秘,痈疽瘰疬。近年对何首乌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很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部分基础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首乌一药,《神农本草经》所不载,唐代始供药用,《开宝本草》谓:"治瘰疠,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医方如长生不老丹、延年益寿丹、延龄广嗣丸、七宝美髯丹、《和剂局方》何首乌丸、《食鉴本草》延寿丹等,均以何首乌为主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濇,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  相似文献   

7.
正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何首乌依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两者虽同出一物但疗效各异,生何首乌可通便、消痈肿、解疮毒;制何首乌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何首乌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1]。目前,何首乌在中药处方及非处方药物制剂、保健食品、洗护发用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艳平 《光明中医》2014,29(1):193-194
<正>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1]。《开宝本草》云:"乌蛇,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本草衍义》则云:"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故而又名乌蛇。本品始载于《药性论》[2]。其功效历代医家均有论述。《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痒疥等。"《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本草元命苞》:"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与白首乌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首乌用黑豆汁炮制后有乌须发的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须发早白与脱发等症,加之为补血良药,为养血生发之佳品,临床用量较大。有的地区用白首乌来代替何首乌之用,而实际上白首乌并无乌须发之效,所以认真鉴别何首乌与白首乌,可以避免用药误差,以免耽误病情。《开宝本草》上记载:“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现择其要点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典》首乌丸鉴别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峰 《中成药》2003,25(4):346-346,U001
首乌丸由制何首乌、地黄等中药组成 ,用于肝肾两虚、头晕目花、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其以制何首乌为君药。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mb .的块根。其炮制方法不同又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制首乌味苦、甘、涩 ,性温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之效。主要含 1.2 %以上的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萄糖苷、磷脂类物质、蒽醌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表明其主要有 :1.抗衰老作用。能明显延缓老龄小鼠胸腺、肾上腺的退化萎缩 ,使重量增加 ,甚至保持年轻时的水平[1,2 ] 。何…  相似文献   

11.
何首乌     
<正> 何首乌,中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地精、赤首乌、小独眼、红内消等,属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有制首乌和生首乌之分。前者补肝肾、益精血;后者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据《历代名医求蒙》记载,“何首乌”这药名,有着一个奇异的传说; 何首乌是顺州南河县人,祖父叫何能嗣,父名叫何延秀。能嗣平时爱慕道术,随师入山学道。有一天因喝醉了酒,露卧在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距有三尺多远,但“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能嗣感到非常奇怪,  相似文献   

12.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制首乌味甘、涩、微温,具有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之功效;生首乌味甘、苦、性平,具有解毒、截疟、润肠之功效。临床多以制首乌入药。本品自古以来即为常用补药,主要治疗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诸证,更是治疗须发早白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何首乌对肝脏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鹏岩 《江西中医药》2007,38(11):66-67
何首乌又称首乌、赤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 gonummu ltif 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四川、湖南、贵州、河南等地区,生于灌木丛中、山脚阴处或石隙中.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是滋补肝肾的常用中药.近年来用于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斑秃、脱发等,疗效满意.但何首乌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害引起人们重视,亦多有报道.现就何首乌对肝脏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志明  石瑜 《中医杂志》2004,45(8):571-572
何首乌一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温,归肝、肾、心经",生用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制用则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能治"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症".我们据生何首乌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民间偏方,经临床试用验证该药确有此功效,现举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首乌作为药物,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为传统的补益类药材。近年来,何首乌的肝毒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该文对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何首乌药图进行了考证,并对影响何首乌的品质及毒性因素进行了本草学考察。历代本草中收载的何首乌图基本上均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仅《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和《圖解本草》中的附图可能分别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和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历代本草著作中何首乌图与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相差甚远。唐代《何首乌传》中已经注意到何首乌块根中的异常维管束,该特征被历代本草所沿承,这也是推断其基原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证据之一。历代本草中对异常维管束性状的描述逐渐形成了"云锦花纹"这一术语,并认为"五瓣者良"。此外,古代医药学家已经注意到不同性状的何首乌存在毒性有无之别,即"体润而嫩大者佳""老硬多筋,服之塞血"。该文梳理了历代本草中何首乌种质及其"辨状论质"观,为开展何首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炮制沿革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首乌是历代常用中药,可生熟两用,多以炮制品用于临床。生品具有生津润燥、解毒消肿之功,用于肠燥便秘、疮痛、瘰疬。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两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梦遗滑精等症。其炮制渊源已久,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本文拟就其炮制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初步探讨。1 历史沿革 何首乌历代主要以炮制品用于临床。其多种炮制方法起源于唐代,当时有黑豆蒸、黑豆黄酒煮、醋煮、水煮等炮制方法。宋代《太平圣惠方》有米泔水浸、蒸制、单蒸制,《圣济总录》有炒制、米泔水浸、麸炒制、酒炒制、黑豆蒸制,《类编朱氏集验  相似文献   

17.
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与灵芝、人参、冬虫夏草并称为“四大仙草”,具有益寿延年、补益抗衰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人形”何首乌真伪鉴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首乌原系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本品历来各地就有许多品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把何首乌释名为文藤(本传)、夜合(本传)、地精(本传)陈知白(开宝)、马肝石(纲目)、桃柳藤(日华)、九真藤(纲目)、赤葛(斗门)、疮帚(纲目)、红内消,并各有记述。李时珍又写道:“何首乌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雌雄并用”。据报道:赤首乌即何首乌之正品;而所谓白首乌,多指萝摩科牛皮消属植物块根而言。各地有白首乌、飞来鸽、隔小消、青洋参等。但历代本草及当今资料均无有“人形”何首乌的记载。1989年在我区辰  相似文献   

19.
何首乌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首乌是一味较常用的中药 ,味苦、甘、涩而性温 ,主入肝肾心经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阴血枯 ,须发早白 ,筋骨不健等症。何首乌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性皮肤病变及肝损害等方面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引起注意。1 皮肤过敏性病变生何首乌具有解疮毒 ,润肠通便功效 ,民间常外用于治疗疮肿痒痛、疥癣等。但有报道因何首乌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者。某患者因双小腿慢性皮炎 2年 ,用何首乌研粉调温开水外敷 ,次日出现发热、潮红、轻度肿胀 ,局部瘙痒不减轻 ,4日后出现轻度糜烂滴水 ,痒痛明显 ,继而颈、躯干及双上肢皮肤…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长华  王金星 《中药材》1995,18(7):350-350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首乌能润肠、解疮毒;制首乌善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本文对生首乌、清蒸首乌、酒制首乌、豆制首乌及豆加酒制首乌中具有降胆固酵作用的水溶性成分二苯乙烯甙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了含量比较,为何首乌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