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肿瘤外科术后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消化道手术9例,平均年龄(59.46±2.77)岁,平均手术时间(4.79±0.63)h,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5.54±1.79)d,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结论 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观察,早期诊断治疗能够有效减少PE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于洁  卢静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21-21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胰性脑病(PE)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76岁,平均43.6岁。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与分级标准。其中经手术治疗的11例,未行手术的7例,胰性脑病症状出现时间距原发病时间3—20天。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a)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常造成全身运动功能障碍和呼吸肌麻痹,病死率高,致残重.现将我院1980~1995年间收治的113例危重(ZBS作一分析总结.if&床资料与结果全部患者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380)编委会1993年10月黄山制定我国GBS诊断分型标准的重型及极重型.1.l一般资料危重GBS113(男64,女49)例,约占同期住院tjBS患者的一半.发病年龄2~66(平均ZI.2)岁,12岁以下儿童40例.1.2治疗情况气管切开60例,人工辅助呼吸时间最短2d,最长220d,平均61…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E)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诊断明确aSAH发生48 h内并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iCCO监测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SAH后早期PE、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率、入组第1~7 d每日液体总入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所有入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神经功能状态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PE组(并发PE患者)和非PE组(未并发PE患者),比较6个月后PE组和非PE组患者MRS评分。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手术方式、Hunt Hess分级、WFN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PiCCO监测组PE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入组后第1~7 d 每日液体总入量均显著减少(P<0.05);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DC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E组和PE组神经功能状态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与指导可显著降低aSAH后早期并发PE的发生率、减少液体入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6个月后MRS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早期并发PE患者临床预后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术后急性肺栓塞(PE)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4~56岁。既往均无慢性心肺疾病史。PE距手术时间为3~14d。诊断方法:3例原发病手术名称分别为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腹股沟斜疝术及卵巢肿瘤及子宫摘除术。均经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简称肺灌注显像)证实,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MI)32例,现总结其发病特点及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RVMI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3岁-75岁,平均年龄61.5岁,发病时间1.5h-24h。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院4年来收治的9例胰性脑病(PE),并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1986年1月~1990年1月我们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8例,其中9例并发PE。9例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9岁。1.2主要临床表现:除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与体征外,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般脑性症状与精神障碍,5例发生脑膜刺激征与颅内压增高,3例发生脑脊髓病症候群。PE出现时间为胰腺炎发病后2~60d,除去1例术后60d发生PE外,平均起病时间为3d。1.3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平均为17677.78/L,中性粒细胞0.92,血淀粉酶537.78U…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睾丸扭转5例,结合文献对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年龄11—23岁,发病到手术时间2h-3d。左侧4例.右侧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ODFI)检查有助于诊断。5例均行手术治疗,睾丸损失率40%。结论加强对睾丸扭转的认识.首选CDFI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睾丸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恙虫病患者病程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及时诊断治疗对恙虫病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患者,按其发病时间、诊断和治疗时间与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7例患者中,发病〈5d72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59例(81.94%),两个器官损害13例(18.06%);发病5-10d28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7例(25.00%),两个器官损害16例(57.14%),多个器官损害5例(17.86%);发病11-14d18例,合并两个器官损害6例(33.33%),多个器官损害12例(66.67%);发病〉14d9例,100%均出现多个器官损害。发病〈5d及时诊断并予治疗者63例全部治愈(100%);发病后5-10d诊断并予治疗32例,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发病后11-14d诊断并予治疗20例,治愈19例(95.00%),死亡1例;发病〉14d诊断并予治疗12例,治愈10例(83.33%),死亡2例。结论恙虫病发病时间越长,并发器官损害数量越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会越大,死亡率越高。早期诊断和予以有效药物治疗是影响恙虫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研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14-114
资料与方法 2003~2008年收治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75:1,发病年龄7个月~6岁,〈1岁2例,1~3岁15例,3~6岁5例。入院时间发病起2~10天不等,住院时间10—35天,四季均有发病。诊断标准均符合《儿科学》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诊断明确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给予及时入院(发病48 h内)患者NIHSS评分、SWI检查;未及时入院的患者(发病48 h至6 d)但有CT影像确诊的患者仅给予NIHSS评分。发病1周后,全部患者行SWI及CT检查并再次行NIHSS评分,并与之前的CT或SWI进行对比。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12例(60%)于发病时检测出自发性出血,1周后复查发现17例(85%)有自发性出血。8例未及时入院的患者中3例(37.5%)于发病时行CT检查时隐约可见出血,1周后行SWI检查发现7例(87.5%)出血。经分析,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后的出血程度与NIHSS评分成正相关(rs =0.740,P=0.0005)。 SWI与CT对大面积脑梗死检测出出血进行分析(P入院时=0.113,P1周后<0.05),显示SWI用于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检测要优于CT检查。结论 SWI技术相比于CT在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的检测更为敏感,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时出现再灌注损伤提供有力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明星  李焱  张云涛 《医学争鸣》2009,(20):2076-2076
1临床资料 麻疹439例均为我院1997/2008-12收治的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第7版)麻疹的诊断标准.1998年最少(0例),2008年最多(176例).自2005年发病数逐渐增多.发病季节:春227例,夏106例,秋19例,冬87例.  相似文献   

13.
肿是小儿在夏秋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1993~1996年我们用利福平治疗小儿带肿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随机分为利福平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两组发病时间均为2~4d,均选择处于红肿硬结尚未化脓的病例进行治疗对比。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利福平10~20ms/(ks·d),分2次空腹服用,眼药后禁食1~1.sh。对照组每日青霉素40~80万单位,分两次肌注。商组均治疗3~M,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1.3疗效标准治愈:用肿消失;好转,带肿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重症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疾病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发病3d内与发病超过3d患儿的临床治愈时间。结果:发病3d内患儿的临床治愈时间比超过3d患儿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中39例(92.86%)治愈或好转,3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重症HFMD合并脑炎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9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和治疗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9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3年上半年共报告死亡病例9人,病死率为1.83%,共出现两个发病高峰,2009年11月~2010年1月和2013年3—4月,第一个发病高峰以小于10岁年龄组人群为主,第二发病高峰以大年龄组为主,平均年龄33.5岁。44.44%(4/9)的死亡病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为主。死亡病例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2.3d(0~7d),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为6.56d(3~19d),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27.89d(6—81d)。66.67%(6/9)的死亡病例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治疗,但是从患者发病到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平均为3d(2~5d),88.89%(8/9)的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氧气治疗,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以肺炎、呼吸衰竭为主。结论2013年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特征与以往不同,需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就诊、诊断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及时使用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人选患者10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具备下列条件:(1)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2)头颅CT扫描除外颅内出血;(3)治疗前SBP≤24KPa、DBP≤14.66KPa;(4)无出血素质和出血性疾病;(5)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中西药治疗肾小球疾病62例,现将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为我科1993年12月至1995年8月住院并接受肾活检的62例肾小球疾病的病人,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8±15)岁,平均住院时间95d(18~174d)。1.2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实用内科学》第9版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肾炎普通型(CGN)8例,隐匿性肾炎6例,肾病综合征11型(NS11)40例,紫徽性肾炎(PN)3例,高血压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LN)l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1.3病理分型:全部病例均经皮肾穿刺活检作光镜、电镜…  相似文献   

18.
缺血型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我们采取辨证治疗.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剂(金陵牌),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经CT确诊,符合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2分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64岁;发病时间1~10天,平均7天;脑梗塞34例,伴脑萎缩6例。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3岁;发病时间I~7天,平均5天;脑梗塞36例.伴脑萎缩4例。2辨证分型2·l中经络2.1…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40-143
目的 提高IBS-D 患者的治疗康复率。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1~12 月入住本院精神科符合“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ICD-10)”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罗马Ⅳ标准之IBS-D 诊断标准的患者85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经络推拿+针灸腧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米氮平治疗,并在治疗40 d 末、随访6 个月末对两组IBS-D 患者进行症状康复、心理康复、安全性评价。结果 症状康复:观察组治疗40 d 末有效率为95.35%;随访6 个月末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治疗40 d 末有效率为76.19%;随访6个月末有效率为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2.04,P<0.05)。心理康复: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SAS、SDS 的分值均逐渐下降,两组间,治疗40 d 末和随访6 个月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S:t=1.05、1.93;SDS:t=0.56,0.37,P>0.05);安全性:治疗40 d 末和随访6 个月末,发生不良反应发生例观察组(分别为2 例和1 例)比对照组(分别为14 例和16 例)少(χ2=11.44、16.99,P<0.05)。结论 经络推拿+针灸腧穴对IBS-D 的症状康复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老年隐匿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46例老年隐匿性气胸患者均经CT确诊,其中23例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CT定位下多孔细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为(4.0±0.2)d,对照组为(8.0±0.3)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0.7)d,对照组为(11.0±1.5)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例(4.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1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老年隐匿性气胸具有普通X线无法比拟的准确性,通过CT定位治疗老年隐匿性气胸,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