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素螺旋体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为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感染者血清中的存在状况,应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1996~1998年宁海县第一医院接诊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等,进行了上述两种血清抗体检测.1 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为1996~1998年我院接诊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2389例,其配偶及不洁性伴侣 147人,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8~2000年对城区公共场所涉外宾馆、舞厅茶座、桑拿浴室、理发美容业、旅社业从业人员梅毒抗体进行了监测。对每位监测对象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方法(RPR),试剂由南京性病防治中心供给,有效期内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及判断标准按试剂说明书进行,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聚试验法(TPHA)确诊。 1998-2000年共检测5029人份血清,梅毒抗体阳性54人,阳性率1.07%。以31~40岁组阳性率最高(1.912%)。理发美容业阳性率最高,为4.28%,其次是舞厅茶座为2.07%。 在54例阳性中,年龄最大39岁,最小18岁。以21~30岁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发病率上升很快。为了解献血员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于2003—2005年对通辽市献血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海口岸2000年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加强口岸控制疾病的监测,防止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酶免疫测定(EIA)方法对2000年度33306人次的出入境人员进行了梅毒监测。[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160例,感染率为4.80‰。20例外国籍梅毒感染者经酶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抗体IgG均为阳性,IgM阳性4例。[结论]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除开展梅毒的常规监测外,对外国籍感染者还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根据梅毒感染的阶段而采取相应的卫生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5.
4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对4种不同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筛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和试剂。方法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乳胶凝集试验(TPLA)4种方法对76份可疑梅毒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RPR有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TPPA敏感性稍差;TP—ELISA敏感性最高。结论 TP—ELISA敏感性高,适合大批献血员筛查;TPLA与其他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最高,且操作简便,适合作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6.
陈仁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83-4485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即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目标不同可分为三大类:①检测梅毒病原体及抗原;②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血浆反应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③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目前一般医疗单位将第②类试验中的一种作为初筛试验将第③类试验中的一种作为确证试验,但是由于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局限〔1~4〕,加上梅毒感染机体后的复杂性〔5~10〕(一期梅毒初期机体尚未产生抗体、梅毒活动与潜…  相似文献   

7.
铁路饮服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沈阳铁路饮服行业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我们于1998年开始,连续3年对该人群19 250人进行调查,为针对铁路饮服行业的特点,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2000年3年间铁路食品从业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车站、旅客列车、客运饮服人员.(2)方法:被调查者常规静脉采血1~2ml,分离血清,共采集血清19250份.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筛,对筛选阳性的血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认.  相似文献   

8.
4种方法对早期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绍玲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71-1071
梅毒是危害性较严重性传播疾病 (STD)之一〔1〕。目前 ,判定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无论是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试验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 ,寻求一种高度敏感、特异、快速的梅毒早期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的。本文从 1998年 1月~2 0 0 1年 2月 ,对 113例临床诊断为I期梅毒可疑患者 ,同时取溃疡面渗出液和血液标本 ,分别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PCR技术 4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标本 :113份血清和渗出液标本来自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恩施…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作为较常见的性传染病,在许多国家流行相当普遍。60年代已经在我国基本被消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梅毒感染又死灰复燃,在全国迅速传播,已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目前,其检测方法较多,有RPR法、TRUST法、ELISA法、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法、TPPA法等,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对沈阳市2002年537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其结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阳性中不同的S/CO值与确证实验(TPPA)阳性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为临床提供简便、快速及准确的检测.方法 用Archite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Architect CLIA)与梅毒螺旋体凝胶试验(TPPA)同时检测439份随机标本,根据Architect CLIA结果的S/CO值分组,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S/CO范围为<1,1~3,5~7,7~9,≥9时,TPPA阳性结果与Architect i2000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7%,56%,88%,92%,99%.结论 S/CO<9为可疑范围,但是当S/CO≥9时,Architect i2000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阳性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一致程度达到99%,且Architect i2000的特异性、灵敏度均高于TPPA,抗干扰能力强,无携带污染,能满足临床要求,可作为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快速准确检测的初筛方法,为临床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梁勇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7):1625-1626,1629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2011年住院及门诊梅毒可疑患者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并作分析。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3年间共检测2499份标本,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0.69%。其中门诊的阳性率为35.44%,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阳性患者年龄主要在18岁~50岁之间。结论:南宁市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国内所见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潜伏期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以及治愈后的梅毒患者共83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RPR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组83例患者RPR阳性率53.74%,敏感度64.27%;TPPA阳性率79.34%,敏感度100%;结论:TPPA的梅毒检测敏感度较好,可以作为梅毒确诊检测方法;RPR的梅毒检测敏感度一般,可以作为梅毒初筛试验的检测方法以及梅毒治疗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但输入含梅毒螺旋体的新鲜血液及血液成分也可感染梅毒[2].为预防输血感染梅毒,世界各国都将梅毒作为筛查献血员的必检项目.笔者对1999年以来南京地区227175名献血者进行梅毒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海上船(渔)民梅毒感染情况,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2004~2008年从事海上作业人员38 954人次进行预防健康检查和梅毒检测,采用快速血清反应素的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率为1.91%以青壮年为主30~34岁、35~39岁,分别占感染者总数的26.97%、27.51%。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结论必须加强对海上船(渔)民这一高危人群的梅毒监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阻止梅毒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梅毒是能经血传播的疾病之一。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的血清学初筛试验主要有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两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相似,但由于RPR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成本低等特点,更适于大批量献血员样本的筛选,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过筛梅毒患者的检测方法。梅毒确证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梅毒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者收集了35例梅毒患者血清进行三项试验:TPPA(苍白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HBsAg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收集1999年1月~2000年12月来区中医院性病专科门诊病人,临床诊断为性传播病病人血清标本237例。其中,男153例,年龄18~62岁;女84例,年龄14~53岁。  相似文献   

17.
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血清学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止梅毒高危人群因血清学诊断失误发生漏诊。〔方法〕从1996~2000年对58例有确切性乱史的梅毒患者配偶(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诊断。在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初筛实验而结果呈阴性时,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进行确认试验(TPPA)。〔结果〕有4例梅毒患者配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RPR阴性、TPPA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均排除有梅毒既往史。〔结论〕对梅毒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应同时采用RPR、TPPA试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以单一的RPR初筛结果阴性排除梅毒感染而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18.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方法:梅毒螺旋体病原体的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非特异反应素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的方法。结果:感染梅毒后可检出阳性结果的试验顺序通常是FTA-ABS试验→非特异性试验→TPHA试验,但在以早期诊断为目的情况下,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进行,常用的是一种或两种非特异性试验和一种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查。结论:一般选用VDRL和RPR试验与TPHA试验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了解宜昌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的感染情况,我们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5月对43 21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998年10月~2001年5月来本站无偿献血者43 213人,年龄在18~55岁,均来自宜昌市城区和近郊县及三峡坝区。实验室检查采用RPR法和TRUST法同时检测,阳性者用日本富士TPPA试剂盒进行确认试验,其他资料采用问卷式调查。  相似文献   

20.
梅毒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梅毒病人是其唯一的传染源,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根据丹阳市1998~2002年浴室、美容美发厅、舞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性工作者感染梅毒的检测资料,笔者对其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