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脓肿位于膈肌之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间隙者,统称膈下脓肿。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此病比较隐藏,体征不易发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膈下脓肿发病率很低,原发性膈下脓肿更为少见。现将我院79年8月至80年2月发现四例原发性膈下脓肿的病例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膈下脓肿引流术的新术式、新方法,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9年经胸壁切口行膈下脓肿引流术的治疗结果。结果:8例膈下脓肿引流术患者,均于术后3d内退热,3—5d内精神、食欲、体力明显恢复。5~7d内引流量〈10ml/d后拔除引流管,阳性症状体征消失,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经胸壁切口行膈下脓肿引流术,手术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是膈下脓肿引流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膈下脓肿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收治的膈下脓肿患者32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31例治愈,1例死亡(并发膈下感染死于败血症).结论 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清理或引流腹腔,控制炎症,促使脓性渗出液局限;形成脓肿者作脓腔引流.  相似文献   

4.
脾脏是吞噬细胞活动中心 ,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 ,所以脾脓肿少见。我院近年来误诊 2例脾脓肿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例 1 ,男 ,54岁。因左上腹疼痛伴间断性高热、寒战 1个月余以左膈下脓肿于 1 993年 8月 1 0日收入院。 1个月前有肺炎病史。查体 :T39. 4°C,P95次 /分 :BP1 7/ 1 1 k Pa(1 k Pa=7. 5mm Hg)。腹部平软 ,左侧上腹部有局部红肿 ,压痛 ,明显叩击痛 ,肝脾未扪及。 B超示 :左侧膈下有 1个 9cm× 7cm大小低回声光团 ,光滑 ,周围有数个小低回声光团 ,提示膈下脓肿。行左肋缘下切口 ,探查发现左侧膈下粘连较重 ,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膈下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膈下脓肿患者的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X线片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X线片检查或者单纯应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P〈0.01。结论:CT比X线平片诊断膈下脓肿分辨率和准确性更高。二者联合使用对于诊断膈下脓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膈下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如未能及时确诊和充分引流,其预后往往不佳,死亡率可达80%。传统的手术引流,术中对脓肿范围和周围解剖了解不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引流,使临床对腹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重大进展。我科自2003年以来接诊膈下脓肿6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和置管引流,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裴敏  朱杰  裴昌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2-20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膈下动脉供血或参与供血时行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3例原发性肝癌发生右侧膈下动脉供血21例,左侧膈下动脉供血2例,均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1.5个月复查,17例患者病灶内碘油沉积密实,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4例患者碘油沉积部分缺失,2例患者碘油沉积稀疏;并发症:血管痉挛3例、血管内膜损伤1例、油脂性肺炎1例、顽固性呃逆3例,无脊髓损伤、膈下脓肿及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生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应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脓、介入抗生素治疗腹部脓肿是介入超声应用于临床治疗脓肿的方法之一;特别对于位置深在的脓肿如膈下脓肿、肝脓肿、肾周围脓肿等,临床诊断困难,用超声引导穿刺可以迅速明确诊断,并且穿刺抽吸冲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科对49例腹部脓肿采用了该项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90%以上继发于腹內脏器穿孔、炎症、外伤或腹部手术后。原发膈下脓肿不到10%。国外死亡率较高,未手术者死亡率约83.8%,手术治疗者约31.4%。天津医学院附院24例,1例死亡。大连医学院30例,2例死亡。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引流。我院1972—1974年共有17例膈下脓肿。讨论如下。一、病例分析: 17例中女9例,男8例,年龄20—54岁,平均35.8岁。 1.病因:本组均继发于腹部疾病或手术后。腹  相似文献   

10.
膈下脓肿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54年11月至1981年8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1493例,发生膈下脓肿6例,发生率为1.1%。14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14%。11例发生于择期手术后(占0.84%),5例发生于急症手术后(占2.6%)。临床资料男15例,女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平均40岁;十二指肠溃疡9例,均行Ⅱ式吻合,其中6例溃疡排外,有2例强行切除溃  相似文献   

11.
蔡涛  刘志明  赵恩华 《贵州医药》2000,24(5):298-299
我院1978~1998年共收治15例膈下脓肿病人,死亡1例,14例痊愈.现结合临床总结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2.
我院外科自1987年6月~1992年10月采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抗生素灌注治疗腹腔脓肿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3~72岁,平均54岁。阑尾周围脓肿8例,胃穿孔术后膈下积液4例,阑尾切除术后并肠间脓肿4例,其中单腔3例,多腔1例,肝破裂修补术后膈下积液2例,病程最长14天,最短6天,平均8.5天。 2 操作方法 经B超定位并明确其大小、范围、深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局麻下穿刺抽出脓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现膈下游离气体的病因,从而提高腹部空腔脏器穿孔与非空腔脏器穿孔所致膈下游离气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从2005~2010年因膈下游离气体住院病例8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66例,女21例,年龄18~78岁之间。这些患者中有伴腹痛及不同程度腹膜炎体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占大多数,为78例;胸痛伴膈下游离气体,腹部症状不明显3例;有腹部不适但腹膜炎不明显伴膈下游离气体仅3例;追问病史最近有人工气腹或行输卵管通气共3例。对这些病例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引起膈下游离气体的病因较多,其中最多见于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约占80%~90%;其次腹腔产气菌感染产气;肝脓肿穿孔,气胸,肠道气囊肿所致膈下游离气体较少见。结论出膈下游离气体并非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所特有的影像学表现,而消化道穿孔也可无膈下游离气体。因此,结合临床病史,生化,以及X线检查,提高膈下游离气体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尤为重要,既可以减少不必要误诊,也可为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沈宝忠 《河北医药》2000,22(4):304-304
我院自 1993年以来 ,用B超定位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PercutaneousabscessdrainagePAD)治疗腹腔内单发脓肿 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2 6~ 70岁。细菌性肝脓肿 6例 ,术后膈下脓肿 11例 ,肠间脓肿 1例 ,均为单发脓肿 ,最大脓肿 12 .5cm× 11.3cm ,最小为 4 .6cm×2 .3cm。2 方法选用多套管穿刺针 ,在B超专科医生配合下B超观察脓腔的位置、大小、数目 ,选择与皮肤最短距离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后 ,用 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将穿刺点皮…  相似文献   

15.
脾脓肿是脾脏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为罕见,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经应行而至脾脏,也可由脾周围器官感染直接波及或淋巴道感染.我院自1990年9月-2000年10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脾脓肿患者22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引流10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2~76岁,平均42岁;腹部手术后合并脾脓肿3例,原发性脾脓肿7例;均有寒战,高热,左上腹疼痛,血白细胞计数2.4-41×109/L;胸部平片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左下肺肺炎、胸腔积液;B超均显示脾脏肿大,内部回声增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3岁。左膈下脓肿引流术后转来我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10×8×6cm之靭性肿物,轻度压痛,不活动。每日体温波动在37.3~39.8℃,白细胞在9,600~12,000之间。B型超声检查:左膈下可见一10.7×4.0×8cm之液性暗区,其内有散在强光点回声;壁厚而不规则。胸部X线透视:左膈肌升高约1个肋间。活动度减弱。经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剖腹探查术后诊断:左膈下脓肿。术后体温仍达40℃。术后25天引流管脱落。再次开腹从囊内吸出脓血性液约100ml,囊内组织松脆细腻。仍于腔内置管引流后逐层关腹。病理:变型性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17.
腹腔脓肿可大体分为上腹腔脓肿、下腹腔脓肿和盆腔脓肿。关于上腹腔脓肿,由于上腹腔区解剖区域解剖比较复杂,对一部分解剖结构,各学者在认识上有长期存在分歧,也影响了对上腹腔脓肿的分类及放射学征象的准确的解释。另一方面,上腹腔脓肿位置比较深邃,临床体征较少,诊断比较困难,致使早年曾有“总是哪里有脓肿,哪里也未能找到脓肿,脓肿就在膈下”一说。因此,在二三十年以前,上腹腔脓肿一说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转难在术前得到准确的定位诊断。6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放射解剖学研究的进展和超声,尤其是将它们应用于腹腔脓肿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处理,大大提高了上腹腔脓肿的正确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应用胆囊覆盖法修补难治的十二指肠穿(?)4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70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7天并膈下脓肿1例,球部穿孔8天后膈下、肠间脓肿1例;另2例单纯缝合后切口裂开,分别于8、9天出现十二指肠球部侧瘘.4例均严重腹腔感染和全身营养不良等,给予大量抗生素、周围静脉支持营养,用胆囊覆盖法修补治愈,术后B超观察胆囊收缩功能不受影响,随访6个月~15年情况良好。2 手术方法2.1 用4号丝线间断贯穿穿孔两边肠壁的全层,拉拢缝线使孔闭合结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手术方法重建因脓肿而坏死的鼻中膈软骨的成果。伴有软骨坏死的中膈脓肿晚期可导致鼻樑支撑缺损,而后形成鞍鼻、小柱收缩、鼻孔球形扩大。一般资料从1975年1月起,5年期间治疗中膈脓肿7例,其中2例采用切开引流,其余5例用Masing所描述的方法治疗,5例都有软骨坏死,其中3例于入院前大约9~11天曾有外伤。受术者平均年龄31岁(17~61岁)。  相似文献   

20.
肝脏蛔虫症或蛔虫性肝脓肿,较为常见。蛔虫除侵犯肝脏外尚罹及其他器官,致成多种合并症,此种病变尸检报导尚少。我们在尸体剖捡中遇到7例,除有肝脏蛔虫症或蛔虫性肝脓肿外,分别尚有胆总管、胰管、胰脏、心脏、肺动脉、肺脏、脾脏、脾静脉、膈下、腹腔等蛔虫及蛔虫性脓肿或严重炎症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