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的重点是防治休克,烧伤越重其休克发生越早、程度越重。一般伤后2~3h最为急剧,8h达高峰。由于脱水、皮肤烧伤、四肢水肿,患者躁动等因素,使一般静脉穿刺困难,且维持时问短,不能保证输液速度。因此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患者的首要任务和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选择深静脉置管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胸腔积液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出现的体征之一.胸腔积液容易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症状,特别是胸水量大时,往往会危及生命[1].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烧伤后休克期引起体液渗出,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液体渗出血管外,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并发胸腔积液,一般以双侧多见.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治疗32例严重烧伤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疗效好,减少了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复苏液体内胶体的种类分为血浆组与羟乙基淀粉组,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烧伤6h、12h、24h、36h、48h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小板计数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乙基淀粉组患者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比血浆组低(p〈O.05)。结论: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早期烧伤患者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代血浆效果良好,但其低蛋白水平可能会对患者的后期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烧伤作为一种损伤,不仅局限于皮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则可危及生命,所以除及时准确的治疗外,烧伤的护理也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近百例中、重度烧伤患者的救治经过,笔者的护理体会如下。1 迅速建立静脉液路中重度烧伤患者在48小时以内大量血浆样液体从血管渗出,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在接诊后应及早给予补液,建立通畅的静脉液路,如有条件行中心静脉穿刺效果尤佳。对于选择表浅静脉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择颈静脉、肘正中静脉、股静脉等大的静脉,因其液路通畅,且易于留置,对烧伤后的补液尤为重要。对于休克期患者应大…  相似文献   

5.
烧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创伤之一,小面积烧伤的全身反应多不明显,以局部表现为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很严重,属全身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可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修复期3个阶段.伤后48~72h为休克期.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用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作用。方法将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措施相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后静脉推注参麦注射液30ml,然后再用20ml加液体内静脉点滴每8小时1次,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血清一氧化氧(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实验组的血压从1h后明显高于对照组,0.5h后心率减慢幅度大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更为明显,2h起尿量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清AST、LDH、ALT、NO与VEGF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者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创伤性休克的药物,可能从多个环节改善和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尤其适合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7.
小儿烧伤休克率发生率,尤其婴幼儿病情变化迅速,又不能及时正确叙述病情,因此,护理工作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位,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给所需液体,良好的镇静止痛,适当保暖和降温,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平稳渡过休克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恒温水浴加温补液法对处于休克期的烧伤患者实施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处于休克期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采用常规补液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恒温水浴加温补液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烧伤疾病休克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休克期持续存在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恒温水浴加温补液法对处于休克期的烧伤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院是广东粤北地区唯一一家有烧伤专科的医院 ,每年有大量烧伤患者就诊 ,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3月就有 2 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 ,笔者予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 ,使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减少并发症 ,疗效显著 ,现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2 0例患者中 ,男 19例 ,女 1例 ,年龄 2 0~ 50岁 ,烧伤面积 80 %~ 98.5% ,烧伤深度 ~ 度 ,治愈天数最短者 30天 ,最长者 180天。2 治疗方法2 0例患者入院时给予彻底清创 ,创面用欣纳星包扎 ,第三天除去敷料 ,创面外涂 SD- Ag行暴露疗法 ,休克期卧悬浮床 ,病情稳定后转卧翻身床 , 度创面采用早期削痂…  相似文献   

10.
复方白芨烧伤涂膜剂治疗烧伤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87~1990年,用自制的复方白芨烧伤涂膜剂治疗烧伤患者62例,并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共102例。复方白芨烧伤涂膜剂治疗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7~67岁。火焰烧伤48例,沸水烫伤10例,热油烫伤2例,电烧伤2例。烧伤面积5~60%;浅Ⅱ°烧伤34例,深Ⅱ°烧伤16例,Ⅲ°烧伤12例,合并休克8例,应激性溃疡1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的30min,最长的24h。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54岁。火焰烧伤29例,沸水烫伤9例,电烧伤2例。烧伤面积8~45%;浅Ⅱ°烧伤22例,深Ⅱ°烧伤10例,Ⅲ°烧伤8例;合并休克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的30min,最长的18h。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历摘要张××,男性,34岁,县水泥厂工人。住院号:86—5104。患者于1986年11月19日下午11时,因操作不慎,受热气浪冲击烧伤20分钟,一小时后急诊入院。急性病容,呻吟呼痛,呼吸困难;周身除腰及臀部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诊断为:大面积躯体烧伤(Ⅱ—Ⅲ度85%),重度呼吸道烧伤,休克。院成立抢救小组,采取紧急气管切开,大隐静脉切开,抗休克,抗感染,补液,输血,清创处理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至20日凌晨2时50分,休克缓解,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15-1616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改变。方法: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选取沈阳市重度烧伤休克患者35例,设为烧伤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设为对照组。烧伤组患者于入院时(T0)、入院后12 h(T1)、24 h(T2)、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IL-1和ICAM-1的含量。对照组于体检后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CRP、IL-1和ICAM-1的含量。结果:烧伤组和对照组比较,T0时CRP含量明显增多(P<0.01),T1时CRP和IL-1含量均明显增多(均P<0.01),T2、T3时,CRP、IL-1和ICAM-1含量均明显增多(均P<0.01);烧伤组患者血清CRP、IL-1和ICAM-1含量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性反应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指数(CF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影响。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51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监测,截取3h、24h、48h、72h、96h CFI、EVLWI、PVPI指数并比较。结果:各时间段两组间CFI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VLWI在3h、24h、48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2h、96h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VPI在3h、24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8h、72h、96h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外肺水。  相似文献   

14.
刘健  郑捷新  施燕  牛轶雯  张勤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29-183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的严重烧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入液静滴连续14d。烧伤后1、3、7、14d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恢复较明显,能较好度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围手术期,病情相对平稳。患者28d生存率为100%,死亡率为3.1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可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合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 h、48 h、72 h的血乳酸值、碱剩余,心率、尿量及补液量等体征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个24 h、第2个24 h补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个24 h及第2个24 h每小时尿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第3个24 h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复苏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及第3个24 h心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入院时血乳酸及碱剩余均相近(P0.05);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碱剩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液体复苏同时加用抗休克合剂,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ubijing injection)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氧利用率(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O2U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h、4h、6h、12h行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Lac),计算氧利用率(O2UC),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Scv02、乳酸、氧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组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用药后6h、12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治疗组用药后2h、6h、12h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作用。方法:将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措施相同(均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纠酸、多巴胺升压、补充血容量、病因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推注,每8h1次,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的血压从1h后升高值大于对照组(P<0.05),2h后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减慢值0.5h后大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值0.5h后大于对照组(P<0.05),2h以后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尿量增加2h后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h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药物,尤其适合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烧伤抗休克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加服抗休克合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乳酸值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休克持续时间、尿量、意识及心率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结合抗休克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休克症状。  相似文献   

19.
陈力莹  朱倩 《新中医》1999,31(11):53-53
中医学对烧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就烧伤后中医康复治疗浅谈如下。 1 厥逆期相当于西医学渗出期 (烧伤后 4 8~ 72小时 )。此期除表现在皮肤和深部结构损伤外 ,还表现为受损部位或远离烧伤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体内大量水电解质、葡萄糖、白蛋白外渗 ,造成血浆容量不足 ,有效循环血量减小 ,极易发生休克 ,故此期又称之为休克期。治疗上强调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正常血液循环。此期患者外伤形体 ,内损气血 ,引起血气不足 ,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由于心气骤虚 ,鼓动乏力 ,气虚则血滞 ;创伤处经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穿刺困难时的血管选择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除常规选择外,可选择颈静脉、腋静脉、胸腹壁静脉、成人头皮浅静脉等进行穿刺。尽量使用留置针以最大程度减少血管的破坏。结果:成功穿刺140例次,成人78例次,小儿62例次。其中:颈静脉19例次、腋静脉26例次、胸腹壁静脉41例次、成人头皮静脉22例次、其他32例次。一次成功率为95%以上。使用静脉留置针126例次,只有14例次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法。留置时间最短0.5h,最长118h,平均65.5h。结论:打破常规、合理选择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地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