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 0例脑卒中尿失禁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关爱护理、正确评估饮水量及自控排尿的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2 .3 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 <0 .0 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尿失禁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曾龙英 《家庭护士》2009,7(14):1227-1228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尿失禁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放尿、膀胱冲洗、导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的放尿,积极预防导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给予盆底肌训练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3 d、7 d、14 d、21 d、28 d不同时间病人排尿功能的恢复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控排尿能力改善,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伴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自控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观察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急性期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老年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和常规的护理方法,在发病2周、4周、8周后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尿失禁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制定饮水计划、定时排尿、改善膀胱的自主排尿功能和一周内尽早拔除尿管,是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护理干预,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阶段护理脑卒中尿失禁恢复效果,探讨分阶段护理对脑卒中尿失禁的康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4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按病情给予相应常规治疗及神经科专科整体护理。后38例为观察组,采取根据病程分阶段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恢复后期的阶段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致尿失禁的临床症状,促进尿失禁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前列腺电切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前列腺电切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行为及院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拔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尿失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电切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尿失禁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谭艳艳  ) 《全科护理》2012,10(22):2061-206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72例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61.11%,P<0.05)。[结论]加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术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康复促进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尿失禁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3 d排尿次数、3 d漏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d排尿次数、3d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最大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尿失禁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分阶段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萧蕙  包庆惠  施珍妮 《护理研究》2009,(9):2301-2302
[目的]观察应用体质学说指导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病人采用体质学说指导下的情志护理,对照组病人接受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质学说指导下进行情志调护能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理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生物反馈治疗的100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按照单双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病人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莹 《全科护理》2013,11(17):1538-15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ADL,并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病人的A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后及出院前72h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干预前、干预后2周后和干预后1个月两组病人患肢的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病人上肢和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病人ADL评分和患肢肌力,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脑卒中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萧蕙  包庆惠  施珍妮 《护理研究》2009,23(25):2301-2302
[目的]观察应用体质学说指导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病人采用体质学说指导下的情志护理,对照组病人接受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质学说指导下进行情志调护能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7年6月-2007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收集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资料.[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康复护理、饮食和药物知识的理解水平显著增高(P<0.001);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航  聂震球  黎雪梅  焦晓燕  赖美春 《护理研究》2012,26(32):3012-30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49例。两组病人均采取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WHOQOL-BREF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ESSS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而且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电刺激治疗组,各35例。电刺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7天后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评分(I--QOL)的比较。结果干预7天后两组I—QO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经皮电刺激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66例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维度协同护理。两组病人均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整体康复效果,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心理状态、睡眠障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两组病人干预后SF-36总体健康、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NIHSS、HAM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PSQI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整体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改善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49例。两组病人均采取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WHOQOL-BREF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ESSS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而且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牟宗娟  杨锐  袁春丽  郑范容 《全科护理》2016,(33):3499-3501
[目的]了解早期行为干预对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前列腺增生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根据行为训练参与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以锻炼盆底肌功能,对照组90例按护理常规实施。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以及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失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URP手术病人进行早期系统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尿失禁状况,使病人早日恢复控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