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mol/L、10-7mol/L、10-8mol/L、10-9mol/L的GLP-1类似物,24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比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检测Wnt-3a、LRP-5、β-catenin mRNA 的表达。结果 (1)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高,成骨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2)低浓度GLP-1(10-9mol/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β-catenin mRNA 的表达(P<0.05);高浓度GLP-1(10-7mol/L、10-8mol/L)下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β-catenin mRNA 的表达(P<0.05)。结论 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低浓度时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调控过程,高浓度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阿仑磷酸钠对成骨细胞增殖、分泌和成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人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探讨使用此药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 (1× 10 -11、1× 10 -9、1× 10 -7、1× 10 -5mol/L)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膦酸酶活性、分泌骨钙素及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 阿仑膦酸钠浓度达 1× 10 -5mol/L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浓度为 1× 10 -7、1× 10 -5mol/L时增强成骨细胞的碱性膦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分泌 ;对其成骨能力 ,浓度在 1× 10 -11、1× 10 -9mol/L时具有刺激作用 ,1× 10 -5mol/L有抑制作用 ,中间浓度 (1× 10 -7mol/L)无影响。结论 阿仑膦酸钠低浓度时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成骨 ;局部使用有可能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普拉芬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BMP-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二代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入培养液,72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的依普拉芬均可使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其中,依普拉芬浓度在10-8~10-5mol/L之间作用最为显著。结论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的依普拉芬均可促进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增加骨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10只,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mm×1mm的碎片,采用胰酶预消化15min,继以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2次,每次1h,所得细胞混匀后置于5%CO2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细胞培养48h、28d后行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以进行成骨性鉴定。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50、25、12.5、0μmol/L的蛇床子素进行干预。24、48、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药1周后PCNA、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不规则,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染色及矿化结节染色均为阳性。CCK-8检测发现100μmol/L的蛇床子素干预24h后即可抑制成骨细胞生长,50μmol/L和25μmol/L的蛇床子素于加药后48h开始抑制成骨细胞生长,12.5μmol/L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及β-catenin随蛇床子素浓度增加而表达下调。结论:100、50、25μmol/L各个浓度的蛇床子素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2.5μmol/L蛇床子素对细胞的增殖特性无显著影响。蛇床子素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促进鼠胚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取19d胎龄的小鼠胚胎颅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加入rhBMP-2诱导成骨的同时,分别加入放线菌素D、放线菌酮和羟(基)脲三种药物,RT—PCR法检测VEG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后,可降低成骨细胞VEGFmRNA的表达,并可完全抑制BMP-2对VEGF表达的促进作用。用放线菌酮阻断成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后,可增加成骨细胞VEGFmRNA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BMP-2对VEGF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应用羟(基)脲阻断DNA合成后,可抑制BMP-2对VEGF分泌的促进作用。结论rhBMP-2主要通过促进VEGFmRNA的转录来促进鼠胚成骨细胞VEGF基因表达,并与BMP-2的促有丝分裂活性密切相关,新蛋白的合成并不是促进VEGFmRNA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OPG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系,观察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人成骨细胞内骨保护素(Osteoprorotegerin,OPG)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促进人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手术中取得的人股骨头松质骨骨片,使用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人成骨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15%NCS-DMEM-F12(1:1)培养液培养;淫羊藿苷组分别于正常培养液内添加终浓度为10-6、10-8、10-10mol/L淫羊藿苷。噻唑蓝比色法(MTT)分别在培养1、3、5、7、9d后观察各组人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in-cell 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培养8、10、12d后人成骨细胞内OPG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在不同时间点的作用差异。结果:MTT结果,淫羊藿苷组具有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即随着淫羊藿苷浓度的增高,其促人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以10-6mol/L淫羊藿苷组(0.402±0.033)促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最显著,与对照组(0.268±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效关系的研究中,随着培养天数的延长,人成骨细胞的量逐渐增加,人成骨细胞于第5天时进入快速生长期,第7天进入平台期;淫羊藿苷组从第5天开始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第7、9天仍然具有明显的促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以第9天促增殖作用最强。其中,第9天10-6mol/L淫羊藿苷组(0.402±0.033)与对照组(0.268±0.03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OPG表达结果,对照组人成骨细胞培养至第8天时检测到OPG蛋白的表达,表达量为1.01±0.08,第12天达到表达高峰为1.80±0.10,两个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的不同天数内,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组人成骨细胞内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淫羊藿苷浓度的降低,OPG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d,10-6mol/L淫羊藿苷组OPG量(1.67±0.13)和10-8mol/L淫羊藿苷组OPG量(1.64±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苷促人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提高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μmol/L~10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密葆含药血清对高浓度地塞米松干预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多次酶消化法分离出生24 h内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P1代细胞进行实验.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10-8、10-7、10-6、10-5、10-4 mol/L)干预成骨细胞,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3周后进行矿化结节染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选择10-5 mol/L地塞米松干预成骨细胞1周,继而改换空白鼠血清及高、中、低浓度股密葆含药血清培养基,培养1周后进行ALP染色,Western-blot检测Ⅰ型胶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培养2周后进行矿化结节染色.结果:生理浓度地塞米松(10-8 moL/L)可促进成骨细胞ALP的表达及矿化结节产生,而高浓度地塞米松(10-7~10-4 mol/L)可抑制上述结果,股密葆含药血清可逆转高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ALP、矿化结节、Ⅰ型胶原及PCNA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地塞米松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被股密葆含药血清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应用浓度为10、20、50、100 μmol/L的熊果酸干预骨肉瘤MG63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BMP-6的mRNA的表达,并应用蛋白印记技术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熊果酸干预组的肿瘤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72 h时100 μmol/L组的增殖活性为(0.25±0.03),而10μmol/L组的增殖活性为(0.8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在24、48、72 h时的增殖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和BMP-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果酸能够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并能够促进细胞中BMP-2和BMP-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黄鑫  徐飞  程鹏  向威  郭风劲  陈安民  黄仕龙 《骨科》2014,5(3):129-132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体外传代培养,使用含不同浓度(1.0、0.1μmol/L)唑来膦酸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干预细胞,不含唑来膦酸的培养基作对照,培养1、3、5 d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培养14 d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培养21 d行茜素红染色;培养7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录因子Runx2、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ALP、骨钙素(OCN)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录因子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干预细胞后,CCK-8实验检测吸光度值随天数增加而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唑来膦酸浓度的升高,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逐渐变浅,Runx2、Collagen TypeⅠ、ALP、OCN基因的表达量降低,Runx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在选定浓度(1.0、0.1μmol/L)下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但对其分化功能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人头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得毛乳头细胞,根据胰岛素浓度分为1×10^-8、1×10^-7、1×10^-6mol/L3个组,设无胰岛素培养液为对照组。应用不同浓度胰岛素的2%新生牛血清培养液培养毛乳头细胞3天,分别用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增殖;AnexinV/PI双染色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细胞划痕法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10^-8、1×10^-7mol/L胰岛素组毛乳头细胞增殖、抗凋亡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1×10^-7mol/L组作用最强(P〈0.05或P〈0.01)。结论:1×10^-8~1×10^-7mol/L胰岛素可以增强毛乳头细胞增殖、迁移和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Genistein对乳腺癌细胞致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观察Genistein在乳腺癌骨转移的病理条件下是否能调节OB生物学功能.方法 源于大鼠颅盖骨的原代OB与50%来自人源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或MCF-7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共同培养,并加入5×10-7 mol/L (G7)、5×10-8 mol/L (G8)或5×10-9mol/L (G9) 的Genistein进行干预.MTT法观察其对OB增殖的影响;PNPP偶氮法观察其对O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影响;茜素红S(ARS)进行矿化结节染色并计算面积以观察其对OB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MDA-MB-231和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抑制OB的增殖.用Genistein干预1 d、3 d和5 d后,OB增值率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明显下调OB的ALP活性,而用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干预后,OB的ALP活性分别较MDA-MB-231和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组增加22.7%、32.4%、63.5%和27.7%、32.0%、58.3%(P<0.05).Genistein还可改善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OB矿化能力的抑制,增加OB形成的矿化结节面积.结论 在乳腺癌骨转移的病理条件下,Genistein可促进OB的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改善乳腺癌细胞对OB生物学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能有效促进支架材料内血管生成,修复骨缺损。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进一步揭示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获取HUVECs,并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CD31抗原鉴定,取第1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6组,分别以0(A组)、1×10—12(B组)、1×10—11(C组)、1×10—10(D组)、1×10—9(E组)、1×10—8mol/L(F组)浓度CGRP干预HUVEC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HUVECs的CGRP1受体(CGRP1 receptor,CGRP1R)表达情况,AlarmarBlue法动态检测各组HUVECs增殖率,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HUVECs的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HUVECs分泌VEGF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其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结果分离的细胞通过形态学及vWF、CD31免疫荧光鉴定为HUVECs,并可见CGRP1R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CGRP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刺激HUVECs增殖;B~F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A组(P<0.05),F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能力最高。B~F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最大增幅达3倍以上。B~F组VEGF分泌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C、D组促进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最强。Western blot检测示,与A组相比,B~F组CGRP刺激HUVECs 3、7、10 d后,FAK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CGRP对HUVECs的增殖和迁移有直接促进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CGRP能促进VEGF分泌和增加FA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体外培养的成牙骨质样细胞OCCM-30分别加入1×10-5mol/L、1×10-6mol/L、1×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不加药。72h后提取细胞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CCK-8法检测地塞米松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对地塞米松作用后成牙骨质细胞生物学特性作初步观察。结果:地塞米松在高浓度时有抑制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的作用。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P活性增高,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多,Q-PCR结果显示与细胞矿化相关基因ALP、BSP、OCN、Run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增加成牙骨质细胞矿化功能,并可能由此影响牙根吸收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吗啡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对PI3K-AKT-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组)、1μmol/L吗啡组(1μM组)、10μmol/L吗啡组(10μM组)以及100μmol/L组(100μM组),分别予无血清培养基、含1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含1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含10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后对各组细胞行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不同浓度吗啡处理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μM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 10μmol/L吗啡可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VEGF的表达,此过程可能与激活细胞内PI3K-AKT-c-My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择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28例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并用EM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结果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为0.9(0.4—1.4)×10^9/L,明显高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0.1(0—0.2)×10^9/L、0.0(0~0.1)×10^9/L(P值均<0.05);COPD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为2.3(1.8~2.8)×10^9/L,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1(0.2~1.9)×10^9/L、1.0(0.8~1.2)×10^9/L(P值均<0.05)。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2.3±0.5)、(0.3±0.1)、(0.9±0.2)μ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2,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6,P<0.05);COPD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P<0.05),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r=0.21,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上调,VEGF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过程;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下降,VEGF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叶酸(folicacid,FA)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6组,0、1、10、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100μmol/L叶酸,100μmol/L叶酸,进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实验,Transwell迁移能力检测。Western-blot检查血管生成及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血管环能力。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抑制迁移相关蛋白表达,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叶酸能改善同型半胱氨酸的抑制作用。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抑制血管生长因子、ROCKl/2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血管环生成及迁移能力,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而叶酸能改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stem cells,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人DPSCs在矿化培养液中诱导培养,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1×10-5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分化。结果:各浓度辛伐他汀均抑制人DPSCs增值,辛伐他汀浓度为1×10-5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适宜浓度辛伐他汀(1×10-6mol/L、1×10-7mol/L、1×10-8mol/L)促进人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中,1×10-7mol/L的辛伐他汀促进ALP活性的作用最明显。结论:辛伐他汀抑制人DPSCs的增值,适宜浓度的辛伐他汀可有效促进人DP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成骨细胞骨形态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5例人髂骨成骨细胞,PcDNA3.0构建MIF过表达系统导入成骨细胞中,检测MIF、BMP-2和VEGF的表达.结果 MIF的稳定转染使成骨细胞的MIF过表达(P<0.05).MIF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在转染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量(P<0.05);VEGF和BMP-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在转染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MIF过表达在成骨细胞中上调VEGF和B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