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探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有毒中药的认识,历代医家有较多的论述,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有毒的才算是药,正因为药物有毒的这种偏性,才能够治疗相应的疾病,可以说,凡是中药均是有毒中药。狭义的有毒中药是指在不合理应用甚至是中药的用量、用法合理时容易出现毒性(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和副作用(常规用药引起的不适反应)。本文所指的有毒中药即是狭义的有毒中药。有毒中药尽管“有毒”,却有显著而独特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应用这种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面对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有毒中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现就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略作探述。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药是中药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但有毒中药的监管及质量控制问题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首先简述了有毒中药质量控制及其管理现状,就其药材基原、使用、炮制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讨论了有毒中药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制约有毒中药发展的原因,再结合药物质量控制及管理等方面内容,探讨关于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以期为有毒中药的应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有毒中药的概念,论述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现状,尤其深入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通过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资助有毒中药研究的实践,为今后一段时间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有毒成分分析研究的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关木通及其配伍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以此为例阐述中药有毒成分分析的意义。结果:关木通及其配伍中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A,如临床用药稍有不慎,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结论:对中药有毒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能揭示中药中的有毒成分的药效作用与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原理与规律,能为中医控制中药中的有毒作用而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且能为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做出贡献,因此,应加强中药有毒成分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临床减毒方法以及如何管理。方法以我院中药房有毒中药的管理与配制为例。结果及结论有毒中药通过临床多种途径减毒,使其临床药效得到更大的发挥,做到物尽其用。对于有毒中药一定严格管理,全面提升中药的质量,确保中药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立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6-1947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药物有毒与无毒的依据、划分有毒中药的种类,导致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作为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掌握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减毒原理、合理配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可以避其毒性,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独特的临床疗效,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减毒原理、合理配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可以避其毒性,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独特的临床疗效,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评《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谢海洲(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近读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使人耳目一新。该书体例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简练,系统、科学地介绍了90余种常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扼要介绍有毒中药的基本知识,如广义有毒中药、狭义有毒中药、毒性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等概念,毒性的分级,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的重要性,发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检索赵学印教授经典名方、医案医书、处方典籍,结合文献研究,分析探讨赵学印教授大剂量应用有毒中药的理念和治疗效果,尤其发展了有毒中药附子、半夏、细辛等临床应用范围,发展和改进有毒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理念,提出了大剂量使用有毒中药的必要性和策略性,为临床应用有毒中药提供参考,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中“有毒无毒”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药药性中的"有毒无毒"内涵;中药"有毒无毒"现代研究现状;中药"有毒无毒"现代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减毒原理、用药剂型、合理配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可以避其毒性,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独特的临床疗效,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常用有毒中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对有毒药物的炮制原理研究做了不少工作。本文对有毒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有毒中药炮制的制毒原理。供从事中药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立东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6-1947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药物有毒与无毒的依据、划分有毒中药的种类,导致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作为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掌握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有毒中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以毒攻毒".用有毒中药治病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随着中药及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中药毒性认识的缺乏,造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增加,与之相对应被列为有毒中药的品种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毒"中药安全性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同理对于"有毒"中药外用安全性问题亦不容忽视,该文通过系统研究有毒中药外用的不良反应安全事件报道,具体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提出现代临床关于有毒中药外用存在的关键问题,如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用药面积)、外用具体功效、早期毒性预警指标、中毒剂量、不良反应、中毒症状及相应解救措施等均无参照依据,缺乏一套系统的关于指导临床有毒中药外用的毒性评价标准用药规范。应重视有毒中药外用毒性,提出"有毒"中药外用应建立在特定条件下对毒性中药外用的毒性评价理论思想。明确毒副反应早期预警机制,建立适用于临床的相关毒性早期预警敏感指标,控制其风险因素。加强"有毒"中药外用的药效、毒理机制研究,明确用法用量及外用具体功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增效减毒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外用在特定条件下的药效。提出建立"有毒"中药外用毒性标准规范,对于指导临床中药外用安全合理有效及外治新剂型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