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搏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系列分析(七)王方正,万立礼(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37)电池耗歇的起搏心电图起搏器的电池耗竭主要表现在输出能量降低(脉宽增加,电压下降),起搏频率和磁频率减慢。但在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电源耗竭及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电源耗竭或称为电池耗竭,即为脉冲发生器内电池老化,碘化锂形成增多,内阻抗增大,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来维持脉冲发生器的正常工作.电源耗竭分为正常耗竭及提前耗竭.正常耗竭是指起搏器在日常工作中输出能量基本维持在<6.25 μJ(电压2.5 V,脉宽0.5 ms)左右时起搏电源在保用期后出现耗竭即为正常耗竭.提前耗竭是指起搏器在日常应用中未使用高能量输出(即通常输出能量不超过6.25 μJ),未到保用期即出现耗竭.电源提前耗竭或正常耗竭,其起搏器内参数改变和心电图表现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报告一种计算机辅助的起搏器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它可全自动地测试以下起搏器参数:脉冲幅度;脉冲宽度频率(基本起搏频率、磁频率、干扰转换频率、干扰起搏频率);灵敏度;逸搏间期;反拗期及芯片电流消耗等。系统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89年颁布的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标准(ISO5841—1)和我国于1990年制订的埋藏式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国家标准(GB,报批稿)进行检测,精心设计的硬件及软件系统使检测完全自动化,而且操作方便。文章同时给出了起搏器参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临床实践中,在无心房颤动等突发心脏节律异常情况下发生的起搏模式、起搏频率(DDD转为VVI,频率转为65次/min)改变主要见于电池耗竭和电重设大两类情况。 电池耗竭多见于起搏器植入年限较长的患者,最初可以表现磁频率下降、脉宽增宽,进一步即可表现为起搏模式由双腔DDD工作模式转变为较为省电的单腔VVI工作模式,进一步的电池消耗使得起搏频率进一步下降,并牺牲感知功能,以保障相对重要的起搏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测定的磁频率多已下降、脉宽增宽,程控电池状态显示“ERI”,提示电池耗竭,此时若仍未及时更换,起搏频率将逐渐下降,并出现起搏功能不良,直至完全耗竭。在电池状态严重不足时,甚至表现为不能成功程控以读取起搏器数据。对于电池耗竭的患者,应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以免给患者造成危险。 而对于植入起搏器后年限较短,如植入后即刻或起搏器正常使用周期的早中期,起搏模式的改变(DDD转为VVI)则可能是出现了“电重设”。所谓电重设是指在诸如强磁场、强电场、机械碰撞、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起搏器的控制电路受到干扰而保护性的强制设定为特定参数,以保障起搏器的基本功能。通过追问病史可追溯起搏器有接近电磁场等的经历,而且起搏参数可通过程控得以恢复。此时测试的电池状态不是ERI而是OK,磁频率或脉宽亦正常。本文中2例患者因电重设没被认识而更换了起搏器,经验教训值得大家吸取。 一旦出现起搏模式、频率的改变,临床医生首先应明确判断系电池耗竭还是电重设,前者需要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而后者多可通过起搏器程控得以解决。需要提出的是,诊断电重设的前提是明确电池状态良好。若将电池耗竭误诊为电重设。虽然有时可以通过人工程控得以临时恢复起搏模式等基本参数,但不久仍会再反转至程控前参数。更为重要的是未能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将给患者造成危险,尤其是对于起搏依赖者而言甚至会危及生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脉冲信号间断发放和频率下降是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常见心电图改变 ,较少提及电池提前耗竭时 ,程控脉幅与磁频率、调搏周期与异常“滞后”逸搏周期呈反比关系 ,现报道 1例。患者 ,女 ,因三度 AVB于 1994年 3月植入 CPI VISTA0 44 4单腔心脏起搏器 ,起搏频率 6 0 bpm,脉幅 3.75 V,脉宽0 .5 ms,感知 1.5 m V,不应期 30 0 ms,磁频率 10 0 bpm,98年 12月因晕厥住院 ,经检查心电图改变见图 1,证实为起搏实器电池提前耗竭 ,经更换起搏器后痊愈出院。图 1 起搏器程控脉幅与磁频及调搏周期图 2 脉冲信号丢失心电图  本例图 1 为起搏器程控脉…  相似文献   

6.
<正> 男性患者86岁。于1987年5月2日因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由我院经左头静脉插入电极,安置YCP—Ⅱ型VVI埋置式起搏器。因电源耗竭于1989年1月28日更换YCP—ⅡA型起搏器。13个月后,因出现感知不良,更换由另一患者体内取出的YCP—ⅡA型起搏器。该起搏器虽已使用近10个月,但请厂家测试,预调频率及磁频率均同出厂时(71次/分),脉冲宽度由0.56ms增为O.58ms,脉冲幅度由5.1V减为5V,灵敏度由2mV增为2.1mV,反拗期仍为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频率奔放( runaway pacemaker )是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频率高于预先设置的频率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频率大都在100-400次/min之间,也可达到1000次/min,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的起搏器功能障碍,可能与起搏器电池耗竭、延迟更换等多种原因相关。一旦发生起搏器频率奔放,及时有效地处理至关重要。本文报道最近成功救治的1例起搏器频率奔放患者,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男性,57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86年8月8日埋藏AXB-3型VVI起搏器。埋入前经起搏分析仪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术后3小时,起搏频率稳定于71次/分。3个月后,为了解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进行胸壁刺激试验。采用FD-I型刺激仪,脉宽10ms,电压15V,当刺激频率为80次/分时,埋藏起搏器的频率也加快至80次/分,两种脉冲重迭,保持1∶1同步。停止胸壁刺激后,起搏器脉冲频率恢复到刺激前情况。再次用80次/分刺激,重复出现上述结果。将刺激频率提高到90次/分时,则起搏器不发放脉冲,同步现象消失。例2 男性,58岁。因Ⅲ度A-VB于1988年10月30日埋藏AXB-3型VVI起搏器,术前测试频率为  相似文献   

9.
80%的埋藏起搏器故障是由电池耗竭所引起。设立起搏器随访的目的在于预测电池耗竭的各种先兆,从而能选择一合适的时机来更换起搏器。选择监查系统(surveillance system)时,应该知道起搏器功能中的那些项目可以进行数值测量,起搏器故障的征象是什么,以及构成起搏器频临故障的报警信号是什么。同时,还要考虑到监查系统的效率、费用,以及过早或过迟更换起搏器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基本概念:常用锌汞银电池的特性是能够保持恒定的电压,直至寿命即将终止时其电压才突然下降至不能维持工作。一旦电池  相似文献   

10.
自1977年~1989年7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4例次,安置成功率97.6%,并发感染率2.3%。本文通过心电图详细观察了起搏器电池耗竭前的起搏脉冲幅度及频率的变化,从而提出了起搏器适时更换的判断标准。一、一般资料44例中,男30例次,女14例次;年龄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脉冲输出端有正负极之分。起搏电极与起搏器的连接方式是根据其用途设计的,按设计使用不必担心接错正负极。因某种需要而改变起搏电极与起搏器的“固有”连接方式时,势必存在区别正负极问题。区别正负极方法虽多,但利用心电图机区别有仪器易得、操作简单、准确可靠之优点。现介绍如下。首先将起搏器脉冲输出端分别与心电图机导联线中的黄色(L)和红色(R)线相接,起搏器各键置“工作”位置(电压不能调得太低)。尔后  相似文献   

12.
贾邢倩  王凤秀  马伟 《心电学杂志》2005,24(3):180-182,191
起搏器电源耗竭是指起搏器电能耗尽。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依赖于起搏器程序的设置以及起搏支持的程度。植入后随着时间流逝,起搏器电池的能量逐渐消耗直至降到预先设定的水平。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没有观察和注意到这种情况,电池会继续耗竭直到停止输出而丧失有效起搏。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起搏器的频率在发生变化。这些起搏频率的改变有些是正常现象,而有些则是电池耗竭或起搏器功能故障引起的。起搏频率改变的主要方式有:①脉冲发放减慢或起搏频率较以前设置的频率降低;②起搏频率不等或长短间期交替出现;③起搏频率增快或频率奔放。为了能够正确判断起搏器频率改变的常见原因、避免误诊,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起搏器频率改变的一些常见原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CRT-D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起搏器程控资料,并对5例(15.2%)出现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所使用的起搏器型号分别为Medtronic InsyncⅢMarquis 7279(1例),InsyncⅢMarquis protect 7285(2例)和St Jude Epic+HF-V350(2例);使用年限分别为33、44、35、41和47个月;起搏模式分别为VVI、DDD、DDD、DDD和DDD;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99%、99%、93%、86%和96%;左心室输出电压(脉宽)分别为4.0 V(0.4 ms)、3.5 V(0.6 ms)、3.5 V(0.4 ms)、5.0 V(0.4 ms)和5.0 V(0.7 ms)。5例患者的电击治疗次数分别为4、16、33、6和0次。结论 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并不少见。因脉冲发生器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导致其电池提前耗竭的原因也多样。CRT-D术后定期随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输出电压,降低心率,减少放电治疗,以延长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起搏器频率奔放是由于电池耗竭、电子元件失效及线路故障等原因,使起搏器的脉冲频率突然增速,可高达基本频率的2倍以上,有时可高达1000次/min。起搏频率可以逐渐增加,也可以突然增加。频率奔放多数情况下为持续异常,但有时为间歇异常,此时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持续心电监测以明确诊断。起搏器频率奔放可表现为心室起搏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也可由于快速的、低振幅的脉冲信号不能夺获心室,引起心动过缓或心脏停博。因此,频率奔放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的起搏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正>按起搏心电图回答问题:患者男,71岁,因窦性停搏植入永久起搏器(Medtronic,KDR701)。起搏器参数设置如下:PAV/SAV:200/170 ms,上限频率/下限频率:130/60次/分。下图为加磁铁时心电图,请问此起搏器电池是否耗竭,起搏器输出安全范围是否足够?(邸成业提供,答案在本刊第129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临床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搏频率减慢或起搏频率不均6例;起搏频率奔放1例;感知功能异常6例;起搏功能异常3例;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4例;起搏方式改变3例。结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以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但必须结合临床,要除外起搏器系统的机械故障及起搏器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对于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中备用脉冲发放情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患者日常活动时,植入的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工作中备用脉冲的发放。方法对15例植入Affinity系列起搏器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采取人工逐跳分析的人机对话方法对发放的备用起搏脉冲进行计数及分类。结果本组患者随访前一个月的起搏阈值0.62±0.26V~1.17±0.55V,随访当日的自动起搏电压1.06±0.29V。15例患者(100%)在真性或假性心室融合波后有备用脉冲的发放,1例(6.7%)因未检测到ER波(EvokedResponse)而发放,2例(13.3%)因自动输出的起搏电压不能夺获心室而发放,1例(6.7%)因感知不良,起搏脉冲落在自身心室除极后未夺获心室发放。没有发现自动输出电压起搏心室失败又无备用脉冲发放的情况。结论自动阈值检测及备用脉冲的发放受真性或假性心室融合波,以及快速心律失常的影响,高于起搏阈值0.25V的实际起搏电压能够有效起搏心室。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提示,体外非侵袭起搏是终止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为证明其在急诊科环境终止广泛复杂的心动过速的可能作用,以6例评价了该方法。材料与方法:6例(5男,1女)。中位年龄57(33~84)岁。到急诊科时有持续性广泛复杂的室性心动过速。5例用Amiodarone、心律平、喹尼丁,慢心律稳定血流动力学足够时间,以便起搏器(ZMI)安全附着病员。调整起搏器,使之跟踪体外刺激源至发生。刺激源(5320型)是暂时性心房起搏器发生器,能达到终止心动过速所需的任何频率。体外脉冲振幅稳定于120mA。起搏前每例静注Midazolam 1~3mg。以频率200次/min传递8~10次体外脉冲异步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